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將星閃爍湘洋村

肖文秀 江琦 鐘榮鑫

2022年10月27日08:3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

原標題:將星閃爍湘洋村

  每年盛夏時節,劉亞樓將軍故居前的半月形荷塘上,荷花競相盛開。

  在武平縣劉亞樓將軍紀念館內,雕像栩栩如生地再現著將軍的戎馬英姿。

  1955年9月,劉亞樓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在汀江上游的山間谷地,青山聳峙,茂林修竹,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清澈見底的湘店溪穿村而過,宛如一條玉帶蜿蜒曲折。在福建省龍岩市武平縣湘店鎮的崇山峻嶺之中,隱伏著一座古朴的小村落——湘洋村。金色的稻浪擁抱著客家圍屋的白牆黛瓦,廣場上“空軍主題公園”六個大字遒勁有力,兩架巨大的戰斗機模型在藍天之下栩栩如生。

  紅色是湘洋村最鮮亮的底色,這裡是開國上將、首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將軍的故鄉,也是武平縣黨組織創始人之一劉克謨烈士的故裡,祥豐店地下交通站舊址、天門山戰斗遺址等大大小小的紅色景點散落在湘洋村的各個角落……

  面朝古木蒼翠的筆架山,背靠半月形山巒。位於湘洋村上月形下自然村的劉亞樓將軍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置身於故居的天井之中,青山碧空、滿天星辰盡收眼底。圍牆外是一個弓箭狀的半月形荷塘,塘沿卵石砌路,院內曲徑回廊。“承家多舊德﹔繼代盡新民”“世間善事忠與孝﹔天下良媒讀與耕”“忍而和齊家善策﹔勤與儉創業良圖”等門聯柱聯蒼勁有力,彰顯著劉氏家族寬厚質朴的家風。

  劉亞樓原名劉興昌,1910年出生於上月形下自然村的一個貧苦家庭。父親劉克芳、母親曹秀孜都是勤勞善良的農民,以砍柴為生。興昌出生三天后,母親因產褥熱不幸離世。因家境貧寒,父親隻得把還是嬰兒的興昌送給了親戚劉德香作為養子,劉興昌也從此更名為劉振東。

  振東6歲讀私塾,14歲進入武平縣立初中,而后轉入長汀七中。時值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中國歷史發生急劇變化。由於劉德香只是一位鐵匠,難以繼續支付振東的讀書費用,1926年底,劉振東不得已輟學回鄉。貧苦的家境、坎坷的經歷,使劉振東養成了閩西山區貧苦孩子特有的勤奮品格和倔強好勝的秉性。

  不久后,他的老師、革命引路人劉克謨聘請他任崇德學校教員。在中共武平臨時縣委的領導下,劉振東被派駐到店下村開雜貨店“文昌棧”,以此作掩護,秘密開展革命活動。1928年冬,劉克謨、張滌心、劉振東組織附近48位進步青年成立“鐵血團”,在當地農村組織大青年會、小青年會,振東被推選為大青年會負責人。次年8月,劉振東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那天,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劉亞樓,表示一心跟黨革命,更上一層樓。

  和著青春的旋律,在組織發動了救荒鬧嘗斗爭、小瀾暴動等革命武裝活動后,劉亞樓開始走上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道路。1932年2月,劉亞樓任紅四軍11師政委,年僅22歲。他率部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在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中,劉亞樓受命擔當開路先鋒,與師長陳光一起,率領紅二師一路披荊斬棘,沖破國民黨層層封鎖后,四渡赤水,強渡金沙江、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突破臘子口,爬雪山、過草地,創下了一個又一個震驚中外的光輝戰績。

  在劉亞樓將軍紀念館內,一張與一架飛機的合影格外引人注目。這是1932年4月劉亞樓和師長周昆所率紅四軍十一師在漳州戰役中繳獲的一架國民黨飛機。對於當時“小米加步槍”的工農紅軍來說,這可是一件新鮮事。大家圍著這個“空中怪物”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劉亞樓更是對這個“鐵鳥”萬分好奇,前后端詳著,愛不釋手。繳獲了飛機卻無法為自己所用,這讓劉亞樓內心深感遺憾。但他未曾想到,17年后的自己竟會與飛機再次“結緣”。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建設空軍迫在眉睫。可該由誰來揭開這無比沉重的“天幕”呢?在眾多將領中,毛澤東想到了劉亞樓。劉亞樓是從長征路上走出來的高級將領,曾赴蘇聯留學,作為四野參謀長,指揮過大兵團作戰,還兼任過東北航校校長,正是個“不二人選”。

  毛澤東把劉亞樓找來,說:“劉亞樓,你仗打得不錯,現在讓你從陸地上天,你當空軍司令怎麼樣?”讓自己負責籌建空軍,劉亞樓壓根兒沒想到,連忙說道:“主席,我在蘇聯是學陸軍的,不懂空軍,怕做不了。”毛澤東笑著對劉亞樓說:“我就是要你這個自認為做不了的人做。”就這樣,臨危受命的劉亞樓成了新中國第一任空軍司令。“擺開攤子,敲起鑼鼓”,短短一年多時間,人民空軍脫穎而出,在抗美援朝、國土防空等一系列軍事活動中取得輝煌戰果。美國遠東空軍司令威蘭中將曾回憶道:中國空軍對我們來說一直是一個謎,他們好像一個晚上便學會了一切,飛行員隻要很少的時間,就能夠空戰,好像在冥冥之中似有神助,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自從漳州戰役之后,劉亞樓已經20多年沒有回過家鄉湘洋村了。1953年秋天的一個早晨,劉亞樓坐船從汀江順流而下,在店下村渡口停了下來,船未停穩,他便縱身一跳上了岸。劉亞東從人群中走出來,上前迎接哥哥,一行人邊談邊走來到一個小山坡上,警衛員牽來馬,劉亞樓笑著拒絕:“走路吧,這裡離家不遠,以前和從事地下革命活動的同志不知走了多少回,今天又走回這個彎彎曲曲的山路,多親切啊。”

  將星閃爍,麥穗鎏金,恍若將軍當年沙場英姿。1965年,劉亞樓因病逝世,年僅55歲。追悼會上,中央軍委在送給劉亞樓的挽聯上寫著16個大字:“國失干城,三軍揮淚﹔功在社稷,百世流芳。”周恩來沉痛地對劉亞樓夫人翟雲英女士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亞樓同志走得太早了。”

  劉亞樓的一生都行走在炮火硝煙的救國路上,也飛翔在疆土的浩渺藍天,他懷抱理想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山村娃,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功臣,這一幅充實的人生畫卷,劉亞樓盡情抒展他的凌雲駕風之志,縱意揮洒他的健筆磅礡之情……

  作為“空軍小鎮,將軍故裡”,近些年來,湘洋村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探索出了一條以紅色文化為底色,綠色產業為特色的融合發展新路子。

  2020年,湘店鎮搶抓劉亞樓將軍誕辰110周年契機,依托劉亞樓將軍故居打造空軍特色小鎮,建設亞樓紅色教育中心、空軍主題公園、藍天幼兒園,實施了集鎮道路改造、沿街建筑立面改造、湘店溪一河兩岸環境整治等一批項目,集鎮面貌煥然一新,到處洋溢著濃厚的紅色文化氣息和氛圍。

  湘洋村在黨員引領和示范戶帶動下,充分動員村民利用水稻銜接時段種植油菜籽、烤煙,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用好幫扶資金,新建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增加村財收入10余萬元。如今,湘洋村已逐漸成為集紅色旅游、培訓研學、國防教育、休閑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空軍特色小鎮。今年1—9月,景區共接待游客約8萬人次。

  為方便群眾辦事,湘洋村加強黨支部陣地建設,為村民提供文化休閑的場所。2021年3月,將原來閑置的小學教學樓進行改造,建成湘洋村基層黨建陣地及幸福院,設立黨群服務中心、多功能會議室、展廳、文化書屋等功能區,使之成為一個集便民服務、辦公、黨員活動、養老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活動場所。

  老區有新貌,未來更可期。“我們將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強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實施一批民生實事項目,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湘洋村打造成為一個高質量的美麗村庄示范村……”湘店鎮黨委書記鐘東陽對湘洋村的發展信心滿滿。

  (作者單位:福建省武平縣委組織部)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