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燦
2022年10月27日08:31 來源:學習時報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每當歌聲響起,人們的腦海中就閃現出人民軍隊英勇頑強、無堅不摧的形象。激昂澎湃、雄渾壯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總能喚起軍人的熱血精神,激勵著一代代軍人不怕犧牲、奮勇向前。這首歌的詞作者,正是著名詩人公木。
軍歌嘹亮響徹紅都
公木,又名張鬆如,原名張永年、張鬆甫,1910年6月出生於直隸省束鹿縣(今河北省辛集市),1928年先后在輔仁大學與北平大學第一師范學校就讀,193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后在山東省立第四師范和河北正定中學教書。1937年抗日烽火傳遍全國后,公木毅然投筆從戎,參加敵后抗日游擊隊,1938年前往延安,開始他的革命詩人生涯。
公木被安排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延安物質條件艱苦,學員們卻毫不畏懼,真正將抗大當作“磨刀石”,努力把自己磨成一把“尖刀”。抗大畢業后,公木進入抗大政治部宣傳科任教育干事,將滿腔熱血投入到工作中,向人民大眾宣傳黨的政策。在冰冷的窯洞中昏暗的油燈下,公木也不忘詩歌創作,盡情揮毫潑墨,寫就了一篇篇著名詩篇。
在延安,公木結識了作曲家鄭律成。一次公木夜晚站崗執勤,有感而發,寫下了《子夜崗兵頌》。此詩被鄭律成無意間看到,他如獲至寶,立刻就給這首詩配了曲。之后鄭律成去找公木,知道公木曾做過游擊隊員,對前線深有體會,遂向公木提出合作,二人一個作曲,一個作詞,共同攜手為八路軍譜寫軍歌。公木深受感動,兩人開始合作生涯,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公木的詩篇配上了優美的旋律,成為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1939年,鄭律成向公木提議,要搞一個《八路軍大合唱》,二人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創作當中。公木連續創作了《八路軍進行曲》《八路軍軍歌》《快樂的八路軍》《騎兵歌》《炮兵歌》《子夜崗兵頌》《軍民一家》等8首歌詞,皆由鄭律成譜曲成歌。8首歌共同組成了《八路軍大合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八路軍進行曲》。這首歌歌詞雄渾大氣、氣勢磅礡,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士氣,配上鄭律成的旋律,一經推出就在抗日軍民間廣為流傳,得到抗日軍民的廣泛贊譽。1940年,《八路軍進行曲》在《八路軍軍政雜志》發表。1941年8月,經延安五四青年節獎金委員會評定,《八路軍進行曲》獲得了音樂類甲等獎。1965年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經中央軍委批准,將其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每次大型閱兵式,這首歌曲總是響徹雲霄,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記憶。
“寫兵”“兵寫”扎根熱土
1942年,公木作為八路軍軍直政治部文藝室主任,受邀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會上他見到了毛澤東,周揚向毛澤東介紹說,這是《八路軍進行曲》的詞作者。毛澤東握著公木的手說:“好,寫得好啊。寫兵好、唱兵好、要寫八路,要唱八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提出“文武兩個戰線”的概念,認為要戰勝敵人,不能隻靠拿槍的軍隊,還需要文化的軍隊,在延安兩支軍隊在此會師。公木既是軍隊的戰士,又是文藝工作者,同屬於兩支軍隊,因此感觸頗深。
會議上各位代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公木也在會上發了言,提出了“寫兵”“兵寫”的主張,認為作家應當深入軍隊之中,並培養基層戰士投身文藝創作。毛澤東對會議做了總結,主張文藝應當為工農兵服務,鼓勵革命文藝家們投身到人民群眾之中。毛澤東的講話,為公木的創作指明了方向。從此他始終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原則,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藝作品。
1942年,公木調到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即使不在軍隊,他也一直堅持深入人民群眾進行創作,從人民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1944年,公木來到陝西省子洲縣進行採風,和作曲家劉熾來到子洲縣的十裡鹽灣,他走遍了這裡的每一寸土地,創作了詩集《十裡鹽灣》。公木在此期間還積極收集各種陝北民歌,將《移民歌》作了改編,並重新填詞,成為日后被廣為傳唱的歌曲《東方紅》。1945年抗戰勝利,公木隨文藝工作團前往東北,任本溪市委宣傳部部長。1946年,公木任東北公學黨委書記、教育長。1947年,任東北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服務於教育事業,並出版了多部詩集。
英雄贊歌傳遍神州
公木不僅在革命戰爭中創作了大量作品,在新中國成立后仍然筆耕不輟,繼續進行文藝創作,其中最為著名的作品就是電影《英雄兒女》的插曲——《英雄贊歌》的歌詞。
1963年,公木迎來了三位客人,電影《英雄兒女》的導演武兆堤、作曲家劉熾、演員田方,他們希望公木為電影的插曲作詞。公木在延安時期曾經與劉熾一同採風,本就是老朋友,其他幾人也是公木在延安時期的戰友,他們都認為這一重任非公木莫屬。
公木也確實不負眾望,聽了三位主創講解劇情,並看了電影的樣片后,他文思泉涌,僅用一晚就寫出了《英雄贊歌》的歌詞。電影《英雄兒女》講述了志願軍戰士王成的英勇事跡,歌曲《英雄贊歌》則完美地展現了王成的英雄形象:“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人民戰士驅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幾句簡單的歌詞,電影中奮勇殺敵、英勇無畏的王成,仿佛就在我們身邊。“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將人民軍隊舍生忘死、不怕犧牲的精神生動地表現了出來,英雄王成與英雄贊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首歌曲一時隨著電影傳遍大江南北。2019年6月17日,《英雄贊歌》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同時入選的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在經歷了時間的歷練后,公木這兩首詞作,成為人民軍隊的寶貴財富。
1979年之后公木一直在吉林大學工作,先后擔任吉林大學中文系主任、副校長,教授。1998年10月30日,公木病逝於吉林長春,終年88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