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老年教育“拓荒者”張翔宇:給“媽媽們”當班主任

2022年10月12日08:2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這間課堂裡,學生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上。教師站在講台上,講授的內容是如何安全用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甚至還有智能手機的基礎應用。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是如何用手機拍攝制作短視頻、記錄和分享生活。

課間休息時,一位“奶奶輩兒”的學員攥著手機,給一位“媽媽輩兒”的同學補課,告訴她怎麼用社交軟件聊天、怎麼用購物軟件買東西、怎麼刷短視頻。兩位年齡相差30多歲的老閨蜜,連去衛生間都要手拉著手一起。

這是國家開放大學老年大學的課堂,教學管理科科長張翔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她做班主任的班上,年齡最大的學生今年已經88歲了。她也帶過智能手機班,在這個連報名都需要用智能手機的時代,很多老人都是讓子女幫忙,才獲得了“入學”的機會。

在張翔宇看來,老年大學的建設,實際上也是在搭建一個平台,做好服務和支撐。

因為職業的緣故,她經常聽到“老有所為”這個詞,也深表贊同。“年輕人或許覺得工作很累,但是其實退休之后會發現工作是一個平台,提供了做事的機會。希望老年大學也能給老年人提供這樣一個平台,讓大家又能團結在一起做些事,讓生活變得更好,讓自己更開心,也讓整個社會更好。”張翔宇說,“從提前邁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老年人退休再就業的趨勢。”

去年發布的《2020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提到,我國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2.6億。與此同時,全國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學校、學習點)8萬多所(個),注冊學員1400多萬人。29所省級老年開放大學線下培訓350萬人次,線上培訓8000萬人次。各省級老年教育或終身學習平台共注冊學員630萬人,訪問量超過8000萬人次。

如何“讓老年人力資源成為二次人口紅利”,幫助老年人過上美好生活,助力國家發展,是國家從戰略層面非常關注的問題。

前身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國家開放大學,2015年成立老年大學,面向所有有學習需求的老年群體。2017年,張翔宇從信息化部來到老年大學,此后的5年一直在“和老年大學一起茁壯成長”,見証並參與了國家開放大學老年教育不斷做優做強的創業過程。尤其是老年大學的魏公村校區線下班,她和小伙伴們從僅有3個人的小團隊開始拓荒,並逐步成長起來。

“不論是成員的年齡構成、銳意開拓的進取精神,還是事業的發展階段,這個隊伍都是一個奮斗著的青年形象。”張翔宇說。

張翔宇思考過,是什麼支撐著自己一路前行。這位年輕的奮斗者,參與了國家老年大學籌建的歷史性工作任務,是智慧助老和老年健康、老齡化國情教育等特色課程資源建設的主要負責人。在老年教育的拓荒工作中,她也在不斷展示著青年的靈活、創新、熱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3月,國開老年大學開始做“樂學直播”。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教師主動表示,可以給老年人講講心理學,尤其是心理防御,告訴他們怎麼調整心理狀態,怎麼應對疫情帶來的焦慮情緒。

以此為契機,老年大學聯合體系發起“樂學防疫”聯合行動,免費開放了31個學習平台。團隊從全國各地征集老年教育師資,從老年開放大學體系、社會培訓機構以及老年學員中遴選出125名優秀師資,推出“樂學直播”系列公益課程,觀看達10萬人次。從轉基因食品到買菜指南,從如何插花到如何把花拍得好看,甚至還有跳舞課、太極課、健身課……這些雲課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1年起,張翔宇負責老年大學實體辦學項目的具體實施,也在每學期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國開的老年大學沒有設置年齡上限,“多大歲數都能來”,隻要簽一個安全承諾書,証明對其身體健康狀況充分了解的家人也支持就行。

在給“媽媽們”當班主任的過程中,張翔宇也在時刻關注著這些老年人切切實實的需求。

張翔宇和同事發現,上學時總是有老年人請假,不少是因為孫子孫女生病了,還有父母生病了,甚至有人為此退學。60歲左右的老人,既要幫著帶孫輩,自己的父母也到了需要照顧的年齡。為此,學校專門開設了如何照護老人、如何安全用藥的課程。國開老年大學規劃的活動中,有一個項目叫“大手拉小手”,這是專門給帶著孫輩出游的老年人設計的項目。

當班主任的這些年,許多人和事給張翔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參與設計的一個名為“家族故事寫作”的課程,通過讓學員寫家庭裡面某位成員的故事,達成代際之間溝通,加強學員跟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系。結課匯報的時候,學員們要上台講一個10分鐘的故事,寫一篇文章。“幾乎每一個都能聽哭。”張翔宇感慨。

張翔宇記得,有個阿姨“特別可愛”,用詼諧的語言講述了自己去世的母親。為了完成這個課程,這名學員幾乎重新翻找了母親的一生。她找到了一張做縫紉培訓的証書,那是唯一一個跟她媽媽相關的証明類的材料。這讓她恍然大悟,為什麼自己小時候總能穿著母親親手做的小洋裙去學校——那是她媽媽去西單的商場櫥窗外,對著最新款的裙子,畫下圖紙,回家照著樣子給她做的。那位她一直沒有理解的農村婦女,去世前親手給她做了最后一件棉襖。

“這是平凡人的平凡故事,沒有什麼傳奇色彩,但我們都聽哭了。”張翔宇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她覺得,生命是有限的,一定要把握時機,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