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草原鐵騎 沙場建功

張鑫華

2022年10月11日08:05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草原鐵騎 沙場建功

在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中,有一支由蒙、漢、回、滿、達斡爾等民族指戰員組成的騎兵部隊,馳騁在遼闊草原和白山黑水之間。這支英雄部隊在戰役偵察、攻佔陣地、阻擊突圍、追擊作戰和千裡剿匪等任務中,靈活機動、屢立戰功,成為讓敵人聞風喪膽的“草原鐵騎”。

草原誕生紅色騎兵

抗日戰爭勝利后,飽受民族壓迫和戰爭之苦的內蒙古草原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渴望和平、民主、平等和民族繁榮早日到來。但國民黨統治集團為獨佔抗戰勝利果實,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不顧人民要求,發動全面內戰,悍然向解放區大舉進攻。抗戰后期一直在河套地區避戰的傅作義部隊此時驅兵東進,搶佔了內蒙古大片解放區。

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按照中共中央“成立維護群眾利益的少數民族自己的軍隊”的指示,1945年11月,八路軍綏蒙軍區先后改編了3支起義的偽蒙軍和國民黨軍隊,成立了內蒙古人民自衛軍第1、第2、第3支隊。隨后,在烏蘭夫、姚喆、蘇謙益等人領導下,以內蒙古人民自衛軍3個支隊和分散活動的幾支游擊隊為基礎,吸收一批翻身農牧民和青年學生,以綏蒙軍區和延安民族學院派來的兩批干部為骨干,組建了700多人的內蒙古人民自衛軍騎兵獨立旅,以保衛解放區。

這支隸屬於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的部隊,以八路軍為榜樣,遵循革命軍隊的宗旨,明確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部隊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旅、團建立政治機關,連隊設立政治指導員。

草原上數以千計的年輕人,熱烈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牽著自己的馬,帶著自己的槍,義無反顧地加入內蒙古人民自衛軍行列中。

隨著形勢的發展,1946年1月16日,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先后在興安盟、哲裡木盟、昭烏達盟成立了東蒙自治軍騎兵第1、第2、第4師。4月3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和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代表舉行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結束了內蒙古東西部數百年分割的歷史,使內蒙古人民走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之路。會議之后,東蒙自治軍騎兵第1、第2、第4師改編為內蒙古人民自衛軍興安區騎兵第1、第2、第4師。

內蒙古人民自衛軍自誕生之日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新式整軍運動,大大提高了指戰員的政治覺悟和部隊戰斗力。從此,這支紅色騎兵在硝煙戰火中不斷成長壯大,成為縱橫東北、華北、西北戰場的沙場鐵騎。

1948年1月,內蒙古人民自衛軍改稱內蒙古人民解放軍,烏蘭夫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9年5月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軍區,烏蘭夫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歸東北軍區領導。

馳騁沙場屢建奇功

1948年秋,黨中央根據全國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把戰略決戰的方向首先指向東北戰場。

遼沈戰役前夕,內蒙古人民解放軍騎兵第1、第2師按照東北野戰軍指示,先后挺進鐵嶺、沈陽、新民、彰武地區,執行掩護主力和開辟新區的任務。3月至8月,騎兵第2師奉命在彰武封鎖新民和沈陽之敵。8月,騎兵第1師接替第2師,繼續封鎖和圍困新民與沈陽之敵。騎兵指戰員發揮快速機動的優勢,在廣闊的正面地域,對小股敵人給予沉重打擊,勝利完成任務,保護了新解放區地方干部開展工作和群眾生產,受到東北軍區嘉獎。

9月,遼沈戰役打響后,中央軍委、毛主席在關於遼沈決戰的指示電文中,非常重視發揮內蒙古人民解放軍騎兵第1、第2師的作用,要求根據戰局的發展,適時將其調整部署在適合騎兵作戰的地域。當時,蔣介石錯誤估計形勢,在錦州守敵被殲的情況下,仍命廖耀湘“西進兵團”繼續向錦州攻擊前進,企圖與錦西北援之敵南北夾擊,重佔錦州,打開向關內撤退的通道。為鞏固和擴大戰果,中央軍委和毛主席部署了規模空前的遼西圍殲戰,騎兵第1師配屬東北野戰軍第10縱隊,執行戰役偵察和阻擊西進增援錦州的國民黨廖耀湘兵團的任務。整個戰役中,內蒙古人民解放軍騎兵師充分發揮快速、勇猛、靈活、機動的特點,馳騁在柳河以西、大虎山以東、大新民屯以南、騰鰲堡以北的遼闊地域,多次與敵交戰,確保了主陣地安全。

胡家窩鋪阻擊戰,是騎兵第1師戰史上最壯烈的一次陣地戰。10月23日凌晨3時,敵第207師第3旅在重炮和飛機掩護下,向騎兵第1師第1團防御陣地發起進攻。面對五六倍於己的敵人,第1團指戰員依托簡陋工事,誓死堅守陣地,打退敵人多次進攻,直至進行白刃戰。騎兵第1團就這樣頑強堅守陣地7小時,斃傷敵數百名,有65名同志英勇犧牲,最終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

內蒙古人民解放軍騎兵第2師於9月初奉命開赴長春前線,在黑林子鎮阻擊長春向沈陽和遼西方向逃竄之敵。長春解放后,他們又揮師南下,奉命圍殲在法庫以南地區竄擾的敵一騎兵旅。之后,騎兵第2師在遼河北岸將逃竄之敵第196師運輸團一個營殲滅,繳獲其全部武器和輜重,而后奉命繼續向沈陽方向追擊。

在遼沈戰役52天戰斗中,內蒙古人民解放軍騎兵第1、第2師始終配合東北野戰軍戰斗在最前線,勝利完成了任務。11月,騎兵第11、第16師參加了平津戰役,配合華北野戰軍在張家口一線作戰,擔負堵擊西逃北竄之敵任務,先后解放了張北、寶昌、商都、化德等8個縣,配合主力部隊解放張家口,為平津戰役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轉戰千裡剿匪安民

1948年12月初,祖國北疆一派銀裝素裹,但草原各族人民的心情像烏雲壓頂一樣沉重。8日,中共察哈爾盟工委代理書記肖誠、盟長蘇劍嘯等27人參加完會議,返回途中,在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沙布爾台遭到胡圖林嘎匪部200多人伏擊,肖誠、蘇劍嘯等18人壯烈犧牲。匪患成了內蒙古新生人民政權的最大威脅。

遼沈戰役之后,國民黨蒙騎第1旅蘇和巴特爾部3000余人逃竄到內蒙古,與當地土匪合股,公然與人民為敵。這些土匪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先后有數百名蒙漢各族干部和牧民群眾慘遭殺害。

為徹底肅清殘匪,鞏固解放區和人民政權,1948年12月,內蒙古人民解放軍副司令員王再天指揮騎兵第1、第10師和警衛團,在錫察盟展開剿匪斗爭。經過數十次戰斗,匪徒遭受了沉重打擊。但是,長期活動在錫林郭勒草原的慣匪胡圖林嘎,與被人民解放軍追得狼狽逃竄的另一股土匪合伙,繼續為非作歹。內蒙古軍區於1949年5月17日下達命令:“集中力量,在短時間內消滅胡圖林嘎股匪。”

1949年5月下旬,內蒙古軍區騎兵第1師第2團和軍區警衛團一部從喇嘛庫倫出發,向胡圖林嘎經常出沒的中蒙邊境追擊。他們從抓獲的土匪偵察員和當地牧民口中,得知匪首胡圖林嘎及所部的行蹤。6月5日,騎兵指戰員在額木圖烈恩地區將土匪包圍,經過4個小時激烈戰斗,斃傷土匪20多人,俘虜300多人,生擒胡圖林嘎,繳獲其所有馬匹、彈藥等裝備。

在蒙漢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內蒙古軍區剿匪部隊經過兩年的艱苦作戰,共消滅土匪數千人,繳獲戰馬3100多匹,徹底消除了橫行草原的匪患,鞏固了解放區和新生的人民政權,保護了草原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從興安嶺到賀蘭山,從呼倫湖到居延海,千裡草原呈現出一派太平景象,各族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后,內蒙古軍區騎兵部隊積極保家衛國,有2個團編為步兵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為解決志願軍運輸彈藥物資騾馬不足的問題,騎兵指戰員把自己心愛的戰馬一批批送上駛往朝鮮前線的列車,又為朝鮮戰場調教、運送了數千匹適合戰場需要的馬匹。

人民沒有忘記這支紅色英雄部隊。1950年、1953年和1954年,內蒙古軍區騎兵部隊先后3次騎馬進京,光榮參加國慶閱兵典禮,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如今,隨著戰爭方式的變革和我軍裝備建設的躍升,騎兵部隊歷經幾次裁軍,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昔日戰馬嘶鳴、喊殺震天的壯闊場景永載史冊,騎兵指戰員驍勇善戰、征戰沙場的大無畏精神,也將永遠被人民銘記。

(摘自2022年3月20日《解放軍報》)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