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全國地表水水質“十三五”以來實現“六連升”

繪就人水和諧的美麗圖景(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本報記者  劉  毅  寇江澤

2022年10月08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生態環境部
  制圖:張芳曼

  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水冶鎮居民張小芹,幾乎每天都會帶著小孫女到珠泉河邊散步游玩,“水變得越來越干淨,瞅著心裡就高興。”

  十年來,隨著碧水保衛戰深入推進,各地的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上升至84.9%,比2012年提高了23.3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實現“六連升”。重點流域水質持續向好,長江、珠江流域等水質持續為優,黃河流域水質明顯改善。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景象越來越多,我國水環境質量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完善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體系,制定修訂長江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還制定20多部相關污染物排放標准,夯實了水生態環境保護的法治基礎。

  奮力攻堅,防治污染。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印發實施,確定10條、238項有力措施,並逐一落實到具體牽頭部門及參與部門,政府、企業、公眾形成合力,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這場硬仗。

  “水十條”著力“保好水”“治差水”。大力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等水質較好水體,進一步提升水質﹔同時,大幅減少嚴重污染的劣Ⅴ類水體,尤其是對人民群眾生活生產影響較大的黑臭水體。

  飲用水安全更有保障。“十三五”以來,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深入開展,依法清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累計完成2804個水源地1萬多個問題的排查整治,有力提升涉及7.7億居民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監測的876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4.2%。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取得顯著進展。“十三五”期間,地級及以上城市新建污水管網9.9萬公裡。用於黑臭水體整治的直接投資約1.5萬億元,在治理污染的同時有效拉動了地方投資和經濟發展。到2021年底,全國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至1.2%﹔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總體實現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目標,提升了城市品質,改善了人居環境。

  確立實施“江河戰略”

  確定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要求“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確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著力“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國家的“江河戰略”確立並實施。

  “江邊曾經有很多碼頭和工廠,空氣中彌漫著怪味。”江蘇省南通市一名攝影愛好者回憶起五山及沿江地區的景象。2016年,南通市啟動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著力破解沿江地區幾十年工業集聚帶來的生態之困。如今,200多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順利完成,擁有約14公裡長江岸線的五山及沿江地區變身綠地花海。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中,長江沿線各地騰退岸線達162公裡,灘岸復綠達1225萬平方米。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迎來轉折性變化,干流全線連續保持Ⅱ類水體。沿江11個省份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從2015年的45.1%提高到2021年的46.6%,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47.7%提高到50.5%。

  黃河源頭扎陵湖、鄂陵湖碧波無垠。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進行大部門制改革,將瑪多縣的國土、林業、環保、水利等部門一體納入管委會。“一塊牌子、一套人馬將黃河源頭管全、管到底。”黃河源園區管委會資源環境執法局執法大隊隊長仁青多杰說。

  經過治理的九曲黃河日夜奔騰,恢復生機與活力。黃河干流全線達到或優於Ⅲ類水體,到今年8月已實現連續23年不斷流,沿黃各省份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打出治水組合拳

  清晨,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白洋河濕地公園裡歌聲動人。附近居民高臻華和朋友們在涼亭內唱歌,“現在白洋河真的太美了!”

  這一帶曾是小五金企業集聚的地方,污水直排,河水渾濁。海鹽縣痛下決心發力治理,關停、搬遷該區域內69家企業,污染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打造、文化提升等一系列組合拳打下來,白洋河水質提升到Ⅲ類,成了當地閃亮名片。

  水裡是否清澈有魚?周邊群眾是否滿意?十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治水,不再停留在減排量、排放標准上,而是直接將水質改善程度作為考核標准,以環境質量改善效果為關鍵。在水環境質量改善的硬約束下,硬招實招紛紛亮出。

  明確河湖長。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體系,全國省市縣鄉村五級120萬名河湖長上崗履職、全力治水。

  管住排污口。我國推進入河入海排污口管理改革,全面開展長江、渤海和黃河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強陸海統籌,入海河流劣Ⅴ類國控斷面基本消劣,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明顯提升。

  攜手上下游。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立健全,治水從“各自為政”變為“同舟共濟”。安徽、浙江等18個省份,在新安江、赤水河等13個流域探索開展了跨省流域上下游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上下游、左右岸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黃河從河南省流入山東省的水質明顯改善並保持在Ⅱ類以上,今年受益方山東向上游的河南兌付了1.26億元生態補償資金。

  2021年,河北白洋澱澱區以及入澱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標准,實現了從劣Ⅴ類到Ⅲ類的跨越性突破,“華北明珠”重放異彩。神州大地上,一幅幅人水和諧的美麗圖景不斷展現,一條條澤被萬物、造福人民的江河奔流不息。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08日 04 版)
(責編:王瀟瀟、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