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趕上國家發展的黃金時代

全世界都能聽到中國“回聲”

2022年09月27日08:2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從華北平原的一個村庄出發,天津奧維斯樂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雯穿上西裝,出現在國際樂器展會。他用流利的英語向經銷商們推介:隻要是銅管樂器,我們都能做,而且能做好。他會特意提醒對方,“我們做且隻做中高端樂器”。

過去10年,天津市靜海區蔡公庄鎮四黨口中村的這個年輕人對此越來越有信心了。

今年,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19屆國際上低音號大號藝術節上,他公司旗下的高端西洋管樂器品牌惠特斯曼,首次成為主贊助商。

回到家裡,換上寬鬆的T恤,32歲的張雯和同事一起蹲在生產線旁,連續幾個小時盯著一張張銅片被一點點加工成零件,再組裝、打磨、刷漆,成為一件件光可鑒人的樂器。

數百年來,歐洲為數不多的幾個城市主導著西洋樂器的制作。但現在,從數據來看,天津的這個村庄改變了格局。以四黨口中村為主的蔡公庄鎮擁有30多家樂器制造廠,85%的產品出口到歐美。張雯所在的企業是其中規模最大的,在世界銅木管樂器制造商中佔有一席之地。

“深情款款”的樂器薩克斯是比利時人發明的,不過,目前全球一半的薩克斯產自四黨口中村。產自這裡的樂器漂洋過海,在英、法、德、美等國大大小小的音樂廳、禮堂和教室裡奏響。

張雯的父親張國民是本村人,並不是西洋音樂愛好者。作為公司董事長,當樂器奏響,他“聽”到的是一件產品的品質,是一筆訂單合格率對應的利潤,是工人能掙到口袋裡的工資。

奧維斯創立時,中國剛叩開世界貿易組織的大門,天津這樣的東部沿海地區率先感受到了經濟全球化的潮汐。張國民當時是靜海一家紡織機械配件廠廠長,清楚紡織行業正在走下坡路,外貿出口則即將上揚。他決定帶著十幾個技術骨干轉行做樂器,賣到國外去。

這些人擁有傳奇般的創業經歷:幾個紡織機械廠的技術工人,拆下西洋管樂器的零件,按照1:1的比例手繪到圖紙上,再用紡織機械廠的車銑刨,一點點敲打出來。一位天津管樂廠的退休師傅,曾被短暫地請到廠裡教授樂器制造技術,那是當時唯一的專業人士。

第一批長笛就這樣在這群能工巧匠手中誕生。張國民對猶豫不決的韓國客戶保証:“出了質量問題,我負責到底!”

富於傳奇色彩的是,這家公司的技術負責人康德祥僅有初中學歷,過去,他是紡織機械加工車間的能手。像他這樣的人才組成了最初的產品技術研發團隊,開發各種模具,提高加工效率和標准化程度。

一名中國農民在一根細銅管上多鋸了1毫米,可能會被歐洲一位指揮家的耳朵敏銳地發現——有支上低音號的“嗓門兒”高了一點點。普通演奏者察覺不出這微乎其微的音差,但不通樂理的康德祥可以。交響樂團裡“長槍短炮”式的西洋管樂器,他張嘴就能叫出名字,“每個零件都能畫出來,一點兒不帶差的”。

與整個國家一起,天津的這家樂器廠拿到了越來越多的外貿訂單,從長笛、薩克斯到小號、圓號、長號,再到加工難度更大的上低音號、低音大號等。

這裡見識過全球性經濟危機的沖擊,也目睹了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到今天為止,為別人代工的日子仍在繼續,近10年來最大的變化是,這家公司自有的中高端樂器逐漸登上國際舞台。奧維斯生產的銅木管樂器超過百種,告別了青磚土牆的平房,擁有了佔地約3萬平方米的廠房。

不少歐美知名樂器品牌商會萬裡迢迢來到這個村庄參觀,他們需要確認這裡的制造能力和工藝水准。其中幾位英國客人每年都會到訪,帶來幾款新型號的樂器放在張國民面前,邊比劃、邊試音,有時連翻譯都不帶。張雯對這樣的交流感到驚訝,“一個不懂英語,一個不會中文,能聊上半天”。

張雯在馬來西亞留過學,喝過“洋墨水”,2014年畢業后也回到了樂器廠。

10年間,奧維斯不斷革新技術,贏得了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他們投入重金搞研發,更新加工設備,有的單台設備就價值百萬元。為了讓產品更好用,為了創立國產高端樂器品牌,他們請來國內知名的演奏家一同鑽研。他們的產品已覆蓋銅木管樂器全品類,追求“精品化特色發展”。

張雯認為,這得益於我國國力快速發展,“機械加工設備的精度越來越高,讓我們能加工出更高水平的產品”。

今天,世界上大多數學生正在使用的西洋管樂器都是“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盡管頂級樂器市場仍被國外品牌佔據,但張雯認為中國品牌的加入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與德國、日本等制造業大國經歷過的類似,“Made In China”一度與廉價商品畫上等號,鮮少擁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但現在,張雯相信,那樣的時代終將過去,“我們的工藝越來越精細,產品質量可以比肩國際知名品牌”。

張國民感慨,奧維斯趕上了國家發展的黃金時代。奧維斯定位“隻做中高端”,讓這家工廠在大批“量大價低”的代工廠中脫穎而出,成為歐美中高端樂器的主流供應商。而張雯漸漸把目光望向了正孕育巨大需求的國內市場,他想做中國人自己的樂器品牌。

在這名年輕人的推動下,奧維斯從一個樂器制造商逐漸走向高雅音樂的推廣者。他們與國內10多所音樂藝術院校合作舉辦演出,主動參與音樂教育“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的普及,把樂器捐到小學……

2021年7月,一場由奧維斯冠名的國際音樂節在海河畔舉行。仲夏夜的微風中,近千名青少年演奏者用中國品牌的管樂器奏響《歌唱祖國》。

坐在台下,張雯的目光追隨著台上的演奏者。他認為,今天的青少年演奏者會把中國樂曲改編成爵士樂、交響樂,用中國品牌的樂器演奏,“真正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

在他父親的青少年時代,這是不可想象的:有很長一段時間,薩克斯在中國被視為“不健康”的樂器,直到國家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現在,全世界都能聽到這個村出產的這種樂器發出音樂家所描述的那動人的“回聲中的回聲”。(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艷)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