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3日08:26 來源:中國婦女報
“大學生活普通而忙碌,而平凡的生活中,鑫巴永遠在陪伴小獅子們,知你冷暖,懂你悲歡,和大家一起思考,而那所有你原本的樣子,就是我們喜歡的樣子。”在為紀念祝鑫工作室成立八周年而制作的“鑫巴同學”微信公眾號特刊裡,華中農業大學校團委副書記、理學院黨委副書記祝鑫為公眾號的讀者們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鑫巴同學”是祝鑫工作室的官方公眾號。祝鑫解釋,公眾號之所以起名叫“鑫巴同學”,是因為華中農業大學位於武漢獅子山,讓人聯想起著名迪士尼影片《獅子王》,在這裡生活學習的年輕人自然都是小獅子辛巴,而辛巴的“辛”又和祝鑫的“鑫”同音,所以就有了“鑫巴同學”的緣起。
上午和學生談心,下午研討“鑫巴同學”微信公眾號選題,晚上講授網絡思政課……1985年出生的祝鑫,年齡雖不算大,但已是全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優秀代表。
從最初和學生們書信交流到借助新媒體與學生們互動,從書信思政到網絡思政,再到構建“三全育人”大思政平台,多年來,祝鑫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守立德樹人第一線,持續創新網絡育人、探索個性化思政,持續探索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態,將“鑫巴同學”辦成華農校園裡頗具影響力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她本人也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等數十項榮譽,並入選“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名師”等多項高水平人才序列項目。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間屬於4個人的小小宿舍。十多平方米的宿舍,不見轟轟烈烈,但卻豐富多彩,這段不長的宿舍生活讓人一生難忘……”2009年9月16日,祝鑫為學生寫下第一封長信,用這篇《此間的我們》化解學生同寢不和的問題,從此開啟了長達13年的“書信育人”探索。
2012年寒假,她為340名學生寫了340封共計20萬字的書信﹔2014年,她又聯合家長、老師為學生寫下600余封“情書”﹔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畢業季,她撰寫了16封網絡“公開信”,解決學生的就業困惑,開學季,她又為9名疫情重區新生和3名孤兒新生撰寫了12封特別的歡迎信……13年間,祝鑫共為學生們寫下了1686封逾65萬字的書信,她希望通過書信,走進每一名大學生的心靈,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一封封書信起到了精准滴灌、寓教於情的作用,推動了思政教育由“主渠道”向“日常生活”延伸滲透。
“親愛的世界,請你告訴我的學生,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隻會抱憾終生。在追問人生的意義和活著的價值的時候要相信,隻要奮斗過、爭取過、活過、愛過,意義和價值自會呈現。”這句話來自祝鑫在2012年發起的微博話題——“和這個世界談談我的學生”,她用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溫婉,勸慰大學生敢於奮斗、砥礪前行。
早在網絡新媒體剛剛興起的時候,祝鑫就意識到了網絡在年輕學生中的影響力。為了更好地和學生溝通交流,祝鑫第一時間開通了“鑫曰心語”博客,學生的強烈反響讓她深受鼓舞。2014年7月,祝鑫又在“鑫曰心語”的基礎上成立了“祝鑫工作室”,工作室依托“鑫巴同學”微信公眾號,聚焦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和現象,通過網絡育人的方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接下來的時間裡, “e路陽光”志願服務項目、“獅山雅集”文化育人項目、邀請18個國家的380名讀者接力閱讀《老人與海》等一系列形式新穎的活動不斷刷新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態,“祝鑫工作室”和“鑫巴同學”也逐漸贏得了華農師生的心,並進一步面向全國大學生傳播正能量,成為全國網絡思政的“領跑者”。
為了帶動更多師生融入思政“大熔爐”,構建“大思政”格局,祝鑫還想方設法聚合起學校170余位專業教師的力量,構建起“千人師生融合圈”全員育人格局,力促教師黨建與學生思政融合發展。2021年,為迎接黨的百年華誕,祝鑫又以其在全國思政工作者中的影響力,邀請100所高校的100名教師,牽頭發起“榜樣你好!”黨史人物視頻講述活動,全網播放量超過500萬,並入選全國建黨百年原創精品。
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祝鑫換回了學生們的真心認可和“成長回報”,這些年來,她所帶過的學生中有70%以上獲得過各種獎勵,就業率穩居全校第一,而這正是祝鑫最為珍視的。她說,自己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喜歡看到學生們的成長,更喜歡學生們叫她“鑫姐”——“與學生們在一起,自己會感覺永遠年輕。”(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姚鵬)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