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靠實事求是吃飯”——

實事求是是最大的黨性

顧曉英 李林

2022年09月22日08:15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

原標題:實事求是是最大的黨性

  “靠實事求是吃飯”,生動形象地揭示了黨的成功密碼。我們黨是靠實事求是起家和興旺發展起來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我們過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實事求是。今天,我們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還是要靠實事求是。”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面對新時代新征程,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廣大黨員、干部要繼續“靠實事求是吃飯”,把實事求是作為一種品質去追求,作為一種本領去掌握,作為一種責任去擔當,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努力為人民創造實實在在的業績。

  ——編者

  1942年2月8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上發表著名講演《反對黨八股》,揭露和批評黨八股“裝腔作勢嚇人”的不良現象,指出共產黨“靠實事求是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是對我們黨成功之道的深刻總結,這一重要論斷既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是對馬克思主義根本觀點、根本要求、根本方法的高度概括。

       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概括

  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點亮了一盞明燈,孕育和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由於早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不夠深入,黨內一度存在著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思想,中國革命因此一度遭受嚴重挫折。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勇於獨立自主探索中國革命道路,彰顯了實事求是的巨大力量。實事求是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所作出的科學概括。

  1938年8月,毛澤東對抗大學員講話,談到“老老實實”問題,指出要“講究老實,有多少講多少。既反對自大,認為自己蓋世無雙,又反對自卑,把自己看得太渺小。”同年10月,他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了題為《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的報告,首次提出“實事求是”的概念,指出“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

  1941年5月,為徹底清理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在黨內的影響,全黨開始了著名的延安整風運動。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中,對實事求是作出了全新的科學闡釋,並明確其具體內涵:“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他深入分析“牆上蘆葦”“山間竹筍”這類主觀主義現象,大力倡導“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態度,並將其喻為“有的放矢”。在他看來,“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的自以為是,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相反,“就是黨性的表現,就是理論和實際統一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作風”。后來,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指出,許多同志天天講“聯系”,實際上卻是講“隔離”,因為他們並不去聯系,“馬克思列寧主義之箭,必須用了去射中國革命之的”。針對黨八股“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的文風,他又指出這是剝削階級和流氓無產者的慣用戰術,提出“共產黨不靠嚇人吃飯,而是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經過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實事求是成為全黨上下公認的思想路線。

  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再次強調“講真話”。他說:“就是要講真話,不偷、不裝、不吹。偷就是偷東西,裝就是裝樣子,‘豬鼻子裡插蔥——裝象’,吹就是吹牛皮。”毛澤東認為,講真話“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黨的作風就可以更切實了。我們一定要老老實實”。正是黨的七大將“實事求是”寫入黨章,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全黨正式確立,並隨之載入黨的史冊。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大人不華,君子務實。”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唯物求實的傳統。崇實黜虛、經世致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毛澤東用實事求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作出了中國化概括,並將其確立為黨的思想路線,這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光輝典范。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典籍蘊含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萌芽。據《論語·八佾》記載,“子入太廟,每事問”,意思是孔子進入太廟,對歷史事實和典章制度,每一件事都向別人請教,下功夫調研。毛澤東的《反對本本主義》在談到調查研究時強調,“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任憑什麼才力小也能解決問題。”《墨子·非命》提出“言必有三表”,所謂“三表”就是判斷認識是否正確的三個標准,即“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和“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要求人的言論從實際出發,這個實際除了“事”“實”之外,關鍵還要看“利”。《韓非子·解老》肯定了規律的客觀性,“夫緣道理以從事者,無不能成”“夫棄道理而妄舉動者……猶失其民人而亡其財資也”。按規律辦事就能無往而不勝,否則有勢、有財也會遭失敗。

  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的《漢書》最早使用“實事求是”一詞,用以稱贊西漢景帝劉啟之子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毛澤東曾指出,“這句話一直流傳到現在……我們黨是有實事求是傳統的”。對此,唐代經學家顏師古注解“務得實事,每求真是也”,即研究學問、考証古文務必依據事實求得真義,體現一種“務實”“求真”的治學態度。時至南宋,朱熹提出“即物窮理”,將“理”與是非相聯系,即把握了事物的“是”也就把握了其“理”即規律性。

  清末,湖湘文化注重經世致用,強調治學要嚴謹務實。曾國藩跳出經學、理學的傳統,將“事”與“物”、“是”與“理”統一起來:“夫所謂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實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稱即物窮理者乎?”20世紀初,求學與工作於湖南第一師范學校長達八年的毛澤東熟諳《師范學校規程》之第一章“教養學生之要旨”中的第五條“實事求是”的規定,他還曾寄居岳麓書院,推窗能見講堂檐前的“實事求是”匾額。所見所思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毛澤東注重實事求是的文化性格。1943年,毛澤東為中央黨校題寫校訓“實事求是”。基於中國傳統文化,毛澤東對“實事求是”這個古老命題進行了創造性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容。

       貫穿百年奮斗理論與實踐

  《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開拓中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於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和發展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貫穿於黨的百年奮斗理論與實踐。

  “靠實事求是吃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大革命失敗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悉心調研國情的基礎上,摒棄了“城市中心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曾幾何時,黨內一度出現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經驗神聖化錯誤,黨和紅軍付出沉重代價后,遵義會議實事求是地處理了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的關系,開啟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中國革命從此得以轉危為安。

  “靠實事求是吃飯”,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鑒於仿效“蘇聯模式”帶來的弊端,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開始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61年,八屆九中全會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切從實際出發”,強調要“實事求是、調查研究”。這一時期,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靠實事求是吃飯”,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設立經濟特區到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等,無不歸功於實事求是。改革開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証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為了推進改革開放,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先后注入了“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新內涵,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才達到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靠實事求是吃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新時代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巨大的政治勇氣與責任擔當,把實事求是貫穿到治國理政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實事求是是帶領我們黨從新時代出發,堅定走向未來的靈魂、思想方法和行動指針。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中國共產黨“靠實事求是吃飯”,領導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實現全面小康。百年黨史,是一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奮斗史。

       新時代實事求是思想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問題,也是黨性強不強問題。從當前干部隊伍實際看,堅持實事求是最需要解決的是黨性問題。”我們黨講黨性,實事求是就是最大的黨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並提出關於實事求是的“四個堅持”“堅持實事求是,就要深入實際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堅持實事求是,就要清醒認識和正確把握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堅持實事求是,就要堅持為了人民利益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堅持實事求是,就要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這“四個堅持”,是對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進一步系統化和升華,是新時代我們弘揚偉大實事求是精神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認清“實事”是想問題的基礎。要了解實際,就離不開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堅持實事求是,最基礎的工作在於搞清楚‘實事’,就是了解實際、掌握實情”。現在通信發達,打電話、發微信、看材料也能了解很多情況,但畢竟隔了一層,沒有現場看、當面聽、直接問來得真實鮮活。黨員干部隻有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經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線,既“身入”基層,更“心到”基層,摸實摸透情況,才能獲得在辦公室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視角、新思路和新對策。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認清“實事”也是共產黨人政治品格的體現。

  做到“求是”是作決策的關鍵。堅持實事求是,關鍵在於“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要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必須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掌握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在深入實踐中完成決策。做到“求是”,必須勇於實踐、善於實踐。實踐是以人民為主體的社會活動,“求是”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一切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深入傾聽人民心聲,使思考、決策既符合實際情況和客觀規律,又必須符合人民意願。

  服務群眾是辦事情的根本。為政之本,在於為民。“堅持實事求是,根本在於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實事”和“求是”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要通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才能實現。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原則。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黨員干部一定要真抓實干,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善作善成,堅決杜絕口號式、表態式、包裝式落實的做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或推進基層治理……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以實實在在的服務成效讓群眾分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享高品質美好生活。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心懷“國之大者”,繼續“靠實事求是吃飯”,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實實在在的業績。

  (作者分別系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1943年,毛澤東在延安中央黨校題寫了“實事求是”,這幅石刻現陳列在延安革命紀念館中。

(延安革命紀念館館藏圖片)

千年學府岳麓書院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策源地。 傅聰 攝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