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芝
2022年09月21日08:14 來源:光明日報
文化是民族的魂魄命脈、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認同是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心理基礎和情感紐帶。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才能鞏固。”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也是一個有著強烈文化認同的民族。正是這種對自身文化的強烈認同,中華民族雖歷經千年而生生不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光明前景。廣大青年作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始終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增進文化認同,為抒寫新時代文化恢宏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作出應有貢獻。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
共同的文化是國家構成的必要條件,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面對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我國社會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增進廣大青年的文化認同,有利於引領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增強他們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增進文化認同對於引導廣大青年涵養家國情懷至關重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鐫刻著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共同歷史記憶,豐富著中華兒女的共同精神世界,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成為中華民族卓然於世的獨特精神標識。中國古代是以文化認同來標識民族的,所謂“華入夷則為夷,夷入華則華”,講的就是不以血緣論華夷,而以文化論親疏。這種強烈的文化認同,把中華民族緊緊地團結凝聚在一起,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沒有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就沒有今天的中華民族,就沒有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強大凝聚力向心力。增進文化認同,能夠引導廣大青年加深對中華民族從哪裡來、我是誰等大本大源問題的認知,強化對民族和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
增進文化認同對於推動廣大青年堅定“四個自信”至關重要。文化認同是人們對社會發展成就認同的深刻反映。中華民族深厚邃遠的歷史文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一百多年奮斗熔鑄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生動述說了中華民族的光榮與夢想、探索與追求,集中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經驗、創造的成就和奇跡。這些震古爍今、永載史冊的巨大物質成就、思想成就和制度成就,極大提振了廣大青年的自信心,更加堅定了他們對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信念。
增進文化認同對於激勵廣大青年投身復興偉業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1935年,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際,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在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問了三個問題: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這三個直指中國人文化認同的“靈魂之問”,極大振奮了師生愛國斗志。增進廣大青年的文化認同,能夠更好激發他們的愛國情報國志強國行,矢志不渝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增進文化認同關鍵在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認同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礎,隻有高度的文化認同才有堅定的文化自信。我們的文化自信,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洗練,在時代奔涌的大潮中挺立,在國際風雲的變幻中篤定。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最有理由、最有底氣堅定文化自信。
這種文化自信從民族和國家發展的歷史中來。中華民族一路走來,之所以歷磨難而不衰、經風雨而彌堅,始終打不散、壓不垮,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在一百多年的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既用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又培育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使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種文化自信從新時代波瀾壯闊的實踐中來。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統籌謀劃文化建設,召開一系列重大會議,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效,推動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証和強大精神力量。
這種文化自信從引領人類前進方向的大勢中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一種現代化模式的突破創新,也是一種文化文明的拓展升華,蘊含著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融合創新的智慧結晶,為人類探索現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國方案。我們鮮明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等重大理念,彰顯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展現出破解人類發展重大挑戰的強大自信。
自覺肩負新時代青年的文化使命
青年人思維最活躍、創造性最強,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需要廣大青年認清肩負的文化使命,展現更大的作為擔當。新時代青年要發揮引領社會文化風氣之先的作用,堅持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在交流中發揚,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展現新的氣象。
在傳承堅守中賡續中華文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新時代青年要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充分汲取蘊含其中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挖掘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滋養自己、激勵自己。
在創新創造中激發文化活力。創新是民族和國家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文化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的強大動力。廣大青年要發揚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精神,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在交流互鑒中展現文化魅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歷史上的佛教東傳、‘伊儒會通’,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並蓄中歷久彌新。”廣大青年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要以自信開放的姿態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
(作者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學分中心研究員、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后)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