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守護者丁鵬:與“神話之鳥”的十年之緣

2022年09月19日08: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廣袤的東海之中,位列韭山列島的中鐵墩嶼毫不起眼。它的面積隻有兩公頃,即0.02平方公裡,天安門廣場面積的二十二分之一,一個標准足球場的2.8倍。

然而,就是在這座距離陸地僅20公裡的小島嶼上,繁衍生息著一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鳳頭燕鷗。

33歲的丁鵬是浙江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2013年3月,隨著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培訓會議召開,丁鵬陪同國內外30多位專家登上中鐵墩嶼,為人工引導干預中華鳳頭燕鷗選擇目標繁殖區域。他們計劃在中鐵墩嶼上放置400隻與中華鳳頭燕鷗同樣大小的假鳥,並配置鳥聲回放系統,招引中華鳳頭燕鷗飛臨島上人工選擇的區域棲息並繁殖。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中華鳳頭燕鷗列為極危,被視為海洋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由於其數量稀少、行蹤神秘,被稱為“神話之鳥”。

在浙江,2004年和2007年,鳥類研究人員在韭山列島將軍帽島上曾發現過中華鳳頭燕鷗的繁殖蹤跡。然而,受台風、人為盜蛋等因素影響,它們之后在韭山列島就銷聲匿跡了。

為了讓中華鳳頭燕鷗重回韭山列島,逐步恢復它的種群,2013年5月份,丁鵬隨團隊返回中鐵墩嶼,正式開展中華鳳頭燕鷗招引和恢復監測項目。安置好假鳥和聲音設備后,他和一名來自美國的志願者開始長期駐島。考慮到人住在島上會干擾到中華鳳頭燕鷗,他們將觀測站設置在中鐵墩嶼對面荒無人煙的積谷山島上。

一個簡易的工棚,就是丁鵬的住所和工作室。每天,他舉著望遠鏡遙望中鐵墩嶼,尋找中華鳳頭燕鷗的蹤跡。

隨著時間推移,最初的新奇逐漸轉為枯燥、乏味。喝撒過漂白粉的雨水、無法洗澡,用電要靠太陽能,但是一逢陰雨天氣,儲備的電能隻能維持手機使用。相比生活條件的艱苦,對丁鵬而言,最難忍受的“熬”來自孤獨。“住在荒島上,日復一日的孤單和西面八方涌來的海浪,那是一種如同被關了禁閉、流放海島被人類遺忘的感覺。”

到了6月底,中華鳳頭燕鷗已過了正常繁殖期,丁鵬等工作人員撤出島嶼休整。

7月,丁鵬陪同項目組專家再度登島,專家組建議拆除假鳥和聲響設備,結束當年招引監測。拆除設備時,丁鵬發現中鐵墩嶼上有50多隻大鳳頭燕鷗。因為大鳳頭燕鷗是中華鳳頭燕鷗喜歡伴群的物種,出現大鳳頭燕鷗意味著中華鳳頭燕鷗出現的概率更高了。丁鵬興奮地建議設備多放置幾天。

7月22日,當船駛過中鐵墩嶼一角,上千隻燕鷗在天空中飛舞的壯觀場景一下子闖入丁鵬眼前。

“映著藍天、碧海、綠島,那場面真是太漂亮了。”更讓丁鵬驚喜的是,他在鳥群中發現了中華鳳頭燕鷗。

從那時起,丁鵬又繼續和另外一名志願者在積谷山島駐守到10月份。那段時間,他們最多觀測到了3300多隻大鳳頭燕鷗和19隻中華鳳頭燕鷗,共繁殖出了600多隻大鳳頭燕鷗和兩隻中華鳳頭燕鷗。

這是彌足珍貴的開始,在丁鵬看來,這意味著中華鳳頭燕鷗在中鐵墩嶼上安家了。

從2014年起,觀測站被移到了中鐵墩嶼上,搭上一頂帳篷,丁鵬一住就是數月。從此,對於中華鳳頭燕鷗的觀測、保護、宣教成了丁鵬的日常工作,中華鳳頭燕鷗逐年變化的數量卻被他清晰記錄著:2014年,41隻中華鳳頭燕鷗在中鐵墩嶼棲息、繁殖,成功孵化雛鳥13隻﹔2015年,成鳥數量為52隻,孵化雛鳥16隻﹔2017年,成鳥數量為26隻,孵化雛鳥10隻……2021年,成鳥數量最高至84隻,孵化雛鳥22隻。

丁鵬說,84隻,創下了中華鳳頭燕鷗全球一次觀測數量的新紀錄。而今年,中華鳳頭燕鷗觀測數量再創新高,達到93隻,雛鳥共孵出36巢。

丁鵬自豪地說,自人工招引項目開展以來,累計孵化中華鳳頭燕鷗雛鳥150余隻,佔比全球各地繁殖總量的80%以上。

如今,在中鐵墩嶼上,設置有3個觀鳥木屋和兩個監控點,實現著24小時全程監控。除了工作人員用於生活、觀測的簡易活動板房和木屋外,島嶼盡量保持著自然的原生態風貌。

近10年來,無數次往返於陸地與島嶼,丁鵬形容自己是一名“海漂”。他早已習慣了在島上與蚊子、蜈蚣相伴的日子,習慣了在海島礁石間一瞥“神話之鳥”那美麗的身影,也習慣了宣傳保護中華鳳頭燕鷗,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它們。

2020年,丁鵬參與的中華鳳頭燕鷗種群搶救保護工程建設獲得“全國野生動植物衛士獎——先鋒衛士”榮譽。今年,丁鵬榮獲2021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驕傲”提名人物。

如今,在中鐵墩嶼上,植被繁茂間,此起彼伏的鷗鳴聲不絕於耳,時常可見那冠黑、羽灰、體白的身影在自由翱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川)

(責編:王珂園、任一林)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