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2022年09月13日08:21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啟航——中共一大會議。(油畫)

  黨自誕生起,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宣傳,正是我們黨發源時的那一股涓流。

  微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宣傳

  19世紀中葉,馬克思和恩格斯將他們的思想向世界各地傳播。風雲際會間,被搞錯了國籍的馬克思,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中文報刊上。在此前后,孫中山、梁啟超等也都逐漸了解並開始宣傳介紹馬克思、恩格斯及其著作。在當時的留日中國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也逐漸形成了一種風潮。

  1915年6月,陳獨秀留日歸國,3個月后,陳獨秀主辦主編的《青年雜志》(1916年改名《新青年》)在上海創刊,創刊號發表《敬告青年》一文,陳獨秀在文中寫道:今日之社會制度“倘不改弦而更張之,則國力將莫由昭蘇,社會永無寧日”,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在中國社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7年11月7日,停泊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涅瓦河畔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射了一枚攻打冬宮的信號彈,宣告十月革命的爆發。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分子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正如毛澤東后來所說:“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李大釗在中國大地上第一個舉起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旗幟,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1918年7月開始,他連續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和演講,熱情謳歌十月革命。這一系列文章和演講對馬克思主義傳播宣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新民主主義革命由此發端。五四運動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李大釗在《新青年》連續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時思想界產生重大影響,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比較系統的傳播階段。他還幫助北京晨報副刊開辟“馬克思研究專欄”。楊匏安、李達等留日歸來的先進青年,也紛紛撰寫馬克思主義研究宣傳文章。張聞天、邵飄萍等也在國外著書撰文,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並在國內出版。

  開天:中國共產黨成立與馬克思主義傳播宣傳

  鄧小平曾指出:“我們黨從成立馬克思主義小組開始就重視宣傳工作。”1920年5月,陳獨秀發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之后,決定成立黨組織,經征求李大釗意見,定名為“共產黨”。8月,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成立。兩個月后,李大釗等人在北京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及北京黨的早期組織聯絡和推動下,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以及旅日、旅法留學生和華僑先進分子,也都成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后,就開始有計劃地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

  1920年4月底,陳望道克服種種困難,完成《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翻譯。之后,他參加《新青年》編輯和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組建工作。恰在這時,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經李大釗介紹來到上海與陳獨秀等磋商籌建中國共產黨,得知《共產黨宣言》已被譯成中文后,決定交由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資助出版,陳獨秀立即著手組織對陳望道的譯稿進行校訂。4個月后,在上海拉菲德路(今復興中路)成裕裡12號一個名叫“又新”的小印刷所裡,《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終於呱呱墜地。從1920年9月起,《新青年》成為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機關刊物,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11月7日,即俄國十月革命三周年之際,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又創辦《共產黨》月刊,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亮出了“共產黨”這面旗幟。

  在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被當時的先進青年認為“最宜採用”,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大會討論並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開宗明義確立了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規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主張用革命的手段實現這個目標。大會還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決議》單列“宣傳”為第二部分,規定:一切書籍、日報、標語和傳單的出版工作,均應受中央執行委員會或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的監督。每個地方組織均有權出版地方的通報、日報、周刊、傳單和通告。不論中央或地方出版的一切出版物,其出版工作均應受黨員的領導。任何出版物,無論是中央的或地方的,均不得刊登違背黨的原則、政策和決議的文章。為做好馬克思主義傳播宣傳提供了具體指導。

  赤潮:建黨初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宣傳

  1921年9月1日,《新青年》刊登《人民出版社通告》,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出版陣地——人民出版社成立。1921年11月,為迎接黨的二大召開,黨中央領導機構下發了建黨后的第一個通告《中國共產黨中央局通告——關於建立與發展黨團工會組織及宣傳工作等》,明確要求:“中央局宣傳部在明年七月以前,必須出書(關於純粹的共產主義者)二十種以上。”對傳播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殷殷期盼溢於言表。1922年6月30日,陳獨秀在寫給共產國際的一份報告中,詳細匯報了建黨后的政治宣傳情況:“中央機關設立之‘人民出版社’所印行書”包括馬克思全書二種、列寧全書五種、康民尼斯特叢書五種,“以上書十二種各印三千份”。

  1922年5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歷史是很短的,至今不過3年左右。因為先驅者的努力宣傳,竟使馬克思主義能在最短期間發達起來,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人日益增加起來。此時的中華大地,正如《新青年》季刊創刊號刊發的《赤潮曲》歌詞所唱:“赤潮澎湃,曉霞飛動,驚醒了五千余年的沈夢。”

  逐浪: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宣傳

  1923年11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第二個出版發行機構——上海書店成立。上海書店在開業廣告中宣稱:“我們不願吹牛,我們也不敢自薄,我們隻有竭我們的力。”1924—1925年間,中共中央對外宣傳刊物如《向導》《新青年》《前鋒》等均由該書店出版發行。1925年5月,五卅運動爆發,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進入高潮,革命形勢日漸好轉,革命出版物的讀者范圍和需求也日漸擴大。1925年7月和10月,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先后制定《關於宣傳部工作決議案》《宣傳問題決議案》,特別要求“編譯共產主義ABC”“翻譯馬克思主義的書籍”。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宣傳,上海書店專門經銷馬克思主義經典譯著,包括陳望道譯《共產黨宣言》、柯柏年譯《哥達綱領批判》等,受到讀者廣泛歡迎。

  隨著書店經營業務的逐漸發展,上海書店的政治影響日益擴大,引起反動軍閥的恐懼。1926年2月4日,上海書店遭到查封。黨中央鑒於長江中游一帶革命形勢日漸好轉,即於12月1日在漢口創辦長江書店。在當時轟轟烈烈的革命形勢下,武漢三鎮來長江書店購書的讀者絡繹不絕,革命書籍供不應求。

  1927年初,隨著北伐軍逼近上海,黨中央決定恢復在上海的公開出版機構,首先成立《向導》《新青年》《中國青年》三個刊物的總發行所。3月,北伐軍進入上海后,黨中央決定在三刊總發行所的基礎上,建立上海長江書店。1927年3月31日,《民國日報》刊登“上海長江書店正式開幕廉價啟示”,向全社會廣而告之:“沒有革命的理論,便不能有革命的行動”,本店“經售一切關於革命書報”,“本店願意於這個高潮中,供給民眾以研究高深革命理論的材料,凡我革命同志欲購革命的書報,請移玉至敝店可也”。革命激情躍然紙上。

  (摘編自《百年潮》2022年第7期 路軍/文)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