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徐立強和志願者累計收容救助野生動物近2000隻,保育瀕危植物500余株

“保護野生動植物,沒有局外人”

2022年09月06日08:23    來源:《工人日報》

徐立強今年40歲剛出頭,頭發卻已花白。作為青島市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他20年來一直致力於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的保護工作。

投身野生動植物保護

2001年,正在讀大學的徐立強寒假回家,恰逢青島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到嶗山西麓進行鳥類環志和資源調查,需要一名熟悉山野路況的向導。他主動請纓,由此對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志願服務產生了濃厚興趣。

大學畢業后,徐立強進入一家外資企業工作。工作閑暇,他積極參加志願活動,很快成長為鳥類收容救護、科普宣傳活動的骨干志願者。為了專心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2017年他辭去工作,並於次年成立了山東省第一個區縣級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

協會成立初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需要一個遠離市區的場所,徐立強賣掉了自家唯一住房,回到農村老家,在遠離村居的地方建起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時至今日,他和妻子一直在孩子學校附近租房居住。

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所在的少山村位於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徐立強用了20多年時間,把這座山所有鳥類和植物登記造冊,摸了個清清楚楚。“前些年,上山偷獵盜獵十分普遍。”每逢春、秋兩季,徐立強和志願者們都會走進深山,進行巡山護鳥行動,割除捕鳥網具。

山路崎嶇難行,徐立強經常受傷,更加危險的是與偷獵者有正面沖突。“作為社會組織,協會沒有執法權,遇到不配合的,現場隻能跟他講道理、講法律,有時要對峙很長時間才能把網捕的鳥解救下來。”徐立強說,他的右手有幾處疤痕,就是一次勸阻盜獵者時被對方用鐮刀砍傷的。

保護野生動植物過程艱辛,困難重重。大學畢業回家護鳥,許多人不理解他,徐立強不是沒有動搖過。“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越來越重視、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協會志願者也很快增加到幾千人。這個團隊好像有種無形的力量,推動自己不斷向前。”徐立強說。

這些年,徐立強和志願者累計收容救護野生動物近2000隻,其中包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紅角鸮、蒼鷹等,國家三級保護鳥類朱雀、繡眼鳥、丘鷸、斑鳩、白骨頂雞和瀕臨滅絕的黃腳三趾鶉等。保育瀕危植物青島百合野生種500余株,開展青少年生態科普公益宣傳活動。他成為遠近聞名的野生動植物“守護者”。

形成生態保護良好循環

青島市城陽區白沙河入海口有11座河心島。海河交匯處的島,本應該是重要的鳥類遷徙繁殖地,前些年因一些居民上島種菜,使用化肥農藥導致河心島生態破壞。

2018年,徐立強在巡護中發現這個現象后,聯合相關部門帶領志願者將河心島管護了起來。眾籌購買榆樹、小葉女貞、鹽地鹼蓬等6000余株植物,安裝警示牌、紅外線相機、鳥類棲息平台,定期養護巡查,經過近5年的生態修復,160余種鳥類重新回到島上棲息繁殖。“青春鷺島”也成為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網紅打卡地。

如何更好地完善生態教育形式,徐立強也一直在摸索。2022年6月,協會組織開展的“為鳥安家助力鄉村振興”公益行動入選“全國十佳公眾參與案例”。活動在嶗山西麓、膠州灣畔濕地、白沙河濕地等區域,組織青少年累計制作懸挂了兩萬余座用生活廢棄物制作的人工鳥巢,每年為1500多隻野生鳥類提供繁衍棲息的家園。

這項活動最讓徐立強自豪的是,公眾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形成了良好的循環。“很多家庭參與活動后,覺得和這片自然建立了聯系,照顧自己做的鳥巢,也讓鳥巢裡的鳥來維護這棵樹的生態平衡,等果樹收獲再來購買。”因為減少了固廢垃圾的丟棄,鳥類防治病虫害減少了化肥農藥使用量,繼而減少了對整體環境的污染,產生了生態效果和經濟效益。徐立強說:“保護野生動植物,沒有局外人。”

從一個人到一座城

目前,徐立強和城陽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主要工作包括接受本地自然資源部門的委托,受理志願者和群眾相關舉報線索,第一時間對受困的野生動植物進行收容救護,同時開展棲息地保護,聯合大學科研機構開展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等。

今年6月5日,徐立強受邀參加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並作為受表彰代表發言。一大早,他接到電話說有一隻夜鷺在城陽區三條主干道交會的路口被困。救護野生動物對徐立強不是新鮮事兒,但緊接著不到半個小時,來自志願者、市民、政務熱線的50多個求助信息引起了他的重視。

“鳥被電線纏在路口紅綠燈上方,路過的車輛行人都能看到鳥兒不斷掙扎。周邊小區的居民在業主群裡發布了求助信息,消息迅速傳播開來。雖然當天有重要活動,但我還是決定趕去現場。因為我不確定電線是不是高壓線,志願者上去是否有危險,而且時效很重要,萬一幾個小時救不下來,那隻鳥可能就活不了。”

20多米的高空,時間緊張、往來車輛多,社會關注度之高前所未有。這次的救助過程令徐立強又驚喜又感動,“沒有一個人大呼小叫,沒有一個人催促,交警幫助疏導交通,全部人安靜地支持我們救護。鳥救下來后,許多司機搖下車窗跟我們打招呼,給我們敬禮點贊。”

這件事堅定了徐立強干下去的決心和勇氣,也驗証了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群人到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和發展理念的改變。回憶過去20多年時間,徐立強說:“前期是因為熱愛,現在對我來說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很多人的鼓勵支撐著我們做這些事,所以沒有什麼理由放棄。”(本報記者 周子元)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