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功高德亦高”的上將李聚奎

吳佳熹

2022年09月05日08:18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功高德亦高”的上將李聚奎

  李聚奎原名李新喜,1904年出生在湖南省安化(今漣源)縣。他參加過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作戰、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等,憑借著過硬的軍事素質和指揮本領,為新中國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1995年6月,李聚奎溘然長逝,時任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作出“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的高度評價。

  兩次活捉敵師長

  很多人都能背誦毛澤東“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的詩句,卻很少有人知道這次戰斗的前線指揮員就是李聚奎。1930年12月,在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敵前線總指揮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率領先頭部隊戴岳旅孤軍冒進。就在敵剛進入我軍潛伏地時,左右兩翼遭到攻擊。時任紅九師第二十七團團長的李聚奎率部從山溝裡向敵人發起猛烈攻擊,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很快就消滅了戴岳旅全部和前來增援的一個團,並一鼓作氣直奔第十八師師部。張輝瓚的指揮部已成為瓮中之鱉,但仍負隅頑抗,妄圖突出包圍。就在這時,一顆子彈打中了李聚奎的右大腿,頓時鮮血直流,但他仍堅持不下火線。師政委朱良才強令他下去療傷,他才被迫離開。臨行時他提出讓預備隊第二十六團上,就可以迅速結束戰斗。最后,此次戰役取得全殲第十八師師部及兩個旅共9000余人、活捉師長張輝瓚的勝利。

  無獨有偶。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敵軍第五十二師和一個旅集結在大龍圩。時任紅九師師長李聚奎率部果斷快速直插大龍圩,襲擊敵第五十二師師部。為了達到增強火力的效果,此次戰役他命令通常執行火力掩護任務的機槍連與步兵連一起沖鋒,以急襲戰法包抄猛襲。僅僅用了40分鐘,就以傷亡46人的較小代價,全殲敵第五十二師師部和一個旅3000人,活捉敵師長李明。作戰結束后,時任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激動地高喊:“紅軍萬歲!”

  長征開路當先鋒

  1934年11月,在長征中突破敵軍封鎖線時,中央紅軍前有阻攔、后有追擊,處境十分危險。時任紅一師師長李聚奎在與敵作戰時,突然接到上級電令,讓他火速帶領一個團在前面開路,其他兩個團掩護整個部隊通過。於是,李聚奎親率第三團撤出戰斗,馬不停蹄地向中央縱隊的前面急行軍。路上,李聚奎遇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毛澤東、周恩來為其詳細部署任務后,李聚奎牢記囑托,帶領部隊繼續前進。毛澤東望著李聚奎遠去的背影,十分贊賞地說:“是個開路先鋒的角色。”最終,李聚奎率部順利通過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攻佔了宜章縣城。

  在長征后來的作戰中,李聚奎作為開路先鋒率領紅一師突破瀟水、鏖戰湘江、搶渡烏江、攻下遵義、四渡赤水,為掩護中央紅軍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打通北上道路立下了奇功。特別是強渡大渡河,使他威名遠揚。1935年5月,中央紅軍行進至大渡河,蔣介石調集大軍圍追堵截,斷言要讓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李聚奎率紅一師一天一夜冒雨行軍70多公裡,經過激戰控制安順場河段,命令紅一團團長楊得志組織渡河奮勇隊。17名勇士在火力掩護下,僅憑一艘小船強渡成功,為中央紅軍順利過河創造了條件。在總結長征勝利的經驗時,周恩來稱贊紅一團為“天下第一團”。對此,楊得志說:“強將手下無弱兵!都是李師長領導有方!”

  千裡行乞尋找黨

  長征勝利會師后,黨中央決定由第五軍、第九軍、第三十軍等組成西路軍建立河西根據地,打通與蘇聯聯系的國際路線。李聚奎擔任第九軍參謀長。1936年11月,西路軍遭到駐守在甘肅和青海的3萬“馬家軍”以及10萬民團的瘋狂進攻。李聚奎參與指揮攻佔甘肅土城和永昌等作戰,給敵人造成重大殺傷。特別是在甘肅梨園口戰役中,他率部殊死抵抗,協助軍長王樹聲將官兵帶出絕境。這一系列戰斗對於配合河東紅軍作戰、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起到重要作用。但因敵我力量懸殊,西路軍寡不敵眾,最終全軍覆沒。

  為將被打散的紅軍趕盡殺絕,“馬家軍”在河西走廊編織了一張密密實實的人網,展開地毯式搜索。李聚奎望著漸漸落下的殘陽,決心“找黨中央去!找紅軍去!”於是,他把空槍拆散,與老鄉換了衣服,打扮成一個叫花子,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踏上了迢迢征途。在近兩個月的生死逃亡中,李聚奎風餐露宿,行乞千裡,躲過了敵人三次搜捕,最終靠著一根討飯棍、一隻干糧袋、一個指北針,憑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向往,終於找到了黨中央。毛澤東見到李聚奎后大手一揮:“你是雖敗猶榮!”

  建設“鋼鐵運輸線”

  朝鮮戰爭爆發后,為防患於未然,中央軍委組建東北邊防軍。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由於這是我軍第一次執行出國作戰任務,后勤補給便成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毛澤東作出批示:“此事急如星火!”經聶榮臻推薦,李聚奎擔任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他迅速組建后勤機構,積極籌備后勤物資,截至第一次戰役前已將大批物資運過鴨綠江。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由於志願軍沒有空軍掩護,敵空軍肆無忌憚地對我后勤運輸線進行不間斷轟炸。我軍補充的物資隻有60%—70%能夠運達前線。在李聚奎建議下,志願軍在交通干線上建立大量防空哨,形成一支專業防空大軍。這一舉措使得汽車的損失由開始時的40%減少到百分之零點幾,運輸效率大大提高,徹底扭轉了后方運輸的被動局面。同時,針對前線戰士生火做飯容易暴露目標、戰事緊張沒有時間做飯、天寒地凍有的食品食用不方便等現實問題,李聚奎創造性地提出將炒面作為志願軍野戰食品。於是,出現了后方群眾“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炒炒面”,前方官兵“一把炒面一把雪,奪取戰斗新勝利”的生動局面。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說:“如果沒有炒面,就解決不了部隊最低限度的物資保障。”

  1955年7月,由於被任命為我國石油工業部第一任部長,李聚奎未參加授銜。1958年2月,他被任命為總后勤部政委,重新回到軍隊工作。在補授軍銜時,他說:“就低不就高”,表現出崇高豁達、光明磊落的胸懷。最終,他被補授上將軍銜。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