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30日09: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距離學校越來越近了,霧卻越來越大。
本來最多再有20分鐘,王曉艷就能像往常一樣趕在8點10分前把車開進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大坪鄉樓上村小學。那是一所隻有3名教師、17名學生的山區小學,也是全縣最偏遠的學校。
可現實是,由於濃霧鎖道,即便開著導航,她也分不清到底該在哪個路口把方向盤打向正確方向。
2020年,王曉艷無意中得知山區學校更缺教師,於是撇下剛滿1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主動申請到樓上村小學任職。2013年,23歲的王曉艷從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英語教育專業畢業,聽從父母的建議回老家工作,先后在4所鄉村小學任職。
王曉艷還記得,2013年縣裡特崗教師考試成績出來后,安排教師自主選擇願意前往的學校。
前一天晚上,父親把全縣各鄉由遠及近做了排序,供她參考。“按照我的成績除了條件最好的田湖鎮外,其他的地方我都可以選。”她說,當看到大坪鄉的時候,她想起了外婆曾住過那裡,“聽過這個名字,覺得熟悉就選了那裡的一所小學”。
選定后沒多久,一名同組考生過來閑聊時說:“聽說我們這一組有人選了大坪鄉,那有可能會去山區小學的呀!”那時,王曉艷才知道作了“錯誤”選擇。
嵩縣大坪鄉馬河小學是王曉艷工作的第一所學校。剛開始不認識路,她搭著校長的車才到了學校。從那以后,她每天早上6點50分就到家門口等著唯一一輛能去往村裡的班車,坐車近1個小時才能趕到學校,有時候下班后沒車返回隻能住在學校。
路遠只是考驗的開始。她被分配管理小學二年級,當時學校實行“包班制”,一個人就是全科老師。“學校沒有課程表,讓老師們想上啥課就上啥。”
走進教室,孩子們的受教育水平更讓這位剛大學畢業的女教師有些吃驚。
她還清楚地記得,自己想拉近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邀請學生唱歌,可大家的表情都很茫然,於是她便說唱國歌也可以,學生詫異地問:“什麼是國歌?”這時,她才意識到農村學校的教育是多麼落后。
既然學生不會,那就從頭教。可沒有入職培訓、沒有老教師指導,她感到有些“蒙”。
“上學時,在學校上過一些微課,但面對整個班的全科教學,根本不夠。”王曉艷說,除了認真備課外,自己有空就去其他教室外聽其他老師講課,邊教邊學,自己摸索。
可教了沒多久,她就意識到問題,“每天上課都特別累”,上午課程結束,自己累得隻想睡覺休息,學生們的成績卻沒想象中進步那麼快。
原來,每次授課王曉艷都格外努力,學生聽不懂就一直講,學不會就一直教,教學時間太多,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不足。
在同事、家人的建議下,她逐漸掌握正常的教學節奏,不僅學生學得更好,自己也更游刃有余。自此,她一干就是4年。
2017年,為促進師資流動,王曉艷被調到嵩縣大坪鄉白圪垱小學。那時,學校正翻新重建,原來沒有的檔案室、圖書室等也都建立起來。
作為學校少有的年輕人,除了常規教學任務外,王曉艷還承擔了不少建設任務。“由於我相對年輕,很多需要電腦操作的任務就都交給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她說。
她告訴記者,那段時間,幾乎每個周末都在加班整理資料。當時,學校新建圖書館,3300本圖書,從制作書簽到制作登記表,所有的事情都是王曉艷利用空余時間干出來的。“幾乎整個圖書室都是我一手建起來的。”談起這件事,王曉艷感到很驕傲。
2019年,王曉艷再次更換工作,成為嵩縣大坪鄉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學校不再是村小,條件相對好些,可她也迎來“極為艱難的一年”。在家休產假時,母親因肺癌離世,盡管親人輪流安慰,她還是夜夜難以入睡,每天以淚洗面,她覺得自己對母親虧欠太多。
原來,得知母親確診為肺癌晚期后,王曉艷為了不耽誤課程,隻能利用星期天或課后時間在學校和醫院間奔波。
2019年,母親癌細胞轉移到骨頭上,不能走路,可帶著畢業班的她,不能請長假。她知道母親此時最需要女兒的陪護,可她還有那麼多學生要帶,所有的隱忍她也隻能在夜裡無人時釋放。飽受病痛折磨的母親不久撒手人寰,在母親臨終之際,正忙於工作的她沒能回去見母親最后一面。
2020年5月,疫情平穩后,學校終於開學。那時候王曉艷還在哺乳期,兒子僅8個月大,她與3位同事合住在一間宿舍,她怕兒子夜裡打擾到同事,抱著兒子坐了一夜。后來,她不願婆婆和兒子跟著自己受罪,更不想影響同事休息,就索性給孩子斷了奶,把他留在家裡。
到學校后,王曉艷全力以赴,帶起了畢業班,教授語文、英語、科學三門主要學科。她無怨無悔的付出終於換來了回饋,在當年的小升初畢業會考中,她所帶班級的三門學科在全鄉排名中均名列前茅。
扎根鄉村教育9年,王曉艷覺得最感動的就是自己教過的學生一直惦記著自己。
她曾帶過兩個智力稍微欠佳的孩子,在家他們接受的是父母“三天一大打,兩天一小打”的棍棒式教育,在校也經常闖禍。通過一段時間了解,王曉艷覺得孩子其實“內心缺乏愛”。
於是她格外關愛兩人,經常和他們分享自己的小零食,看他們家庭比較貧困,從自己家找些衣服送給他們﹔用故事感染他們,讓他們理解人世間的真、善、美﹔給他們拍好看的照片,制作簡易的視頻等等。
如今,這兩個孩子已上了初中,樂觀向上,和以前判若兩人。寒假,兩人一起來王曉艷家裡看望她,手裡還拿著自家產的雞蛋,一定要讓王曉艷收下才行。每每想到這些,她會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寶光)
(注:由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想集團聯合發起的2022“美麗青年鄉村教師”尋訪活動正在進行中,活動以“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 尋找100位青年張桂梅”為主題,旨在挖掘、發現一批優秀的青年鄉村教師,書寫他們的勵志故事,激勵青年鄉村教師人才扎根鄉村教育,推動鄉村教育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