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

重慶巫山:抗旱一線黨旗飄

2022年08月29日08:43    來源:農民日報

8月,巫峽大地被高溫烤焦,樹葉打了卷兒,等待著雨水的滋潤。

45天高溫天氣、2048公頃農田受旱面積、3.2萬人飲水困難……一組組數據,比高溫更炙烤黨員干部的心。

“到一線去,讓群眾有水吃!”“走,想盡一切辦法,讓群眾有水吃!”

天災無情人有情。越是大災面前,越考驗黨員干部。為積極響應巫山縣委、縣政府號召,全縣廣大黨員干部身先士卒奔赴抗旱戰場,鮮紅的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

辦公室搬進村裡

“書記在哪裡?”“在黃池村。”“鎮長在哪裡?”“泉水村。”……

在抱龍鎮政府辦公樓,除了留守值班的干部外,其他的全在村裡。

災情在哪裡,崗位就在哪裡。8月23日早上7點,鎮黨委書記鄭中原來到黃池村,進戶查看村民飲用水情況,巡山檢查森林防火,督查落實疫情防控……

“我們已經連續3周沒有回家了,每天都在村裡,基本上人在哪兒,辦公室就搬到哪兒。”鄭中原說,近期旱情形勢嚴峻,抗旱救災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該鎮採取分片包村的形式,書記、鎮長、人大主席包片區,鎮黨委班子成員包村,每天必須進村入戶,現場指導工作,參與抗旱救災。

在犀牛村,鎮人武部長楊潔和宣傳委員李薇正在核對雲霧村應急送水重點人員名單。

“犀牛村送完后,就要給他們送水去……”雲霧村是一個偏僻小村。8月初,楊潔和鄭中原進村查看災情時,發現4社、5社的村民飲水特別困難,尤其該村還有14戶脫貧戶、特困戶、低保戶,急需送水上門。他們立即安排鎮裡的消防車,從20公裡外取水,每天送水10噸以上。同時,楊潔還自告奮勇,親自擔當起為困難群眾送水的任務。

“現在干部隨時關心我們,真的很感謝。”村民紛紛表示,“隻要干部在,什麼困難也不怕。”

年輕黨員挺身而出

8月22日,臨近中午的太陽火辣辣的。

在福田鎮跑馬村一社的一間房屋裡,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哄著弟弟,“弟弟莫哭,媽媽馬上就回來了……”

此刻,他們的媽媽、跑馬村黨支部書記伍仲桂正與送水車一起,在3社、4社為村民送水。

今年6月底,跑馬村原支書辭職了。村裡的工作誰領頭?

“我來!”28歲的村綜治專干伍仲桂站了出來。從7月1日擔任代理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她還沒來得及熟悉工作,就遇上了旱災。

“全村有285戶800多人出現飲水困難,怎麼辦?”“找水。”伍仲桂手一揮,就帶著6名村干部、4名老黨員7次到山林裡尋找水源。

“水源都干了,怎麼辦?”伍仲桂攥緊了拳頭,重重地一舉,“那就送水!”於是,從7月21日開始,跑馬村的村道上,一輛輛送水車川流不息地行駛著。

村民們有水吃了,但伍仲桂心中的苦又有誰知道?她的公公婆婆都在福建務工,丈夫是一名教師,早早地到學校做開學准備工作了,僅她一人在家帶著兩個小孩。這些天來,她一心扑在抗旱救災工作上,很少有時間照顧孩子。

“家裡買了幾箱方便面,餓了就讓他們換著口味吃。”伍仲桂說。

說者隨意,聽者動容。在群眾與家庭、小愛與大愛面前,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層黨員給出了堅定的答案。

與伍仲桂一樣,老黨員、老支書鄧昌禹將90多歲的老母親放到鎮衛生院后,就沒再去看望一次,以至於他母親經常問護士:“昌禹哪裡去了……”

帶人找水、協調用水、用車送水……她不知道,一個月來,她的兒子鄧昌禹一直在村裡忙個不停。

舍小家顧大家

“水來了,水來了!”

“昨天你們送的水還沒吃完,今天怎麼又送啊?”

“怕你不夠用,我們多送幾次。”

龍溪鎮馬嶺村困難群眾盧志東聞聲還沒出門,就看見李蘇桂、陳祿靜夫婦提著水進來了。

李蘇桂是重慶市人大代表,也是馬嶺村黨支部副書記。近年來,她與丈夫陳祿靜在家種植了100多畝脆李,建起了脆李園。為提高果園經濟效益,他們自費建起了抗旱池、蓄水池。

8月以來,旱情逐漸嚴重,飲水困難的村民越來越多。李蘇桂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跟丈夫商量:“我們有水池,有農用車,每天為村民送水吧。”

“水源小了,水池的水也不夠,給村民送水了,自己怎麼辦?果園怎麼辦?”聽到丈夫的疑慮,李蘇桂說,“管不了那麼多了。我是黨員,又是人大代表,你也是黨員。群眾沒水吃,難道我們就不管嗎?”

隨即,李蘇桂拿出700多元,讓丈夫將農用車改裝成送水車,每天定時為村裡56戶困難群眾送水上門。

然而,正進入盛產期的李園,由於缺水灌溉,已有幾十棵樹被干死。

“明年大概要減產30%左右。”李蘇桂說,看到村民有水吃,自己這點兒損失又算得了什麼。

此外,在龍溪鎮的抗旱救災一線,處處都有普通黨員、鎮村干部、社會愛心人士的身影。其中,縣人大代表、企業家周國鬆,不僅安排企業車輛為村民送水,還購買了1000件桶裝水送給困難群眾。有龍坦村駐村工作隊,穿山越嶺為群眾找水,並幫助協調幫扶部門籌集資金,購買引水管道﹔有龍溪村支“兩委”,連夜為村民架設3000米管道,解決1000多村民的飲水問題。

……

一個個黨員的身影在抗旱中閃現,一面面鮮艷的黨旗在一線飄揚。在旱情面前,巫山縣黨員干部始終與群眾在一起,奏響了一首同甘共苦、風雨同舟的贊歌。(盧先慶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