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五裡橋談判:叩開北平和平解放的大門

鄭大壯

2022年08月23日08:04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五裡橋談判:叩開北平和平解放的大門

在北京市朝陽區常營回族鄉東高路東側“萬畝大造林”裡,坐落著“北平和平解放五裡橋談判紀念碑”。70多年前,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主要領導與國民黨傅作義部代表,正是在紀念碑附近的五裡橋村張家大院裡,就北平和平解放問題進行了重要談判。從1948年底至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談判先后進行了三次,最后一次就是五裡橋談判。經過兩天富有成效的談判,傅作義決定順應歷史潮流放下武器,接受人民解放軍的改編。從此,解放軍徹底叩開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大門。

1948年11月,遼沈戰役已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淮海戰役正打得如火如荼。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在全面分析全國戰場形勢和敵我實力對比后,決定立即發起平津戰役,力求通過“軍事攻勢與政治攻勢並舉”的方針來解決國民黨軍傅作義部,最終實現整個華北的解放。總體策略上,我軍邊打邊談,在施加軍事壓力的同時,逐步開展對傅作義部的政治談判,力爭通過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和天津。12月中旬,徘徊不前的傅作義派代表與我軍進行了試探性接觸,因其提出了較為苛刻的條件,未展現出和平的誠意,第一次談判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12月底,人民解放軍接連攻克新保安、張家口等重要城鎮,解放平津乃至整個華北只是時間問題。在戰局對解放軍極為有利的情況下,1949年1月8日、9日,解放軍代表分兩次與傅作義部代表在天津薊縣進行了第二次談判。解放軍要求和平接管北平和天津,接收傅作義部的軍隊,並要求傅作義14日前給予答復。此后,傅作義遲遲未予回應,人民解放軍遂於1月14日上午10時發起對天津的總攻,經過29個小時的激戰,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人。

天津解放后,北平成了一座孤城,完全處在解放軍嚴密包圍中,傅作義已經沒有了討價還價的籌碼。於是,他派出和談代表來到位於北平東部的五裡橋村,與解放軍代表進行第三次談判,地點就選在村裡的張家大院。張家大院由幾個四合院組成,每個院子都有走廊、石頭台階,房子是雙層方挑檐,青磚灰瓦。之所以選擇這裡,一是這裡的條件和規格在當時來說都比較好,能夠展現出和談的誠意﹔二是出於保密考慮,這裡比較隱蔽,不容易被外界發現﹔三是張家大院距離北平城和位於通縣的平津戰役前線指揮部都較近,便於雙方人員往來。

早在談判開始前,北平城內的地下黨組織就通過多種渠道,秘密接觸傅作義部人員,積極做工作,及時掌握傅部的動態。1月15日,談判正式開始,參加談判的解放軍領導有羅榮桓、聶榮臻等,傅作義方代表有鄧寶珊和周北峰等。雙方就北平國民黨軍隊開出城外指定地點進行改編方案、華北“剿總”和部隊團以上軍官的安排原則、北平國民黨軍政機構的接收辦法等問題初步達成協議。1月19日,雙方代表根據在五裡橋簽訂的協議,逐條具體化,並將協議正文增補為18條,附件4條,共22條,報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修改后,作為正式協議。21日,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代表蘇靜和傅作義部代表王克俊、崔載之分別在《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上簽字。22日,傅作義在協議上簽字,並發表廣播講話,正式對外公布了北平和平解放實施協議的條文。1月31日,解放軍入城接管防務,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五裡橋談判達成基本協議,實現北平和平解放,展現了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將政治攻勢和軍事斗爭巧妙結合的戰爭藝術和戰略智慧,既收編了具有相當實力的傅作義部,又保護了200萬北平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大量的文化古跡,使北平這座歷史古城免遭戰火,為新中國首都的建立和建設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張家大院的一部分分給了農民,一部分用作五裡橋小學校舍,還有一部分被生產隊征用為辦公室和庫房。后來大院拆除,1977年在原址上興建起服裝廠。2010年,原址周邊被劃定為北京地鐵6號線車輛段用地,所有建筑均被拆除。隨后,在原址東側修建了“北平和平解放五裡橋談判紀念碑”,用來紀念那段崢嶸歲月。

(摘自2022年2月10日《中國國防報》)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