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誕生於贛東北革命烽火中的紅軍勁旅

況建軍

2022年08月18日08:19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誕生於贛東北革命烽火中的紅軍勁旅

  紅七連隊旗

  1927年冬至1930年夏,在共產黨人方志敏、邵式平、黃道等的領導下,貴(溪)余(江)萬(年)邊區廣大貧苦農民,舉行了震驚贛東北的貴余萬暴動。這次暴動,是繼弋(陽)橫(峰)暴動之后,在贛東北持續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參加人數最多、革命聲勢最大的一次暴動。它不僅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對弋橫蘇區的“進剿”,開辟了縱橫百余裡的紅色區域,促進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成功創建﹔也極大地發展了紅軍隊伍,多支勁旅由此誕生。

  土地革命軍:誕生於弋橫暴動中

  1927年8月底,在江西吉安地區領導農民運動的方志敏秘密回到家鄉弋陽,聯絡從南昌潛回弋陽、橫峰地區的黨的骨干邵式平、黃道等人,恢復黨的組織,建立秘密的農民革命團體,籌備武裝暴動。經過艱苦的工作,很快在弋陽的八區、九區和橫峰的三區、五區建立了20多個中共支部。9月,中共弋陽區委和橫峰區委成立,分別由方志敏、黃道任書記。與此同時,在弋陽九區建立了20余個農民革命團,作為發動農民群眾舉行武裝暴動的組織。

  9月下旬,方志敏從弋陽赴鄱陽,參加中共鄱陽縣委和贛東北各縣黨組織負責人會議,聽取了江西省委關於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的傳達。會后,方志敏返回弋陽,召開干部會議,傳達八七會議精神,准備秋收暴動,計劃先攻下弋陽縣城,把弋陽作為根據地,並以大革命時期保存下來的12支槍和從鄱陽籌集的10支槍為基礎,建立了一支工農革命武裝,作為發動暴動的武裝骨干。

  1928年1月2日,中共江西省橫峰區委書記方志敏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在江西省弋陽縣窯頭村召集弋陽、橫峰、貴溪、鉛山、上饒5縣共產黨員代表會議。會議分析了全國、全省和信江地區的形勢,認為全面暴動雖無可能,然而部分地區暴動則是完全可行的。會議決定發動農民舉行年關起義,並組成以方志敏為書記兼暴動總指揮,邵式平、黃道等為委員的5縣工作委員會領導起義。共產黨員邵棠以貴溪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中共5縣黨員聯席會議,當選為5縣工委委員,並受命返回貴溪周坊,組織革命隊伍,准備武裝暴動。

  會后,弋陽、橫峰地區農民在工作委員會領導下,開展抗租抗債斗爭,迅速組成80多個農民革命團。舊歷年關迫近之時,農民革命團在橫峰縣婁底藍家村解除了國民黨縣政府警察的武裝,拉開了弋橫起義的序幕。接著,弋陽縣漆工鎮、邵家坂和橫峰縣青板橋、葛源等地的農民立即舉行起義,數日內起義區域擴大到縱橫各50余公裡,一個月之內,參加暴動的農民達七八萬人。起義后,成立了中共弋陽中心縣委,並組成土地革命軍第二軍第二師第十四團第一營第一連﹔5月,弋陽、橫峰分別建立縣蘇維埃政府﹔6月,土地革命軍在國民黨軍優勢兵力的進攻下轉移到磨盤山地區,依靠群眾,堅持游擊戰爭。弋橫起義中誕生的土地革命軍,為后來組建江西紅軍獨立第1團和創建贛東北蘇區奠定了基礎。

  貴溪游擊隊:周坊暴動的先鋒

  1928年6月底,在弋陽、橫峰兩縣交界的方勝峰,方志敏主持召開了“方勝峰”會議。會議決定:為了加強貴溪革命工作的領導,由黃道同志前往貴溪,發展黨的組織和農會組織,組織開展貴溪農民革命武裝暴動,建立新的貴余萬革命根據地,打破敵人對弋橫革命根據地的包圍。

  1928年7月初,受中共弋陽、橫峰兩縣縣委聯席會議的委派,黃道來到貴溪周坊不遠處的白沙崗,在與周坊黨組織負責人邵棠等取得聯系后,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秘密的革命串連活動。1929年3月,經信江特委批准,中共貴溪縣委成立,由黃道任縣委書記。方志敏、邵式平等也先后來到周坊,聽取黃道匯報,增派部分同志來周坊工作。

  在黃道等的努力下,貴溪縣、余江縣北部地區農民革命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組成有武裝的農民組織,以抵抗地主豪紳收買地痞流氓組成的挨戶團(又稱梭鏢隊)的襲擾,並為農民暴動取得成功提供武裝保障。為適應革命斗爭的需要,1929年4月,黃道等派人從弋陽蘇區等地弄來6支步槍,在周坊村太上峰廟裡秘密建立貴溪游擊隊,由羅鳴皋負責,組織呂良生、華喜長等16名有階級覺悟的進步青年進行軍事和政治訓練。黃道親臨講授革命道理,傳授弋橫暴動經驗,教育游擊隊員堅定革命信念。不久,又組織起多個農民革命團,並成立了暴動指揮部,由黃道擔任總指揮。

  1929年6月3日,邵棠被敵人逮捕、殺害。消息傳來,周坊及周邊群眾怒不可遏,紛紛要求暴動。6日晚,貴溪游擊隊員和農民革命團成員在黃道等的領導下,將當地欺壓農民的多名惡霸地主處死,焚燒田契、借據和賬簿,沒收地主豪紳財產並分給農民,揭開周坊暴動的序幕。貴溪游擊隊和農民革命團乘勝出擊,一舉打垮了當地地主武裝——神前團練,成立周坊蘇維埃政權。周坊暴動的成功震動了貴溪全縣,貴溪北部等地的土地革命斗爭也從此由秘密轉為公開。

  紅七連:為開辟、保衛蘇區而戰

  周坊暴動的成功,激發了貴余萬地區貧苦群眾的斗志,群起響應。這使國民黨和貴溪的土豪劣紳驚恐萬分,1929年7月中旬,國民黨貴溪當局派縣靖衛團團長翁志高率靖衛團和警察隊向周坊進犯。

  中共貴溪縣委書記黃道在收到翁志高私人秘書劉臣益(共產黨員)傳出的情報后,立即部署了迎敵之策:一方面派人到弋陽縣蘇區向方志敏請求援軍﹔另一方面採取避實擊虛戰術,將周坊村青壯年農民集中到山上進行戰斗准備,村內隻留老人和婦女誘敵深入。

  當翁志高指揮靖衛團和警察隊攻入周坊時,卻沒有碰到貴溪游擊隊和農民革命團的抵抗。翁志高並不死心,決定偷襲桃源胡家。7月17日凌晨,翁志高率隊摸到桃源胡家,仍然一無所獲。兩次扑空,翁志高仍不肯罷休,決定第二天圍山“清剿”貴溪游擊隊和周坊農民革命團。此時忙乎一早上而又飢腸轆轆的靖衛團士兵和警察們紛紛要求吃早餐,翁志高隻好答應。正當他們狼吞虎咽的時候,由匡龍海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一團的戰士和貴溪游擊隊、農民革命團千余人突然沖進村子。靖衛團和警察隊被打得丟下槍支彈藥四散逃命,翁志高被當場活捉。

  1929年8月11日,貴溪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同時宣布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一團第七連成立,有步槍30支,戰士36名,匡龍海任連長,並在周坊村太上峰廟裡舉行建連大會。黃道出席會議並講話,同時宣布六條軍紀:(1)嚴守秘密﹔(2)遵守紀律﹔(3)犧牲個人﹔(4)服從命令﹔(5)服從組織分配﹔(6)永不叛黨,永不忘共產黨。由貴溪游擊隊發展而來的紅七連,擔負起配合農民暴動、開辟貴(溪)余(江)萬(年)蘇區、保衛人民勞動成果的任務,先后經歷了李婆橋、何家大橋、朱嶺、江家等戰斗洗禮,迅速成長為贛東北紅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八連:編入主力部隊

  隨著時機成熟,貴余萬邊區三縣農村廣大群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紛紛組建農民革命團,向國民黨當局和土豪劣紳發起武裝斗爭。為擴大勝利果實,方志敏等選派一批干部分赴余江、萬年,發動群眾,紅七連還調到萬年,配合塢頭農民暴動。到1930年春,貴溪信江以北和余江、萬年周圍60公裡的村庄相繼起義成功並建立了縣、區、鄉、村四級蘇維埃政權。

  1929年9月,國民黨軍十八師糾集貴溪、余江、萬年三縣靖衛團、警察隊對這塊新生的蘇區進行“圍剿”,方志敏、邵式平率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一團一、二、三、七連的紅軍開展反“圍剿”斗爭。

  10月的一天上午,紅軍由三板橋出發,迅速向周坊挺進,對駐扎在關王殿的敵人發起突然進攻,將這股敵人消滅。關王殿勝利,是工農紅軍江西獨立一團第一次殲敵正規軍一個整連,斃敵60余人,俘虜29人,繳獲步槍67支、水冷式重機槍1挺和4箱機槍子彈(這是贛東北紅軍第一次奪得機關槍)。

  在方志敏、黃道、邵式平等的親自指揮下,貴余萬暴動取得了全面勝利。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群眾紛紛要求加入紅軍﹔同時從國民黨正規軍和地方部隊手中繳獲的槍支彈藥也不斷增加。經方志敏、邵式平等人研究決定,於1929年12月17日,在貴溪縣標溪汪家組建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一團第八連,由黃立貴任連長,有步槍40余支,戰士120人。

  1930年1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一團在弋陽縣余家倉擴編,團長為匡龍海,下屬6個步兵連,1個機關槍連,擁有步槍400余支,駁殼槍20余支,機關槍1挺。遵照中共贛東北特委的指示,紅七連、紅八連編入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一團中,成為贛東北紅軍的骨干力量之一。不久,紅七連、紅八連編入紅十軍,成為一支威震敵膽的紅軍勁旅,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單位:江西省鷹潭市政協)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