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分享

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2022年08月09日10: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石嘴山市平羅縣姚伏鎮小店子村,聯合收割機在麥田裡作業。
  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圖②:第四屆全國油氣開發專業職業技能競賽暨中國石油首屆技術技能大賽在銀川市長慶油田實訓基地開賽。圖為參賽隊員進行抽油機調平衡項目比賽。
  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圖③:游客在青銅峽市大壩鎮韋橋村的觀光採摘大棚採摘葡萄。
  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圖④:“寧夏—歐洲(布達佩斯)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准備發運。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攝

生態治理  實現融合發展

本報記者  李增輝  張  文

盛夏的賀蘭山一片碧綠,蒼翠的葡萄園一直延伸至山下。位於山麓的志輝源石酒庄裡,游人如織。

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一個廢棄的礦產採空區。經過數年設計建設,廢石、廢坑及各類廢棄建筑材料被重新利用,一座葡萄酒庄拔地而起。

賀蘭山是我國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線和西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維系著西北至黃淮地區氣候分布和生態格局,守護著西北、華北生態安全。

2017年5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打響了賀蘭山生態保衛戰,全面啟動實施保護區內169處人類活動點綜合治理。兩年后,寧夏再次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全面啟動保護區外圍重點區域45處嚴重損害生態功能和質量點位的綜合整治。

保護區內169處人類活動點完成治理,83處礦山礦坑關閉退出,53處人工設施全部拆除,保護區外圍拆除工礦設施設備384處……老舊礦區“黑、亂、差”狀況徹底改觀,保護區內再無礦山開採活動、保護區外圍重點區域再無野蠻露天開採礦山。

巍巍賀蘭,終於盼得綠色歸來。過去的“禿頭山”變成了“花果山”,曾經的貧瘠區變成了風景區。在寧夏,雪豹、鴿子魚、沙冬青等絕跡已久的珍稀野生動植物重新在各大保護區出現。

“我們把發展葡萄酒產業同加強生態恢復結合起來,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志輝源石酒庄負責人說。

近幾年,寧夏將發展葡萄酒產業和保護生態環境緊密融合,利用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種植的先天優勢和良好的產業基礎,推動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落戶寧夏。2021年,寧夏葡萄酒產業綜合產值達300億元,年產葡萄酒1.3億瓶。賀蘭山下的沃土,實現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共存。

加強服務  助力產業興旺

本報記者  劉  峰

時值盛夏,驕陽似火,銀川市蘇銀產業園內,寶豐電池及儲能集裝系統示范項目建設現場機械轟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項目建成后,將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落戶銀川,推動做優做精寧夏新型儲能高端制造業全產業鏈。”項目負責人馬廣軍介紹。

據了解,蘇銀產業園於2018年11月成立,是江蘇、寧夏兩省(區)黨委、政府,蘇州、銀川兩市市委、市政府踐行新發展理念,特別是區域協調發展採取的重大舉措。園區已於2019年1月30日獲批為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在蘇銀產業園海歸小鎮二期建設現場,多座單體小高層綜合樓已拔地而起,工人們正忙著施工。“我們將進一步發揮‘筑巢引鳳’作用,吸引鼓勵海歸人才創新創業。”蘇銀產業園管委會海歸小鎮服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陳繼堯介紹,海歸小鎮是寧夏重點打造的大型醫療健康產業項目,將逐步構建醫療器械研發生產、生物醫藥、“互聯網+醫療”、保健品、健康服務產業格局。

截至目前,園區累計簽約落地項目103個,總投資466.9億元。落地項目中來自東部地區的項目佔比55.3%,在蘇銀合作的優勢背景下,蘇銀產業園已逐步成為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熱門選擇。

“我們將進一步增強服務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早日將蘇銀產業園打造成為西北一流的產業園區和服務‘一帶一路’的示范區,為繼續建設美麗新寧夏作出積極貢獻。”蘇銀產業園黨工委副書記史志剛說,2022年上半年通過舉辦推進會、組織現場調研等形式服務推動項目50余次,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困難問題20個,完成率超過90%。

黨建引領  鄉村譜就新篇

本報記者  秦瑞杰  劉  峰

夏日,固原市西吉縣的天空一片澄藍。晌午陽光正烈,周康村村民蘇佔山風風火火往村部走。問他要去干啥,蘇佔山隻回兩個字——“培訓”。

2021年,周康村被西吉縣確定為脫貧攻堅薄弱綜合整治村,也是寧夏提級督辦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集中整頓村。鄉黨委在對周康村兩委班子進行調整后,新的兩委班子一上任,就解決了諸如機修農田、廢舊庄院拆遷、道路施工等問題,贏得了村民信任。

周康村的變化,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馬淑蓮。“以前村子是靠天吃飯,要增加村民收入,必須多開展烹飪、電焊、挖掘機等技能培訓。”聯系企業、規劃課程、動員村民學習,馬淑蓮忙得團團轉,成了停不下來的“火車頭”。

“深夜走在村子裡,村部的燈總亮著。”蘇佔山說,村干部的付出,村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培訓報名剛開始,村裡就有人主動申請,“連動員都不需要”。幾個月后,蘇佔山學了門汽修的手藝,如今除去種地養牛,每個月能多出2000多元的收入。

“現在政策一下來,村民馬上響應,黨員群眾一起想著法子干。”今年,周康村群眾義務植樹1500株,全村綠化組道2公裡、硬化道路1.4公裡,村裡面貌有了大變化。“黨員帶頭,村民生活就有了奔頭。”馬淑蓮說。

2019年以來,寧夏在全區村級黨組織中全面展開一場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行動,按照“不設比例、不定指標、應整盡整”原則,“一村一策”精准施策,配齊配強鄉村兩級班子和干部隊伍,累計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807個。

文旅融合  打造特色品牌

本報記者  秦瑞杰

陽光明媚,中衛市沙坡頭旅游景區內游人如織,商店裡售賣的駝絨畫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一根根纖細的駝絨,疏密有致地粘在一塊紙板上,牦牛、駱駝圖案栩栩如生。“駝絨畫每天供不應求!”港中旅(寧夏)沙坡頭旅游景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楊富國說。

今年第一季度,中衛市旅游收入6.05億元,同比增長31.24%。增長的秘訣,就在文化發掘上。

近年來,中衛對民間藝術和民俗風情進行挖掘整理,組織民間藝人對沙畫、黃河奇石、黃河水車等手工藝品進行再創作,培育發展了4個文創旅游商品研發基地。此外,中衛還依托大漠、黃河、星空等特色文旅資源,發展特色旅游品牌。

開車從中衛市區出發,向西北行駛30公裡,就來到了騰格裡沙漠的南緣。在一片褐黃色“畫布”上,一抹潔白潑洒其中,這便是大漠星河營地。

“除了騎駱駝、看沙海日出日落之外,觀星研學已經成為沙漠旅游體驗的新時尚。如今,通過舉辦星空旅游大會、星空朗讀等特色活動,‘星星的故鄉’這個特色文旅品牌更具吸引力。”大漠星河營地運營總監劉惠玲說。

文旅融合、打造特色品牌的例子如今在寧夏處處可見。2021年,寧夏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數達165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1.37億元,同比增長21%和18%。“十四五”時期,寧夏將高標准實施《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全區游客接待量力爭突破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力爭突破1000億元。

壓茬奮進  推進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禹麗敏

作為西海固地區第一個脫貧縣,如今的鹽池縣草原綠了,群眾日子好了,一幅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奮力推進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借助物流快遞,我們的羊也‘上了網’,我們家也蓋上了新房子。”鹽池縣家庭農牧場經營者韓金蓮笑著說。鹽池灘羊已經成為鹽池養殖場的拳頭產品,也成為百姓奔向美好生活的寄托。

提質效,延鏈條,鹽池縣增效“三大產業”。制定印發灘羊及牧草、綠色食品、肉牛奶牛及其他畜禽等三大產業相關政策文件,整合各類資金近2億元。著力推動鹽池灘羊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和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等60余個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創建灘羊標准化養殖示范縣。截至2021年,鹽池縣灘羊飼養量322.7萬隻,羊肉產量2.86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64.5億元,產品銷往28個省份50多個大中城市。

綠水青山護航鄉村振興。鹽池縣花馬池鎮長城關飲馬湖河道水清林秀,已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鹽池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通過改造中水廠、建立再生水利用機制,既為縣城周邊綠地及防護林提供水源,又緩解了區域供水矛盾、促進提升了城市生態旅游景觀。”

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生態保障,鹽池縣投入資金3000萬元,加快補齊人居環境突出短板,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推進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綠化等工作,全縣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均高於全區平均水平,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09日 10 版)

(責編:陳羽、任一林)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