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黨對南昌起義的絕對領導

鐘愛保 劉小花

2022年08月02日08:25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

原標題:黨對南昌起義的絕對領導

南昌起義。(油畫)

  黨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南昌起義期間,以周恩來為代表的起義領導人,在軍事、政治、組織、紀律等方面開展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一系列實踐與探索,為人民軍隊建軍原則的確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聽黨指揮”

  “聽黨指揮”是南昌起義發動的根本保証。南昌起義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軍事行動,其醞釀、策劃、決策和實施全過程都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原則。

  7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湖北省委駐地召開會議,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暴動的新政策。此時,在主持撤離武漢和隱蔽工作的過程中,周恩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定和安排。一是讓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迅速轉入地下開展秘密活動﹔二是將黨員派往全國各地,掌握工農武裝做好暴動准備﹔三是從事軍事工作的黨員,隨國民革命軍撤離到南昌、九江一帶,開展秘密聯絡,提前做好聯張返粵的准備工作。隨后,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聶榮臻等同志陸續到達九江,並與第11軍24師師長葉挺等聯絡后,於7月20日在九江舉行第一次談話會。會上,有的同志很急躁,主張立即動手。前敵軍委書記聶榮臻對這種不經過中共中央的自由行動予以堅決抵制,並強調周恩來同志在武漢對他清楚交代,必須聽從中央的命令,不能擅作主張,自由行動。經過一番爭論,與會同志最終決定將起義行動上報給中央,等待中央的命令。隨后,李立三等人上廬山找到瞿秋白,請他將在南昌舉行起義的建議帶回武漢中央。由此可見,南昌起義不是“盲動”,而是嚴格履行黨的組織制度,遵循中央命令,服從中央指揮的統一行動。

  7月24日,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在武漢召開常委會,根據在九江的同志的建議,同意在南昌發動起義。同時指定以周恩來為書記,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為成員,組成中共前敵委員會,具體負責領導起義。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臨危受命,積極主動地負責組織和領導起義的各項工作,成了起義軍的堅強領導核心。起義前,周恩來趕到賀龍指揮部,將中共中央關於南昌起義的具體行動計劃悉數告知賀龍,並征求他的意見。賀龍斬釘截鐵地表示:我完全聽共產黨的話,要我怎樣干就怎樣干!

       政治建軍

  行動自覺源於政治自覺。為了保証這支新生的人民軍隊的政治方向,南昌起義頒發了一系列宣言政綱,指明了人民軍隊“救國救民”的使命和責任。

  起義前夕,《中央委員宣言》明確提出共產黨代表平民利益的政治主張。江西省政府代理主席姜濟寰布告稱:“為謀民眾利益,實行應興應革,貫徹本黨主張,不與民眾相隔。”賀龍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中發布告示:“照得本部各軍,富於革命精神﹔此次南昌起義,原為救國救民。”通過這些宣言和布告,可以看出人民軍隊自誕生之日起,就樹立起為民奮斗的政治主張,始終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

  起義后,部隊做了大量的政治宣傳工作,從思想政治上武裝全體起義將士頭腦。南昌起義后成立的革命委員會下設總政治部,主要負責起義軍的整體宣傳工作。同時,在各級黨委領導之下,各軍、各師相繼建立了政治部,負責軍隊內部的宣傳動員工作。為了宣傳革命,各級宣傳組織積極出布告、刷標語、召開集會、發表演講、教唱《國際歌》《工農兵聯合起來》和《國民革命歌》等,向部隊士兵和群眾進行宣傳。前委書記周恩來向戰士們宣傳南昌起義的意義是用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鼓勵他們在此次到廣東的行軍戰斗中,在戰斗中學習,在戰斗中前進,把自己鍛煉成為勇敢無畏的戰士。身為宣傳委員的惲代英,每當行軍休息時總是給戰士們做思想工作,宣傳革命必勝,鼓動戰士們要英勇奮戰。他還時常給戰士們講十月革命的戰斗故事,並激勵大家說:“你們得牢牢記住,消滅幾千年的階級剝削,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我們青年人要勇敢地肩負起這個任務來。”

       從組織上牢牢掌握軍隊

  南昌起義后,黨在部隊中設立和健全各級黨的組織,開展黨的組織活動。

  1927年8月2日,南昌起義部隊重新整編,部隊沿用了國民革命軍的番號,下轄第20軍、第11軍、第9軍。同時沿用大革命時期部隊黨的組織體系,在軍中設立了政治部主任等職,郭沫若任起義軍政治部主任,章伯鈞任政治部副主任。部隊絕大多數軍、師一級設政治部主任或黨代表,團、連設指導員。據蕭克回憶,他所在的第11軍24師黨組織比較活躍,部隊組織情況是團一級設支部,營設黨小組。雖然兵士黨員很少,黨員干部也不多,但都很聽指揮。

  為了加強黨對軍隊的掌握,起義軍還對一些干部進行調整,將一些不可靠的軍官調換成共產黨員。比如南下時第24師71團團長歐震不是共產黨員,將其調任為第24師副師長,採取了明升暗降的辦法,把實際指揮權調整下來。同時,另任命共產黨員擔任該團團長。通過這種舉措,確保這支新生的人民軍隊忠誠可靠,時刻在黨的領導和掌握之下。

  起義軍主力南下廣東遭遇軍事失利后,朱德率領起義軍余部約2千多人在贛閩粵湘邊界進行艱苦轉戰。為了保留好革命的火種,加強部隊領導,朱德開展了著名的“贛南三整”。這次整頓的核心思想是加強黨對部隊領導,使隊伍更加凝聚有力。具體的措施有三個方面:一是重新登記黨、團員,並調整完善軍中的黨組織,加強黨對部隊的全面領導﹔二是加強黨組織的基礎工作,讓部分黨員下沉到連隊中﹔三是選派優秀黨員去基層擔任指導員。經過整編后,部隊改變了渙散的局面。戰士們雖然衣著單薄、補給不足,但是精神面貌和革命斗志煥然一新。

       把紀律挺在前面

  紀律是軍隊的命脈。良好的軍紀是樹立部隊良好形象,獲得群眾擁護和支持,提高部隊戰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障。

  在對士兵宣傳中,反復強調必須嚴格執行群眾紀律。賀龍在《告全體官兵書》中要求:“我們對於民眾尤其是對於一般貧苦工農大眾,應加以保護,反對拉夫,對於商民也應該切實保護,不應該強行買賣。不然,我們便不是革命黨,我們乃是和新舊軍閥一樣的戰爭。”同時發布的軍中告示明確要求:“對於民眾團體,保護十分嚴謹﹔對於商界同胞,買賣尤屬公平﹔士兵如有騷擾,准其捆送來營﹔本軍紀律森嚴,重懲決不姑徇。”革命委員會張貼的布告寫道:“本會起義南昌,繼承革命正統,反對南京武漢,回師平定廣東。建設民主政權,領導屬諸農工,中小商民階級,保護亦不放鬆。”

  1927年10月底,起義軍余部到達江西信豐時,由於部隊原建制多已失去組織領導作用,軍官思想混亂,士兵紀律鬆懈。少數不良分子進飯館大吃大喝不給錢,還發生闖進當鋪換零花錢等惡劣事件。面對部隊的這種嚴重情況,陳毅當機立斷,召開全體軍人大會,整頓部隊紀律。在這次會議上,陳毅再次宣布部隊軍紀,及時剎住部隊的這股歪風邪氣。隨后,部隊到達上堡整訓並深入當地發動群眾。為此,部隊成立了專門的沒收委員會,明確規定凡是募款和繳獲得來的物資款項,全部要上交歸公。隻有該沒收委員會才有權沒收財物。

  (摘編自《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22年第3期 鐘愛保 劉小花/文)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