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分享

推進富民興桂  譜寫發展新篇

2022年08月02日10: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欽州港口岸大欖坪作業區。
  李府陽攝
  圖②:柳州市融安縣的小朋友穿著民族服飾,歡慶“三月三”佳節。
  滕以洪攝
  圖③:百色市右江區六豐村村民在晾晒八角。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圖④:動車組列車行駛在八桂大地上。
  陸秀廷攝

加強基層黨建 引領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龐革平

“我同意!”“我也同意!”

在賀州市昭平縣五將鎮良風村村部大樓裡,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干部就村裡即將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進行意見征集。面對願意無償提供自家土地用於項目建設的村民,駐村第一書記黎元津感慨:“村民們如此配合,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發展的道路也更順暢了。”

曾經的良風村並非如此和諧。良風村全村510戶2100人,在貧困精准識別中建檔立卡的就有206戶907人,被列為賀州市脫貧攻堅挂牌督戰村。基層黨組織一度軟弱渙散,脫貧攻堅步履維艱。2019年,駐村工作組組長萬增會認定:“一定要抓好黨建工作這一首要任務,以黨建促村建、以黨建促脫貧。”

誓言立下,行動跟上。駐村工作組建立完善日常學習管理制度,深入開展“黨員貧困戶共建”等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2019年9月,良風村黨組織整頓完畢,2021年1月,經過換屆選舉,良風村成立新的黨支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十年來,廣西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實施“強優組織”“頭雁提升”“先鋒培育”行動,打造過硬的基層黨組織、過硬的帶頭人隊伍、過硬的黨員隊伍,發揮好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推廣機械化作業 農業提質增效

本報記者 祝佳祺

在南寧市賓陽縣的現代蔗業示范區,隨著甘蔗收獲機的推進,過人高的甘蔗被切割成段,收進車前斗內,甘蔗葉則被分解成碎渣。不一會兒,成片的甘蔗就被收獲干淨,蔗葉渣成為反哺土地的天然肥料。

“一台甘蔗收獲機,兩人配合作業一天能收100噸甘蔗,相當於70到80人人工砍收的作業量。”示范區負責人柯小清算起了農業賬,“更高效的作業讓農事安排更從容!”

看著印著“柳工”標識的收獲機,柯小清說:“為了種好甘蔗我們做了很多功課。以前我們都用進口機械,實際用了才發現國外機器到國內可能水土不服,售后維修也不方便,現在大家都說國產農機更實惠好用。”

在農機“實惠好用”的背后,是制造企業的務實創新。2016年,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針對國內小地塊、小行距等作業情況研制出集料斗式甘蔗收獲機,投產后受到了一致好評。今年,針對收割刀片傷蔗根的問題,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了微波技術,減少對創面的傷害。

從2011年到2021年,廣西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加上堅實的制造工業做后盾,全區甘蔗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升了近25個百分點,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升了約33個百分點。在廣西,無論是種蔗還是種糧,機械化作業比例越來越高,規模農業的經濟效益也在逐步顯現。

文化惠民措施實 鄉風文明氣象新

本報記者 鄭 壹

“喝水有人幫打井,探路有人當指針。全靠有黨來領路,共把鄉村來振興。”還未邁入來賓市象州縣馬坪鎮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的大門,一聲聲婉轉的山歌就已飄蕩入耳。正在深情演唱的是當地壯族山歌傳承人秦學依和她的兩名學生。

壯族山歌是壯族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把日常對話編排成歌,相互對唱而形成的特色民族文化,以即興發揮、講究押韻為特點。近年來,馬坪鎮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傳承基地,舉辦歌手培訓班,推動山歌進校園、進社區。同時,把歌手志願者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宣講隊。馬坪鎮公共文化服務中心2021年共舉辦各類文體活動42場,豐富了鄉親們的文化生活。

象州縣圖書館依托館藏資源,在縣城內打造了“象州閱讀空間”和“古郡智慧書屋”兩個新型文化空間。十幾平方米的空間內,不同門類的書籍被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入口處配備了智能借還機,方便群眾自助借還書籍。“我們努力為大家提供便捷、多樣的文化資源。”來賓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莫遠征說。

十年來,廣西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2022年,廣西預計籌措資金1.06億元,實現區內113個市縣公共圖書館、123個市縣文化館、117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4個市級美術館免費開放。

醫養結合新模式 養老服務更貼心

本報記者 張雲河

“稀奇稀奇真稀奇,拿人鼻子當馬騎。打一日常用品。”“眼鏡!”在南寧市五象養老服務中心的老年大學裡,一群老人正在興致勃勃地猜謎。樂在其中的吳奶奶笑呵呵地說:“在養老院裡,我日子過得很舒心。”

近年來,廣西持續完善養老服務基礎建設,加強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吳奶奶入住的五象養老服務中心有2000張養老床位,其中200張床位用於安置政府兜底對象,廣西中醫藥大學還幫其組建了專業養老服務團隊。

剛入院時,因為罹患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吳奶奶手腳關節變形,長年臥床,生活無法自理。針對吳奶奶的情況,五象養老服務中心為其提供了全面健康養老服務。護士長黎海連說:“我們運用針灸康復治療等方式,緩解老人的病痛,教吳奶奶在床上借力自主翻身,解決了翻身起坐的問題。”

十年來,南寧市大力推進養老服務改革發展,先后被列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城市以及廣西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核心區。如今,廣西建成100個縣級以上示范性養老機構、300多個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1.28萬個各類養老服務設施﹔高齡津貼惠及124.3萬老年人﹔超過18萬特困老年人納入政府供養范圍……建設更為宜居康壽的廣西,成為壯鄉兒女的共識和行動。

加強環境保護 守護綠水青山

本報記者 李 縱

漓江本是桂林山水之魂,但十年前,由於部分地區污水處理設施不足,生活生產污水直排漓江,作為漓江支流的靈劍溪和南溪河等也受到污染,甚至一度淪為黑臭水體。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必須保護好漓江生態。桂林市城管委排水工程管理處負責人莫碧琨做排水工作已經30多年了,這幾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治理黑臭水體,桂林城裡很多井蓋他都翻過。“翻井蓋的目的是了解污水從哪裡來。以靈劍溪為例,我們翻井蓋后發現污水可能是從酒廠來的,我們就對沿線的村庄進行走訪,找到了污水源頭。”莫碧琨說。

就這樣,通過一個一個地翻井蓋,一路查看地下管網,桂林市對污水直排靈劍溪的14家小作坊實施了整治,對靈劍溪上游的蒙正村等170多個養殖戶近9萬平方米養殖面積進行了遷移,解決了造成黑臭水體的源頭問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年來,廣西環境質量穩中有升、總體良好,2021年,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5.8%﹔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7.3%﹔人工林面積超過1.36億畝。如今,廣西是我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之一,並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30日 08 版)

(責編:陳羽、任一林)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