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1日09:02 來源:新華日報
南京龍潭港旁的靖西大道,有一處“愛心停車場”﹔龍岸社區街邊的門面房裡,一間布設溫馨的“愛心驛站”正式開張﹔龍潭街道辦事處旁,功能齊全的貨車司機黨群服務中心正在建設……
南京市棲霞區作為江海聯運、水鐵聯通的交通樞紐,區域內活躍著全市最多的貨車司機。做好疫情防控,這是被格外關注的群體﹔穩住經濟大盤,他們是奔馳在物流動脈上的主力軍……棲霞區做好“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有的放矢加強陣地建設,一線問需實現精准服務,讓這一常年四處奔波的群體“心有所系”,行動有了“主心骨”。
臨時停車場,解了“急難愁盼”
龍潭港旁靖西大道的“愛心停車場”,留住了眾多過路貨運司機的溫暖記憶。
一開始,這卻是一個棘手的管理難題。4月,全國疫情形勢復雜嚴峻。作為港口新城,龍潭街道有大量的物流貨車司機因疫情滯留,他們面臨著停車難、生活難的問題。“司機沒有一個合適的去處,屬地在疫情防控上也面臨較大風險。”龍潭街道綜合執法檢查大隊副大隊長汪素國說,最初上路執法的“兩難”境地讓他記憶猶新。
壓實防控責任,扛起屬地擔當。龍潭街道在過路司機較集中的靖西大道設立“愛心停車場”,辟出60多個免費停車位,建設臨時衛生間、洗漱間,安裝熱水器,提供飲用水等,讓困守車內、居無定所的司機們有了臨時的“家”。與此同時,在停車場旁設置核酸檢測點,每天提供免費核酸檢測,專人負責場地消毒消殺。
“我是黨員,有需要要帶頭上。”南京伯辰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貨車司機徐春偉是名有24年黨齡的老黨員,不跑車的時候,都會來停車場參與志願服務,在入口處維持交通、核酸入口測溫、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我最能理解在外奔波的感受,愛心停車場讓大家有了溫暖的依靠。”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這一臨時的“愛心停車場”有了全新的藍圖。在棲霞區委組織部的指導下,龍潭街道黨工委籌劃建設為貨車司機提供服務的“愛心驛站”。驛站不僅為貨車司機提供免費停車、免費“雙檢”、代辦通行証、核酸檢測等服務,還能滿足司機的用餐、裝卸、咨詢和就醫等需求,變成一個常設的“暖心之家”。
升級愛心驛站,營造“司機之家”
“一路陽光,歡迎回家。”7月1日,設在社區裡的愛心驛站——“龍岸花園貨車司機黨群服務站”率先亮相,一面溫馨的照片牆記錄了貨車司機們的生活日常。
“我們社區距離龍潭港不過2.5公裡,有大量的貨車司機租住在小區。社區9000多人裡,有500多名貨車司機。”龍岸花園社區負責人說,這個“愛心驛站”總面積130平方米,設置了黨建服務、政策宣傳、訴求反饋、安全教育、交流互動、應急隔離等功能分區,配套愛心藥箱、自助售賣機、微波爐、無線網絡等生活保障,可為過路貨車司機提供一體化全天候服務。站點推進建設過程中,龍岸花園社區第一時間面向居住在小區的500余名貨車司機發放了調查問卷,廣泛梳理貨車司機群體需求,整理形成需求清單,切實幫助解決工作和生活中實際困難。
龍潭作為港口街道,在江畔人家、龍岸花園社區等區域,共有運輸集裝箱卡車2000余輛,物流從業人員達2902人,其中貨車司機1426人。龍潭街道黨工委書記武曉路介紹,發揮區域大黨建聯盟作用,街道規劃建設1個貨車司機黨群服務中心和3個貨車司機黨群服務站。通過打造“一中心三站點”服務矩陣,暢通經濟社會發展“紅色動脈”,為基層治理和區域發展賦能。
屬地黨組織牽頭,定期組織線上學習、線下活動,愛心驛站讓流動黨員找到了組織,讓更多貨車司機拓展了“朋友圈”。設立黨員流動崗,每月組織常住黨員貨車司機到社區報到、加入志願服務,讓社區治理多了一支生力軍。
“目前港口貨運行情持續回暖,街道的一系列舉措增強了行業發展的信心。”棲霞區江海集裝箱運輸商會會長賈全奎說,疫情影響之下,貨車司機招工難,愛心驛站就是“司機之家”,讓這一流動性大的群體有了歸宿感,收獲了職業成就感。
一線問需調研,激活“紅色細胞”
“我的組織關系在老家,但也非常希望能夠在這裡感受到黨組織的關心關愛。”南京安林森物流公司的黨員司機金守祥已有25年駕齡,常年奔波在外,但每次黨支部有大型活動,他都會第一時間請假趕回去。面對棲霞區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百人萬裡行”調研組,他吐露心聲。
工作在“雲”上,奔走在路上。這是貨車司機、外賣配送員、快遞員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日常。為更好地關注新業態、凝聚新力量,棲霞區委組織部聯合區交通運輸局、區市場監管局、區總工會等部門面向傳統物流企業、互聯網貨運平台、個體貨車司機,區街社“三級聯動”開啟全范圍摸排。開發“紅運”數字系統,逐一錄入企業和司機基本信息並建立數據庫,動態劃分分布網格。全區現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2.4萬余人,其中貨車司機2.2萬余人,黨員149人。
老金的心願很快就能實現了。棲霞區成立“區交通運輸行業黨委”和“南京市道路貨運行業棲霞黨支部”,實行貨車司機“企業+驛站”雙渠道管理,建立“雙向報備”機制,確保“流動不流學”。組建4支先鋒服務隊,選拔黨齡長、駕齡長、安全行駛裡程長的“三長”司機擔任隊長。
棲霞區正不斷推動服務觸角向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擴展延伸,在全區各街道、棲霞高新區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集聚區全覆蓋建設“寧小蜂驛站”,提供“歇腳休息、納涼取暖、飲水熱飯、手機充電、圖書閱讀”等多功能服務。
“我們要用好用活服務驛站,堅持‘有溫度、聚人氣、優治理’,系統打造集綜合服務、參與治理、黨員管理等為一體的暖心品牌。”棲霞區委“兩新”工委副書記祝陽平介紹,要建成覆蓋全區的“紅驛站”樞紐型黨建陣地,構建“十分鐘關愛服務圈”,指導企業從黨員中選拔車隊隊長、配送站站長、騎手隊隊長等,設立“黨員先鋒崗”等加強示范帶動。組建新就業群體黨員志願服務隊,比業績、比服務、比貢獻,引導企業黨組織“嵌入發展”、黨員“融入治理”。(本報記者 仇惠棟 通訊員 張凡 李欣)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