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9日08: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曹叔叔的相片都是黑白的,我要給他送朵鮮艷的花。”聽完關於揚州早期黨組織領導人曹起溍的事跡介紹,一名小學生舉起手說。講解員王秋怡說,就在那一瞬間,她忽然懂了曹起溍的那句“馬革裹尸勵爾志,馬革何須裹尸還”是為誰而作。
作為揚州大學“百年青運跟黨走”大學生紅色理論宣講團的一員,7月初以來,王秋怡和其他10多名成員持續奔走在揚州市區的紅色景點和社區街道,為中小學生和社區居民宣講黨史、團史。近半年來,團隊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始終活躍在線上線下,以鮮活的人物故事、翔實的數據和生動的圖片視頻,為全校3.5萬余名團員青年開展“信仰公開課”30余場。
用青言青語、以“青”授“青”,讓信仰公開課既有溫度和深度,又有情懷和力量。這是該校以“融合力行”理念為指引,打造“青年場域”,以紅色基因立心鑄魂培養時代新人取得明顯成效的一個縮影。
如何站穩“青年立場”,拒絕干澀的理論“漫灌”,開啟精准的思想“滴灌”?去年6月,由團江蘇省委、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舉辦的青年學黨史大型全媒體系列活動“百年黨史青春說”走進揚州大學。活動現場,一部由揚州大學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微電影《青春的選擇》引起了青年強烈反響。
自2008年起,該校精心打造廣受團員青年歡迎的“菁揚”系列信仰公開課、“青馬工程”等特色工作品牌,構建了微博、微信、微視、微團課、微論壇“五微”研學平台,累計推出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微團課、思政課視頻100余部。
該校還把課堂開到紅色根據地。第14期青馬工程培訓班的成員就來到革命聖地井岡山。“‘沉浸式+體驗式’的學習教育讓我們不虛此行!”高級班學員王文海非常感慨,“我們零距離感受到了黨的紅色精神偉力,也更加堅定了我們銘初心擔使命、賡續紅色基因、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和決心。”
“創設紅色資源和空間,用紅色文化浸潤校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愛國情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職業素養。”學校公寓團工委書記王猛說。
近年來,該校共青團工作主動融入“三全育人”“大思政”“大學工”工作格局,把紅色文化搬進學習空間裡、宣講進青年頭腦裡、繪制在宣傳廊中、鐫刻到文化石上。
每年清明節前夕,揚州大學紅色講解團的志願者都會准時“集結”到揚州革命烈士陵園內,為前來祭掃的訪客講述革命英烈的感人故事。這一講,就是25年。自1998年起,該校先后有近萬名青年學子加入紅色講解團,累計服務社會大眾約270萬人次。
紅色講解團連續25年在烈士陵園義務講解,大學生紅色理論宣講團連續11年唱響“紅歌”,“益往黔行”支教團連續10多年助學黔西南山區學童……
自2011年起,大學生紅色理論宣講團躬耕不輟,弦歌相續。11年來,團隊先后圍繞50余個宣講主題,開展線上線下主題宣講1200余場,服務師生及社會大眾10萬余人次,足跡遍布全國10多個省份。
“學校共青團工作將堅持守正創新,引領團員青年用青春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將紅色基因滲入血脈、融入靈魂、化為行動,為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而不懈努力。”揚州大學黨委副書記葉柏森說。(劉娟 趙紅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