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楠
2022年07月29日08:07 來源:學習時報
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后,繼續北上。進入大涼山彝族聚居區時,總參謀長劉伯承同彝族果基部落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紅軍順利通過了彝族地區,趕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渡口。
——摘自《中國共產黨簡史》第60頁
1935年5月22日,長征途中的中央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與彝族果基部落首領小葉丹在彝海邊歃血為盟,彝海結盟使得紅軍順利通過彝族地區,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將紅軍圍殲於大渡河南岸的企圖,成為革命戰爭年代黨和紅軍重視民族團結的生動寫照,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民族團結之歌。
有勇有識的民族首領。小葉丹,彝族,全名為果基小葉丹,果基或譯為沽雞、沽基,小葉丹或譯為小約旦或小約達。他於1894年出生於四川省越西縣上普雄黑彝貴族家庭,后隨部落遷往冕寧羊坪子(今冕寧縣彝海鎮)。果基為涼山地區最大家支之一。小葉丹是冕寧北部彝區有重要影響的彝族果基家支頭人。家支頭人就是本家支的政治代表和意志領袖,以及武裝力量的掌控者和重大事情的裁決者,不靠世襲也不能任命,是憑借個人修養、品行、智慧和人格魅力自然產生。小葉丹通曉漢語,英勇果敢,能言善辯。他常用彝族格言教育家支內青年:砍朝上長的樹,喝往下流的水,走平坦的路。他編了一套頗似《三字經》的訓誡語,告誡族人莫行不義之事,在冕寧一帶頗有聲望與號召力。
1935年5月,北渡金沙江后的中央紅軍陷入國民黨軍的包圍之中,要想突破包圍必須穿越大涼山、越過大渡河。為挫敗蔣介石企圖利用彝漢民族矛盾、圍殲中央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陰謀,以劉伯承為司令員、聶榮臻為政委的中央紅軍先遣隊,於5月22日率先向大涼山彝族區進軍。行至彝海以北的喇嘛房村時,遭遇當地彝民阻攔,不僅物資被搶,甚至被彝民武裝圍擊,不時有傷亡發生,情況十分緊急。劉伯承當即布置自衛場地,聶榮臻帶人用彝語喊話、宣傳。彝族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之一,長期遭受著來自國民黨政府、地方軍閥和上層奴隸主的剝削壓迫,這也導致了他們與漢族存在著長久以來的民族隔閡,他們對紅軍的攻擊正是出自不明真相和缺乏信任。紅軍則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嚴格軍紀,對任何形式的侵襲都不予還擊,同時讓懂彝語的向導對彝族群眾進行宣傳解釋。
深受彝族“講義氣”傳統影響的小葉丹,堅守彝族“朋友越多越好,敵人越少越好”的傳統理念,在聽懂了紅軍的宣傳后,便派精通漢語的管家沙馬爾各去紅軍那裡探聽情況。作為彝族果基家支的首領,小葉丹有勇有識的性格,為其接納和支持紅軍奠定了基礎。
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小葉丹在得知紅軍確實不同於以往所見的國民黨軍隊后,即表示願意和紅軍交談。中央紅軍的群眾工作隊隊長蕭華等出面,說明紅軍只是借道過路,並表示紅軍希望同彝民聯合打倒軍閥。紅軍熱情友好、赤誠相待的態度,令小葉丹十分感動。紅軍平等待人,請地方管事人去談判。在受到邀請后,小葉丹即前往喇嘛房江家店子,見到紅軍干部馮文彬,表示希望大家能握手言和。隨后,小葉丹跟隨馮文彬在彝海邊與劉伯承相遇,劉伯承向其講述紅軍北上抗日宗旨和黨的民族平等政策,雙方開誠布公,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小葉丹為紅軍軍紀執行之嚴明和胸襟肚量之寬宏所觸動,提出要與劉伯承結義為兄弟,劉伯承欣然同意。結盟儀式在橫斷山脈的一個小山谷間谷麻子附近的海子邊上舉行,劉伯承和小葉丹叔侄來到海子邊上,不用香、不用燭,面對著蔚藍的天和清明的水,將雞血水一飲而盡。隨后,劉伯承便熱情邀請小葉丹等一同返回營地,不僅熱情款待了他們,還代表紅軍授予小葉丹一面旗幟,上面書寫著“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這標志著中國紅軍彝民支隊正式成立了。
5月23日,小葉丹的四叔引導紅軍先遣部隊順利通過了彝族居住地區。小葉丹則帶領著中央紅軍主力進入了彝族區,彝族同胞熱烈歡迎遠道而來的紅軍戰士們,紅軍所到之處無不充滿著彝漢民族兄弟團結的歡聲笑語。紅軍軍紀嚴明、愛護百姓,為了民族抗日大業不畏艱難困苦,這些事跡無不打動著彝族同胞們,受到鼓舞的彝族青年積極踴躍加入了紅軍。在廣大彝族同胞的幫助下,中央紅軍順利通過了彝族區。中央紅軍撤離大涼山后,彝族人民在小葉丹的帶領下,沒有辜負紅軍和劉伯承的願望,“停止冤家械斗,一致對外”,粉碎了國民黨地方軍閥的多次“圍剿”。從1935年至1941年,小葉丹舉起紅軍彝民支隊的旗幟,堅持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斗爭。
民族團結的光輝典范。中央紅軍撤離后,小葉丹因與紅軍結盟而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報復,國民黨政府逼迫小葉丹交出紅軍隊旗,小葉丹頑強抵抗,始終不曾屈服。小葉丹將紅軍隊旗藏在背篼下特制的夾層裡隨身攜帶,還叮囑妻子:“萬一我死了,你們一定要保護好這面紅旗,將來交給紅軍。”對小葉丹和彝族同胞來說,這面旗幟代表著黨和紅軍的囑托,代表著紅軍和彝民的友愛團結,代表著對光明與希望的向往。
1942年6月18日,小葉丹遭到被國民黨軍收買的彝族羅洪部落的武裝伏擊,不幸身亡。在丈夫遇難后的艱難歲月裡,小葉丹的妻子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保存了紅軍隊旗。1950年5月,西康省解放后,小葉丹的妻子按照丈夫的遺願,將隊旗獻給了人民政府。如今,這面旗幟被珍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印証著這段民族團結的光輝歷史。
正如“彝海結盟紀念碑”碑文的結束語所講:“彝海結盟是民族團結和軍民團結的典范,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勝利,是紅軍長征史上光輝的一頁。”作為少數民族地方首領,小葉丹重義氣、講大義的品格,至今閃耀著民族團結的時代光輝。2009年,小葉丹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