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

河南禹州推動鄉村振興出實招——

以“五星”支部創建引領基層有效治理

2022年07月26日08:36    來源:農民日報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競講會”在河南禹州方崗鎮政府會議室舉行,該鎮24個行政村的黨支部書記齊聚一堂,圍繞“五星”支部創建工作談計劃、說打算,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方東村今年的目標是創‘五星’,我們將依托產業園區資源優勢,重點發展運輸和勞務經濟,爭取村集體年收入突破30萬元!”方東村黨支部書記方紅海信心滿滿。“對照‘五星’標准,俺村還有差距。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補短板、促提升,爭取今年先摘‘四星’,明年一定創‘五星’!”劉崗村黨支部書記劉永貞也成竹在胸。

方崗鎮各村的追“星”熱,是該市全面推進“五星”支部創建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禹州市以“五星”支部創建為抓手,引導群眾主動參與,推動基層有效治理,推進鄉村振興。在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中,再次榮列河南省“整治成效較好”的20個縣(市、區)之一﹔連續16年保持“全國產糧大縣”稱號﹔鴻暢鎮李金寨村、花石鎮河東張庄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五星”支部創建 筑牢基層組織堡壘

農村要進步,關鍵在支部﹔鄉村要振興,堡壘起作用。年初,禹州市在摸清每一個基層黨組織真實情況的基礎上,明確創建農村“五星”支部29條標准和城市社區“五星”支部27條標准,確定了2022年創建“五星”支部9個、“四星”支部69個、“三星”支部214個的目標。

眼下,禹州678個行政村(社區)黨支部紛紛對照支部過硬、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等“五星”創建標准,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

鳩山鎮閔庄村在村內顯著位置設立12個“民意箱”,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架起了黨群干群“連心橋”。“很多人臉皮薄,有啥意見、困難不太好意思開口,有了這個小箱子,反映問題方便多啦!”村民紛紛點贊。

不光是閔庄,該市各村都有自己的高招兒:文殊鎮文殊村“兩委”干部入戶了解群眾所想所需,耐心講政策、解難題,村民席海鬆不僅主動拆除了自家的閑置危房,還義務當起了村裡人居環境整治宣傳員﹔神垕鎮楊嶺社區依托鈞瓷產業基礎,發展採摘、民宿、餐飲、觀光“一體化”生態旅游,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朱閣鎮石河新村探索實施社區化管理模式,對村內電子監控設備更新升級,不斷提升村民獲得感、安全感﹔梁北鎮組織各村巾幗力量示范引領,帶動親友、鄰裡共同打造“美麗庭院”,豐富文娛活動,以家庭“小美”促進社會“大美”,建設生態宜居、文明幸福新家園……

“創建‘五星’支部,群眾滿意才是硬道理。我們要通過創建,促使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更強,干部作風更實,群眾滿意度更高!”禹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許進宏說。

村民主動參與 構建共治共享格局

“和諧社會要共建,農村也要永向前﹔鄉村振興涵義廣,經濟振興不能忘﹔村合作社來辦創,共同富裕奔小康……”在河東張庄村,村民自編自演的快板展示著該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理念。

如何調動村民參與自治的積極性?河東張庄把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當作了突破口。該村黨支部書記石紅鬆介紹,村裡成立了“村集體+企業+村民”經濟發展互助社,村集體與優秀民營企業合作,發展面粉加工、特色種植、農業觀光等產業項目,村民自願入股,每年可以按比例分紅。

“去年,互助社實現收益36萬多元,其中,村集體經濟收入16萬多元。我們把集體收入拿來提升村居環境,完善飲水、通訊等基礎設施,村裡環境好了,住著也舒心,鄉親們都爭著為自己的家鄉出把力,誰都不願拖后腿!”石紅鬆說。

在禹州的各個鄉村,與河東張庄做法異曲同工的比比皆是:朱閣鎮北張樓村把每年的集體經濟收入用於村民社保補助、高齡老人慰問、師生免費午餐、優秀學子表彰、村庄環境改善等,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鴻暢鎮李金寨村將8個村民小組400多戶村民的名字變成“樹葉”展示在“幸福樹”的枝丫,不同顏色的樹葉代表不同榮譽,激發全村人人思進、戶戶爭先的良好風氣﹔小呂鎮等鄉鎮在村裡支起大鍋台,吸引號召群眾積極投身環境整治提升,探索出“義務工、大鍋飯、環境整治大家干”的工作路徑……

群眾是真正的受益者,就願意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主動投身村庄建設治理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幸福感、獲得感也越來越足。

“三資”提級監督 守牢法紀紅線底線

“點開‘清風禹州’微信公眾號,進入‘民生監督大數據’平台,點擊‘三資公開’圖標,第二季度村集體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支到哪兒了,各項明細一目了然……”無梁鎮大木廠村支部委員任小倩經常會為前來咨詢的村民演示,如何通過手機了解村裡的“三資”管理情況。

任小倩介紹,這幾年大木廠通過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鄉村旅游,從過去的窮山村變成了如今的“網紅村”,鄉愁博物館、知青舊居、黃龍谷景區都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群眾腰包越來越鼓,村集體也有了可觀收入。

“村裡有了錢,監督就要跟得上。”無梁鎮紀委副書記連成業說,“我們通過‘上牆’‘進群’‘入網’,每季度的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情況及時在村務公開欄內公開公示,在村‘兩委’干部群、黨員群和村民群中及時發布,在民生監督大數據平台實時更新,確保監督既全面又精准。”

“修到家門口的水泥路,安裝到每一戶的自來水,建廣場、種果樹,錢都花到哪兒了,每一筆都清清楚楚。”提起村裡的“三資”管理,村民呂新合豎起了大拇指。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去年以來,禹州市紀委監委充分運用大數據“監督利器”,在農村“三資”提級監督上積極探索,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在現有6個省級提級監督試點村的基礎上,從全市26個鄉鎮(街道)各選取1個村(社區)作為縣級試點,明確“三資”管理6類23項監督項目,與“以案促改”“清廉村居”同步推進,織密織牢“小微權力”廉政防護網。通過下村走訪、列席村“兩委”聯席會、開展廉政教育宣講、提級述責述廉、提級問題線索辦理、開展專項整治等,及時掌握村“兩委”干部履職用權、貫徹執行黨中央大政方針政策、落實“三重一大”事項、村集體“三資”管理使用等情況,有效打通基層監督“最后一公裡”,守牢基層治理法紀底線。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我們將持續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充分依靠廣大群眾,不斷加強村級民主監督,以基層有效治理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禹州市委書記黃河表示。(化紅軍 康曉燦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澤農)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