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逐夢北京,唱響新時代香港青年好聲音

——訪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江陽

2022年07月26日08:21    來源:光明日報

“我是紅懷中的白,紫荊四季花開。我們同根同心,黃皮膚黑頭發眼睛。重拾期盼,重新出發,譜寫香江新故事,美好未來……”7月1日0時,歌曲《紫荊》MV上線。MV裡,25年來香港發展的畫卷緩緩流動,一名青年主唱動情地歌唱著對香港和祖國的愛。

這名主唱是22歲的香港青年江陽——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7月1日零點的鐘聲敲響,江陽眼眶濕潤,“這一刻有點想哭”。想起這首歌創作的不易,憶及7年來與北京的不解之緣,想到香港回歸、五星紅旗升起的畫面,他在朋友圈裡深情寫下:“這是我送給香港的一份禮物,祝願香港在新的起點再創輝煌,我們手牽手心連心譜寫最美香江故事。”

尋根:種下夢想的種子

江陽與北京的故事從2015年的夏天開始。還在香港讀中學的江陽參加國務院僑辦主辦的“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與上千名海外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地區青少年一起來北京“尋根”。

古老又現代的北京深深吸引住這個15歲少年:紅牆金瓦的故宮、雄偉壯麗的長城近在眼前,雲集的高校、熱情好客的北京人給江陽留下深刻印象,更讓他著迷的是濃郁的文化氛圍。在中國音樂學院研習“中國器樂”時,音樂界的大師親自授課,其中一位還手把手教江陽彈琵琶,教他如何撥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聲音。

短短9天的夏令營讓喜歡音樂的江陽受益匪淺,也在他心底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來北京追夢。經過努力,2018年江陽通過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計劃,以第二名的成績被保送進入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他堅信,這個大舞台能承載他所有的夢想和希望。

在北大,江陽在廣播電視專業學習的同時,自學樂理知識、音樂創作,音樂夢想不斷開花結果。四年來,從北大校內的40多場演出到參與央視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港澳台青年獻唱,再到領唱第28屆大學生電影節“青春之夜”晚會歌曲,江陽從校內走向校外,以其愛國愛港的熱情、真摯動情的演出收獲了大量粉絲。

2022年年初,為迎接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江陽決定寫一首代表香港青年心聲的歌。從3月開始詞曲創作,到6月邀請京港兩地8所高校24位學子隔空合唱,整個策劃、寫歌、錄歌、聯系支持單位和制作MV的過程都是江陽自己去做的,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這首以香港區花命名的歌曲《紫荊》上線后,一周內播放量就突破3400萬次。“希望通過這首歌向祖國和全世界傳遞我們的情感與力量,也想讓更多外國人了解到,香港是中國的香港,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珍視的那顆東方之珠。”江陽動情地說。

使命:願做溝通的“橋梁”

“當前階段,我最想做的事就是通過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的香港青年來內地讀書就業,實現自己的夢想。”2019年5月,在香港菁英會主辦的“五四運動100周年菁英論壇”上,00后江陽與霍啟剛、何超蓮等嘉賓一同就“民族復興與青年責任”主題進行了演講。他分享了自己北上追夢的故事,以親身經歷鼓勵香港青年“去內地走走看看”。

“我既是香港人,也是北京人,因為我的雙城生活背景,在我心裡香港和內地都是我的家。”江陽告訴記者,他樂於做香港與內地青年溝通交流的“橋梁”。

2021年2月,一段7分鐘的短視頻《港仔北大行》在網絡流傳。這個視頻的創作者和主人公是江陽。視頻裡,江陽化身“一日游導游”,從食、住、行、玩等方面展示北京大學誘人的食堂飯菜、和諧的室友關系、豐富的校園活動,一幕幕真實生動的畫面讓人們感受到在北大讀書的樂趣。

求學四年,江陽發揮專業所學,以一個香港青年的視角記錄北京生活點滴,以視頻方式傳播自己的見聞,希望以此吸引香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內地。2021年年底,他和大學室友楊天宇合作攝制短片《我的中國故事——做一個用歌聲講故事的人》,分享自己的“北漂”經歷和感受,視頻從境內外65所高校的150余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2021年“同心·筑夢”大學生原創短視頻大賽唯一的特等獎。

溝通香港與內地,這份強烈的使命感驅使江陽做得更多。他通過手機直播同香港小學生“雲游”北京胡同,召開線上分享會一對一輔導有意來內地上學的香港學生,參與組織2019年“愛我中華”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青年大匯聚火車團……從參與者到組織者,江陽參與組織了超過20場香港與內地青少年間的交流活動。“隻有搭建好交流平台,才能引導香港青少年成為祖國發展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江陽說。

責任:青年當服務社會

2019年的暑假,讓江陽格外難忘。這年夏天,在湖南湘西,香港青年江陽與幾十名深山裡的孩子,互相給予、彼此成長。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下岩坎村,江陽成為一名小學支教老師。剛到的第一天,他就吃了“閉門羹”:一個小女孩見支教老師來了,連喊“不要見你們”,趕他們走。江陽從校長口中了解到,小女孩的父母已不在,靠外公獨自撫養長大。之前的支教老師剛與她熟起來便離開,令她傷心不已。得知這些,江陽格外關照這個女孩,經常和她聊天開導她。

那段日子,江陽教孩子們唱《夜空中最亮的星》、說英語和練跆拳道,還向他們介紹香港。“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眼裡放光。”江陽回憶,盡管條件艱苦,睡硬地板、吃粗糧、沒水洗澡,但和孩子們的朝夕相處讓他感受到了孩子們的純真善良,“這群可愛的孩子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離開時,他給孩子們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現在還保持著聯系。

“‘施’比‘受’更有福。”江陽告訴記者,這次支教經歷,讓他開始思考青年的社會責任。在他看來,心系社會、篤行實干,這是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作為香港青年更應積極作為,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江陽正是這樣做的。2020年年初,香港疫情暴發,他第一時間到社區、環衛站等,派發口罩、消毒噴霧等防疫物資,並組織身邊的同齡人加入抗疫義工隊伍﹔2020年5月,全國人大通過關於涉港國安立法的決定,江陽應邀參與錄制相關宣傳片,並演唱歌曲《同舟共濟》,期盼凝聚更多守護香港的力量﹔2022年7月3日晚,他和央視主持人馬凡舒搭檔主持“我和我的祖國”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青春匯報會,並與身在香港的弟弟共同表演交互式情景劇《我與祖國有個約定》,向廣大網友展示香港青年的作為和擔當。

“認定了生而不平凡,在能努力的時候絕對不願意躺平。”前不久,拒絕躺平、拼搏上進的江陽獲評“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他成為首批上榜的香港青年之一。“未來,我將繼續在兩地青年交流融合上貢獻力量,盡我所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讓世界看到我們這一代青年人的風採。”江陽篤定地說。

(本報記者 方莉)

(責編:王子鋒、王先進)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