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

西藏日喀則薩瑪達邊境派出所:

富了邊民,固了邊防

2022年07月25日08:12    來源:光明日報

沿著318國道進入西藏日喀則市康馬縣薩瑪達鄉,街上一頂頂五顏六色的安全頭盔、每一輛過往三輪車后面貼的熒光標志映入記者眼帘。

原來是薩瑪達邊境派出所考慮到轄區村民的交通工具多為電動三輪,且佩戴頭盔質量不一易出現安全問題,為此上門為村民送上了愛心頭盔,還安排了民警在轄區所有三輪車后貼了熒光標志,看似細微,實則照亮了群眾的安全路。

該所堅持黨建引領和法治護航,聚焦轄區群眾“急難愁盼”,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邊境警務新機制、新模式。

為轄區筑起“平安盾”

薩瑪達鄉境內的沖巴湖,每年春夏之際,滿山盛開的杜鵑花點綴著巍峨的雪山,與碧綠的湖水交相輝映,構成了奇妙景觀,吸引眾多游客紛至沓來。

在通往沖巴湖的路上,兩個12平方米的集裝箱式執勤點矗立在公路兩旁,南部扼守著山口要道。這裡是薩瑪達邊境派出所設立的一個抵邊景區執勤點。

執勤點海拔4570米,年平均氣溫零下6攝氏度,常年駐扎在此的派出所民警每天要沿著邊境線執行巡邏踏查任務,在旅游旺季還肩負著疫情防控、緊急救援、執法辦案等任務,工作強度和壓力一點也不小。

“每一位進入景區的游客,我們堅持逢車必查、逢人必查、逢物必查、逢疑必查。”教導員耿曉陽介紹。同時,派出所還積極聯系鄉黨委、政府,由鄉政府財政列支,在各行政村、交通要道、重點場所安裝130個監控探頭,實現各大路口監控實時傳輸、實時管控、實時追溯,發現情況立即報警處置。

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不僅滿足了群眾生活需要,也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2020年,新219國道日喀則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車,連接起境內的薩嘎縣至康馬縣,一路途經奔騰不息的年楚河、高大挺拔的喜馬拉雅山脈和懸挂著五星紅旗和五彩經幡的藏式民房,不僅成為“旅游路”“產業路”,也是群眾增收的“幸福路”。隨著國道建成通車,為睹沖巴湖真容而來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在邊境村寨建設發展中,我們積極發揮警地聯合作用,圍繞當地雪山湖泊等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經濟模式,鼓勵群眾產業抵邊、居住抵邊,夯實沿邊發展基礎,著力打造沿邊小康村,使其成為守土固邊的重要支點,為轄區筑起邊境‘平安盾’。”耿曉陽指著產業規劃圖向記者介紹。

履職群眾“需求清單”

今年以來,薩瑪達邊境派出所切實把群眾的“需求清單”轉變為“履職清單”,前移警務窗口,下沉村級警力,打造網格化治理體系,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裡”。

“我們借助科技把‘見面辦’變為‘指尖辦’,創新推出‘網上戶籍室’,依托視頻通話功能,推出遠程辦理戶籍業務。”副所長楊朝飛介紹。

7月初,戶籍民警多鄧利用“微警務”幫助轄區外出昌都務工、戶口簿過期的居民扎西日增遠程補辦戶口簿,並郵寄給扎西日增,為其省去千元路費,切實解決了轄區群眾的燃眉之急,將窗口服務推向指尖、延伸至網格。

“種的樹一直活不下來”,在走訪聽到轄區群眾呼聲后,薩瑪達邊境派出所積極聯系邀請知名學者、技術員到當地實地考察、向農牧民群眾請教種樹經驗、科學研判並反復論証后,確定從拉薩市引進耐寒、耐旱、耐鹽鹼、抗風蝕的白皮鬆、油鬆和槐樹等8種約80株成樹,預估價值約為10萬元,計劃在薩瑪達邊境派出所及周邊全面鋪開種植。

此外,該所還陸續開展了一系列“生態護綠、愛河護湖”活動,在新219國道沿線加大綠植補植力度、定期組織黨員志願者參與集中清河、清淤行動以及在沖巴湖景區設立環衛監督員等,將生態富民與強邊固防同步推進。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多種一棵樹,鄉裡孩子就能多呼吸一點新鮮空氣,而且這些樹還能保護農田和村子。”所長崗嘎加措告訴記者,“薩瑪達鄉發展的底牌就是良好的生態,再艱難,大家為群眾種植綠色的決心也不變。”

助力空心村變幸福村

孟則村是薩瑪達鄉名副其實的抵邊村,距離沖巴湖執勤點最近,直線距離約為13公裡,設有薩瑪達邊境派出所第三警務區第五村級警務室。過去由於交通不便、產業不興,該村曾一度淪為“空心村”,勞動力大量外流。

為破解這一難題,該所靠前一步、主動作為,全所16名民警分批下沉孟則村67戶人家,實行黨員“三包”,即包村包戶包片,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拿出實招硬招攻克難點、紓解痛點、打通堵點。

通過日常走訪,楊朝飛了解到孟則村留守一老一小等群體依賴度較高。經過反復調研、磋商,薩瑪達邊境派出所對轄區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分類建檔、因人施策。同時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民政部門、愛心人士關注支持,警地聯合發力,切實解決群眾生活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今年,孟則村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利用緊鄰沖巴湖優勢發展旅游業,人均純收入大幅增加,村民又紛紛回到家鄉。昔日空心村,成了幸福村。

在群眾致富的同時,適齡青年參與巡邊護防的熱情也不斷高漲。“我當護邊員一年有1萬元左右的工資收入,家裡還承包了10畝地,日子越過越好。”村民尼瑪頓珠說。

崗嘎加措表示,孟則村立足資源稟賦,由“空”轉“實”,折射出破解“空心村”難題的良好成效。通過聚焦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堅持守邊和強邊並舉、固邊和興邊並重,薩瑪達鄉富了邊民、固了邊防,實現了“雙贏”。

(本報記者 尕瑪多吉 杜倩 本報通訊員 黃偉媛)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