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5日08:3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從此我在高高山上/在那彎彎河流/你看那雲在漫游/花兒在枝頭……孩兒已乘著駿馬/奔向長夜盡頭/爹娘啊莫要再哀愁/天亮后家國無憂……孩兒沒遠走/在無聲之處守候……”
當青年原創歌曲《守候》響起,舞台上,由大學生扮演的革命先烈對“可愛中國”充滿無限向往﹔觀眾席上,有無聲的淚水流淌。這是日前團湖北省委在襄陽市舉辦的“百年追尋”主題音樂團課上的一幕。
這堂特別的團課,兩個月來已巡講30余場。精心打磨的課件,加上音樂舞台劇、觀眾“沉浸式”參與等藝術化呈現,讓課程知識性與思想性交織、藝術性與貼近性兼具,超過1700萬人次線上線下收聽觀看,荊楚各地掀起“搶課”風潮。
“團省委著力在黨的創新理論青年化闡釋不足上破題,創新形式開發音樂團課,並將優質課程向基層下沉,全省團組織協同宣講,實現資源效能最大化。”團湖北省委書記周森鋒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這一工作品牌,打造理論宣講新IP,力求迭代更新、常講常新。
創新模式唱響“主題曲”
“王達強烈士,時任團湖北省委書記,1927年10月任職,1928年2月被捕犧牲﹔唐鑒繼任書記,被捕犧牲……一年時間裡,連續4任團省委書記相繼被捕犧牲,犧牲時都隻有20幾歲。”7月19日晚,音樂團課走進正在湖北省團校培訓的省青馬學員之中,團湖北省委副書記陳立擔任主講人。
開篇不久,伴隨低沉的音樂,陳立講起這段鮮為人知的團史時,省青馬工程第八期學員、武漢理工大學大三學生付夢感覺一下子沉浸其中,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革命事業需要有人犧牲,就會有人在這個位置上前仆后繼,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與付夢一樣,在這堂120分鐘的團課上,學員們要麼沉浸於台上的情景劇﹔要麼被主持人講述的故事、提出的問題吸引﹔抑或是參與歌曲聯唱,又或者起立分享心得感想,全程不見“低頭族”。
近年來,如何將黨的創新理論以更高效的方式送到青少年身邊,是湖北團組織著力探索的重點工作之一。在2021年開展“慶百年華誕”百首經典歌曲傳唱活動基礎上,團湖北省委今年以喜迎黨的二十大為契機,策劃為青少年送上一堂“不一樣的思政課”。
團湖北省委提前半年籌劃,16次召開推進會、備課會。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團百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統領,設計出《初生》《追隨》《砥礪》《奮戰》《放歌》5個篇章,系統展現黨領導下青年運動的百年征程,以及不同時期湖北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勇擔使命、克難奮進的壯闊歷史﹔同時涵蓋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等內容。
厚重的歷史,如何更接地氣、更有穿透力地呈現?
團湖北省委打破傳統自上而下“灌輸式”理論宣講模式,調研選取青少年喜愛的當代歌曲與好聽又好唱的經典紅色歌曲,夾敘夾議、邊講邊唱,吸引觀眾參與聯唱﹔再加上歌舞、情景劇表演、視頻講述、詩朗誦以及邀請當地來自不同領域的青年典型上台分享成長故事等方式,拉近與青少年觀眾的距離。
主辦方還設置了一支“領學主講團”,囊括團中央青年宣講團成員、全國金牌節目主持人、團省委有關負責人等,一起回憶入團情景、重溫入團誓詞,探討“如何走好入隊、入團、入黨人生政治三部曲”,思辨“誰是真正的英雄和偶像”……主講人不時走到觀眾們中間,引領青少年邊聽邊看邊思考。
分層分類彈好“協奏曲”
“不懼風雪,我中華兒女流血不流淚永不悔……”
6月2日上午,“百年追尋”主題音樂隊課走進黃石市市府路小學,主講人佩戴著紅領巾來到課堂。在她的宣講帶動下,《半生雪》、改編“北斗版”《孤勇者》等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歌曲播放時,大家情不自禁跟著聯唱﹔聽到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前身——安源兒童團成立背后的故事,同學們全體起立,向革命先烈齊敬隊禮。
當天下午,音樂團課走進黃石二中,聯唱歌曲調整為中學生們喜愛的《五四特別版錯位時空》《少年》。聽到夏明翰、黃繼光等英雄烈士在課本之外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有同學流下了眼淚。兩位省級青年典型也來到同學們身邊,大家踴躍提問,氣氛熱烈。
考慮到團課面對的不同群體,主辦方以舞台劇為藍本,打造出5個版本的小型音樂團、隊課,因時因地因人調整課件內容,針對不同年齡“靶向供給”。
在高校,講述大學生志願服務隊服務西部砥礪青春的故事,激勵同學們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收獲成長和進步﹔在中學,解讀恢復高考的政策,強化其勤奮學習、矢志報國的意識﹔在企業,演繹航天版《愛你》,激發崗位建功的斗志。
“26年磨一劍,北斗玉汝於成。北斗人矢志不渝,接力棒代代傳承。可愛的年輕人,你們將是創造新奇跡的開始!”主辦方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強國的重要論述,專門設計了情景劇《北斗之光》。當屏幕上出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特意為團課錄制的寄語視頻,台下掌聲經久不息。
主辦方還將課程送往滬渝蓉沿江高鐵等重大工程建設一線,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創新最前沿,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洪湖等紅色老區,以及全國百強縣棗陽等經濟發展主戰場。
6月16日晚,團課走進中建三局滬渝蓉高鐵武宜段WYZQ-4標項目工地。
工地位於鐘祥市郊,臨時搭建的舞台設置在野外。原本,籌備方為工地青年代表們准備了300把椅子。夜幕降臨,演出還沒開始,觀眾席上不僅已坐滿項目工人,還陸續涌進附近趕來觀看的村民。籌備方臨時加了200多把椅子。
“工地上機器轟鳴,舞台上青年聲音響亮,交織在一起,正是踏實奮進的號角。”中建三局青年員工陳德華感慨。
激發共鳴奏出“交響曲”
朝鮮戰場上,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冰雪裡啃凍土豆,浴血奮戰“為了后輩不用打仗”﹔羅田大山深處的希望小學裡,曾經從這裡畢業、走出大山的大學生,如今回到希望小學任教……講好“百年追尋”不同歷史時期一個個代表性故事的同時,團課注重用細節感染人心。
一個個撞擊心靈的畫面,令觀眾不禁融入其中、產生共鳴。
在湖北醫藥學院,大學生吳金龍聽到希望工程這一共青團的品牌工作時,格外凝神。在湖北,希望工程已累計接受捐款13.94億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4萬人次。
2003年,吳金龍出生於荊州一個普通農家。他至今記得,小學時,在希望工程的幫扶下,學校擁有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圖書角、各類體育器材,留守兒童的課余活動更豐富了,他和部分家境困難的同學學費也得到了減免。
“我就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在團課的互動環節,他主動站起來分享,雖然家人都希望自己努力讀書走出農村,但自己立志考研,畢業后要回到家鄉做一名鄉村醫生,“農村醫療條件有限,那裡的鄉親們更需要幫助”。
武昌理工學院大學生孫兆杰和同學全程參與了巡講的演出環節,這群00后大學生平均每人每場需要參演5個節目。
孫兆杰坦言,起初想到考試需要延期,還要犧牲部分假期,“有些抵觸”。但在無數次的互動和掌聲中,他恍然明白這正是一次難得的專業技能與思政學習雙提升的過程,“一切付出都值得”,“巡講一結束,我就遞交了入團志願書”。
這樣的團課,也讓基層一線的團干耳目一新。
早在團課研發階段,團湖北省委就確定:攜巡講團統一輸出內容編創、多媒體制作、舞美設計、精品節目等核心模塊,基層單位僅需組織本地歌唱演員與青年典型參與,“一次開發、協同推廣”。
在團襄陽市襄州區委書記龔少川看來,這一創新工作模式起到了“1+1大於2”的效果,“基層少量投入就能聯袂打造精品,這也給基層團組織進一步做好團青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本報武漢7月24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雷宇 通訊員 姚雪)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