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濤
2022年07月23日09:16 來源:學習時報
八路軍挺進東北渡海出發地紀念碑位於山東省煙台市蓬萊區北溝鎮北王緒村海灘,面向東北,紀念碑主體雕塑長11.6米、高15米,海拔高度19.45米,以紀念1945年八路軍將士奉命渡海、決勝東北的光輝歲月。紀念碑主體分別採用不鏽鋼、青銅及黑色大理石材料制作而成。兩面不鏽鋼風帆如鋼刀般高聳入雲,充分表現了八路軍將士劈波斬浪、一往無前的高昂戰斗氣勢。人物部分則選用青銅材料,有力表現出八路軍將士的錚錚鐵骨。運用寫實手法塑造的7名八路軍戰士呼嘯而出,有人高聲吶喊、有人指引方向、有人扯帆搖槳,生動地表現出八路軍將士同舟共濟、頑強拼搏渡海進軍的決心和勇氣。7名戰士的形象寓意馳騁在東北大地上的東北野戰軍由山東部隊組建的7個縱隊。底座部分使用黑色花崗岩制作而成,並運用多種處理手法展現了波濤洶涌、駭浪滔天的蒼茫大海,襯托出八路軍將士不畏艱難險阻、勇於沖破天險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紀念碑於2010年5月6日落成,與對岸大連庄河的八路軍挺進東北登陸地紀念碑隔海呼應。碑文如下: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戰告捷,為粉碎國民黨獨裁陰謀,爭取中華民族光明前途,根據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的戰略決策,八路軍奉命挺進東北。山東軍區調主力六萬,以海路為主開赴東北。起渡多擇蓬萊欒家口港,兼取龍口港,登陸則為遼東庄河等地。
渡前,設海運指揮部,先行解放崆峒、長山諸島,控制渤海海峽。地方黨政發動群眾,籌措船糧物資。渡海之際,兵員眾多,船隻簡陋,風急浪高,然我軍民不畏險阻,同舟共濟。自八月下旬備渡,至十二月運竣,數萬雄師憑借木帆船,沖破海峽天塹,前仆后繼,決勝東北,在人民解放戰爭和新中國建立中榮立赫赫功勛。
蓬萊昔以“八仙過海”傳說聞名於世,今更以“八路渡海”壯舉永載史冊。英雄偉績,可歌可泣,立碑於茲,鐫文永志。
中共蓬萊市委
蓬萊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五月
碑文簡要記載了山東八路軍主力為實現黨中央戰略方針不畏艱險、渡海北上的主要經過和豐功偉績,闡明“立碑於茲,鐫文永志”的目的,表達了對英雄偉績的無比緬懷。
挺進東北先遣隊摸清情況
1945年8月24日,山東分局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致電膠東區黨委書記林浩,令其派出干部帶一部分部隊,以東北義勇軍名義,去東北了解情況和開展工作。8月26日,膠東區黨委從膠東軍區東海獨立團抽調兵力,組建了挺進東北先遣隊,呂志恆任司令員,鄒大鵬任政委。9月5日晚,先遣隊近120人乘兩隻大船從煙台起航,渡海去東北。6日晚,在遼東庄河縣王家島燈塔山登陸。登陸后,即奔襲后灘屯偽警察所,逮捕2名偽警察,解放了王家島。隨后,先遣隊於9日智取庄河縣城,在這裡站住了腳。經過實地考察,先遣隊發現蘇聯軍隊隻佔領少數大城市,廣大鄉村和中小城市均未佔領,於是利用大功率電台,立即將此情況匯報給膠東區黨委。9月9日,膠東區黨委所屬的北海地委又派出一支武裝小分隊乘木船駛抵旅順,開展工作。不久,林浩根據兩支先遣隊伍的匯報,致電中共中央和山東分局,匯報了膠東兩支先遣隊去東北開展工作的情況,並建議速派部隊和干部從海上去東北,以爭取時機,更好地完成支援東北解放區的工作。
海運指揮部籌備運兵
在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情況下,短時間組織調動大批部隊和干部挺進東北,組織工作十分繁重。山東分局書記、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指定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專門負責海運工作。9月10日,許世友趕赴龍口成立了海運指揮部,並擔任總指揮。中共膠東區黨委和膠東軍區千方百計配合完成海上運兵任務。為保証海運安全和供應,許世友指揮膠東軍區部隊解放了崆峒島和內長山列島,控制了渤海海峽,並在砣磯島設立兵站,囤積糧草,小型船隻在此更換大船轉運渡海部隊,海運部隊在此集結、避風和休整,形成了由山東向東北進軍的可靠海上通道。海上運兵最大的困難是缺乏運輸工具,膠東北部沿海地區承擔了船隻籌措、船工的教育與管理等工作,很多漁民主動支援漁船,爭著為部隊當船工和向導。膠東區黨委迅速動員數百萬群眾,夜以繼日籌集糧食和衣服,解決了渡海部隊急需的糧秣,天冷需要改換的冬裝,化裝渡海需要的便衣。為保証運兵東北戰備方針的實現,膠東軍民顧全大局、公而忘私,為部隊出征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我軍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略轉移
1945年9月19日,中央發出關於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的指示,要求山東主力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東及東北出動,華東新四軍(除第五師外)調8萬兵力到山東和冀東。20日,中央致電山東分局:發展東北,控制冀東、熱河,進而控制東北的任務,原則上要以山東的全部力量來完成,必須全力執行,越快越好。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山東分局全力以赴組織山東部隊和干部分批開赴東北。9月20日,山東分局派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蕭華率軍區機關及部隊1000余人渡海赴東北。隨后,從10月初到11月底,山東軍區先后分三批將主力部隊和基干部隊調赴東北,共計6萬余人。同時,山東分局抽調4000余名地方干部隨軍奔赴東北。開赴東北的部隊,除第一批部分部隊從陸路出關外,絕大多數部隊是從龍口港、黃河營和蓬萊欒家口等地運送過去的,這其中包括膠東軍區第五師2個團、第六師3個團及基干團等10個團的兵力。此外,膠東區黨委還抽調3000余名地方干部,在林一山的帶領下,隨軍前往東北。
在秘密狀態下,數萬八路軍部隊渡海北上的壯舉,開創了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略轉移的先例。膠東黨、政、軍、民在完成海上運兵這一重大戰略任務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