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1日09:04 來源:遼寧日報
核心提示
今年,遼河油田公司黨委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實施“兩組、兩制、兩育、兩責、兩考”的“五個融合”新機制,找准黨建與企業管理之間切入點、融合點,推動基層黨組織與管理組織雙融互促。推廣“黨建聯盟”“黨建+”新模式,打破單位壁壘、專業限制,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黨建引領、多方聯動、整體推進、協同高效的黨建共同體。
“五個融合” 推動2100多個基層黨組織沖鋒在生產一線
6月23日,遼河油田石油化工公司煅燒焦車間員工對下料斗進行調整,使其能精准控制下料量,解決了跳閘問題,降低了員工的工作強度和安全風險。這是通過“黨員活動日”活動,集思廣益解決的又一個難題。每周五下午,煅燒焦車間黨支部固定開展“黨員活動日”活動,所有當班的黨員對裝置區的各個區域進行衛生清掃、隱患排查、安全整改,同時召開黨員會,總結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並具體落實到人。煅燒焦車間黨支部把工作觸角延伸到生產經營最關鍵的環節,實現了黨支部建設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實現了政治指標和經濟指標的“雙達標”“雙過硬”。
遼河油田公司黨委積極推進基層黨小組與生產班組融合,打造基層黨組織與生產經營單元聯管聯建機制,推動黨支部委員與班組長全面覆蓋,推進黨組織功能與管理職能有機統一。“兩組”融合重塑了基層組織形式。遼河油田的採油單位黨小組覆蓋率由75.4%提高到100%,黨組織引領生產經營作用更加凸顯。
在“兩組”融合的基礎上,遼河油田公司黨委深化基層黨建制度和基層管理制度融合,建立健全規范有序的議事決策機制,構建黨建任務與生產經營任務共擔機制,完善黨組織議事規則、決策程序,落實執行和監督機制。“兩制”融合提高了基層治理水平。遼河油田沈陽採油廠黨委把支委會集體研究討論作為班站落實重要事項的前置程序,明確15條責任清單,形成黨支部總體協調,採油站承擔具體任務,書記、站長分層負責的工作格局。
遼河油田公司黨委積極探索黨員與員工融合培養新模式,推進黨員與骨干雙向發展,黨務干部與行政干部雙向培養。“兩育”融合有力提升了隊伍素質能力。遼河油田鑽採工藝研究院黨委圍繞提升黨員骨干科研攻關能力,建立“菜單式”精准培訓、“階梯式”項目制培養、“賽馬制”階段評價機制,4名優秀黨員成長為一級工程師。
遼河油田以黨建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融合為抓手,推動“一崗雙責”向基層拓展延伸。“兩責”融合增強了干事創業動力。遼河油田曙光採油廠充分發揮黨員在落實崗位責任制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設立優質注汽責任區、採油技師服務隊、“長壽井”培育黨員工程等78個項目,有效推動崗位責任制的落實,助推了全廠產量持續提高。遼河油田物資公司渤海儲運公司管材庫黨支部創新探索一站式服務工作模式,設立黨員信息咨詢服務台,為長期用戶固定一名黨員提供專屬服務,實現用戶滿意度和保供效率雙提升,管材庫的日均收發量比以往增加了近3倍。
遼河油田公司黨委還健全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推行黨員積分考核和全員績效考核相融合,構建黨建工作目標與業績指標一體化考核評價機制。“兩考”融合激發了黨員先鋒作用。遼河油田冷家公司採油作業二區黨總支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建立動態積分考核模式,將“微積分”轉化為大效益。上半年,作業區累計創效300余萬元,同步實現檢泵率降低2%、躺井率降低0.2%、油井平衡率提高13%的“兩降一提”良好效果。
在“五個融合”的引領下,全油田以紅旗黨支部為代表的2100多個基層黨組織沖鋒在生產經營第一線,3.2萬余名黨員戰斗在攻堅創效最前沿。
“黨建聯盟” 實現人才、技術、設施、經驗等資源相互賦能
“七一”前夕,遼河油田首個“大平台井”項目——雷72塊大平台轉入投產階段。遼河油田在前期的鑽井和壓裂施工過程中,多部門單位協調聯動,在雷72塊大平台實施“台長制”和“項目化”管理模式,實現了“管理平台化、組織一體化、技術集成化、作業工廠化”。今年初涉及平台建設的9家單位正式結成“黨建聯盟”。“黨建聯盟”將9家單位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聯盟成員之間經常一起討論,聚焦項目難點,統籌協調,集中攻關,形成了良性互動。”遼河油田高採廠總工程師、雷72塊大平台台長楊建平說,他們經常召開“黨建聯盟”碰頭會,一口氣能落實解決諸多關鍵環節問題,各部門負責人還能認領平台建設中的新問題。自從結成聯盟后,雷72塊大平台組成鑽井設計、反違章管理、固井質量等6支黨員突擊隊,術業有專攻的黨員們互學經驗、互鑒教訓、互傳理念、共謀思路、共提能力,共同打造一支業務過硬的“聯盟隊伍”。
別看大平台建設過程環節多、隊伍多,施工標准高,組織協調難度大。通過“黨建聯盟”,在人才、技術、設施、經驗等資源相互賦能,推進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雷72塊大平台項目建設實現了提質、提速、提效、提產。
這是遼河油田依托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探索“黨建聯盟”模式的嶄新實踐。在遼河油田,“黨建聯盟”可以是兩個單位之間的聯盟,也可以是在一個項目上多家單位共同組建聯盟,多種方式。
為加快遼河儲氣庫群建設,儲氣庫公司與油建公司、設計院、遼工公司等參建單位組建“黨建聯盟”,打破單位壁壘、專業限制,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效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和進度。雷61儲氣庫創下國內同批次儲氣庫中“四個第一”的紀錄,雙6儲氣庫擴容上產工程用時15個月,創下國內同等規模儲氣庫最快紀錄,圓滿完成了北京冬奧會天然氣保供任務,實現了“質、量、效、譽”全方位提升,儲氣庫公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黨建+” 聚焦生產經營,破解技術難題2600余項
在不斷的探索實踐過程中,遼河油田自上而下,各級黨組織的主體意識、主業意識、主角意識不斷增強,打造一批“黨建+”系列實踐載體,成為黨建工作促進生產經營的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手段,有力推動了各項指標不斷向好。
曙光採油廠曙四聯合站是遼河油田“航母級”的老聯合站,已經走過37年的發展歷程,基礎設施老舊、管理辦法過時已成為管理提升的難題。在“黨建+”引領中,全站黨員清晰了責任使命,制定整改方案,發動黨員、普通員工三人一隊、兩人一組開展大包干。實施黨員安全承包制,將13.7萬平方米場地和85名員工劃分給19名黨員承包,員工出問題,黨員被問責,增強了黨員責任感。僅用半年時間,這裡就從被動管理到自主安全管理,從排名倒數逆襲成全廠標杆,實現了油水達標有質量、安全環保有保障、經濟運行有效率、民生服務有質感的良好態勢。兩年來,曙四聯合站先后榮獲油田公司“優質低耗聯合站”“質量安全環保自主管理站隊”等榮譽稱號,黨支部也被評為遼寧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遼河油田“紅旗黨支部”。
曙四聯合站的轉變,只是遼河油田開展“黨建+安全”探索的典型案例之一。為進一步推動黨建與安全深度融合,遼河油田黨委將局處兩級領導班子的安全承包點與黨建聯系點合二為一,領導干部經常到承包點檢查、宣講,強化責任意識,促進問題整改。制定下發《“黨建+安全”管理提升指導意見》,採取推進自主安全管理示范創建,推進黨建“三基本”與QHSE基礎管理緊密融合,開展黨員“三無三講”崗位實踐活動等8項舉措,推動形成具有遼河特色的“黨建+安全”文化。
通過搭建“黨建+”“黨建聯盟”等實踐載體,遼河油田各級黨組織聚焦生產經營的難點、關鍵點立項攻關,破解技術難題2600余項。
遼河油田還積極探索紅旗黨支部與薄弱黨支部結對幫扶,各單位建立共建對子47個,從政治理論聯學、管理體系共建、崗位技能幫帶、工作業績比拼等方面攜手共進,推動薄弱黨支部全面達標。(本報記者 王雲峰)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