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謝永振:為民為村辦實事 興農興業筑理想

2022年07月21日08:24    來源:農民日報

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小王庄鎮東灣河村附近的205國道上,時常能看到一個騎著電動自行車、穿梭於田間地頭的靚麗身影,她就是東灣河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謝永振。這位今年31歲、村民口中的“謝主任”,已將4年的青春年華奉獻在沃野田疇。

作為天津市濱海新區小王庄鎮黨群服務中心的一員,在謝永振心裡,早將這個曾經的市級貧困村當成了自己的家鄉,她對村子周邊的河道、小徑如數家珍,談起村子裡的人和事,就像自家事一樣。

“爺爺開門,我們來看您啦。”日前,熟悉的聲音又在東灣河村90多歲的獨居老人祝壽考家門口響起。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謝永振又一次帶著燒雞、水果、速凍食品等物品來看望老人,這是她到村工作后“隔三差五”都會做的事。

“我們經常過來能讓家裡熱鬧不少,老人特別高興,洗洗刷刷、做頓家常飯這樣的事順手就做了。”一進老人家,謝永振就不停地忙裡忙外、囑咐個不停,她最放心不下的是老人的身體狀況,還要反復查看冰箱裡食物存放和家用電器使用情況。

“我是咱們村的黨支部書記,有什麼問題您隨時給我打電話。”

在謝永振心裡,始終堅守著“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的工作信條,“‘學史力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決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停留在文件裡,得絞盡腦汁為大家做實事。”謝永振說。

正是這股信念,讓她積極為全體村民補貼繳納醫療保險、為本村獨居老人安裝攝像頭、組織工人維修下水管道、在居民樓安裝防盜門﹔為了給一位單親母親辦理低保,謝永振連續5次上門為其辦理相關手續﹔還組織村“兩委”成員專門成立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伍,常態化幫扶和慰問獨居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

在謝永振和村黨支部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東灣河村先后獲得天津市濱海新區區級平安村、區級文明村榮譽,連續兩年被評為區級健康村和五星村。

然而謝永振明白,要讓鄉親們最終過上好日子,還是要把村裡的產業紅紅火火地做起來﹔隻有產業興旺了,鄉村才能振興、老百姓的日子才有奔頭。

東灣河村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小王庄鎮南四公裡處,是個隻有203位村民、耕地面積1101畝的“小村庄”。多年來村集體一直缺乏穩定收入來源。

2018年6月,在天津濱海新區國資委駐村工作組的推動下,村集體帶領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天津萬禾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全村除部分冬棗地以外的730余畝耕地全部流轉到合作社,並引入鮮食玉米和“西瓜紅”紅薯產業項目,成功注冊了“灣灣河”商標,實現了村民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

這也讓東灣河村民心心念念的“產業振興”有了抓手。

“今年春耕一共種了62畝鮮食玉米,其中有30畝水果玉米、30畝糯玉米和2畝彩甜糯玉米,都是‘一村一品’科技產業幫扶項目,人工除草、物理治虫、農科院專家隨時指導……品質上絕對有保障。”

提起村裡的鮮食玉米,謝永振滿是自豪:“今年播種在3月中下旬已經完成了,雖然雨水較多、土地潮濕,但春耕整體沒受太大影響。”

其實剛來東灣河村的時候,謝永振對玉米、紅薯等農作物的種植一竅不通,為了把村裡主要產業抓好,“就像重做了一回小學生,前一段春耕的時候我的神經高度緊張,村民凌晨四五點就起來干活,我也就跟著他們到地裡才踏實,能幫忙就幫點,幫不上就跟著他們學東西。”

為了提高鮮食玉米、紅薯的產量和品質,謝永振帶領村“兩委”成員多次找專家、種植大戶“取經”,引進了改良后的旋耕機,大大提升了鮮食玉米的出苗率。

記者發現謙遜的“謝主任”身上,早已沒了“小學生”的生疏,旋耕、施肥、播種、澆水、覆膜,她對一道道種植流程已經“輕車熟路”。

2021年10月,村裡的“訂單紅薯”收獲時恰好趕上罕見的寒冷天氣,謝永振與共建單位、愛心企業密切溝通,組織村民提高收獲、打包、配送等工作效率,“那些天真是嗓子都喊冒煙了,既要聯系幫扶單位、客戶代表到村子裡查看收獲情況,又要組織村民第一時間將紅薯送到客戶手中,當時就想著一定要避免紅薯凍壞在地裡,這可關系到我們的信譽和村民收入。”

現在正是決定鮮食玉米品質的關鍵時期,謝永振又“緊張”起來了。“我現在每天都密切關注長勢,今年要在包裝和推介上下足功夫,你看我現在既是‘抖音’主播,又是‘銷售代表’,一直在尋找企業、支部共建的機會拓寬銷路,現在我們村的產品在‘京鮮坊’社區團購平台、‘抖音’上都有了不錯銷量,‘彎彎河’品牌已經小有名氣啦。”謝永振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謝永振的帶領下,2021年東灣河村民土地純收入達到了800元/畝,是2018年的4倍左右,村集體也實現了40.77萬元的收入。(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韓嘯)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