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0日10:50 來源:陝西日報
白皙的皮膚、利落的馬尾辮、笑起來彎彎的眼睛……記者見到薛瑩時,感覺她的樣子和許多人印象中的女工有些不同。
薛瑩今年49歲,是中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際航空部件廠的鉚裝鉗工,在飛機制造業一線奮斗了30年,曾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道德模范”“最美奮斗者”等榮譽,還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十九大代表,全國婦聯第十二屆常委等。
身兼數職,薛瑩深感責任重大。“對我而言,榮譽不是壓力,而是鼓勵和肯定,是讓我更加自信前行的動力。”7月15日,在中航西飛俱樂部的一間會議室裡,剛從車間趕來的薛瑩,分享了她的故事。
1992年12月,19歲的薛瑩從西飛技校畢業,加入中航西飛國際航空部件廠,成為一名鉚裝鉗工。
“工具能搬得動嗎?她能堅持下來嗎?”“這麼白淨瘦小的姑娘,不會干不動就哭吧。”剛進廠當學徒時,體形瘦小的薛瑩經常讓車間的師傅們擔心。
為了盡快多學知識,成為能獨當一面的鉚裝鉗工,師傅們加班到幾點,薛瑩就跟著學習到幾點。
“姑娘,快回家吧。學徒不用加班,在廠裡待著也沒有加班費。”
“沒事師傅,我想再看看,多學習學習。”
很快,薛瑩對工作的熱情和執著打消了師傅們的顧慮,勤奮好學的她迅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鉚裝鉗工,並以精湛的技能贏得師傅們的信任和欣賞。
2000年,27歲的薛瑩“晉級”為班長。2005年,以她名字命名的“薛瑩班”成立。這是中航西飛第一個以工人名字命名的班組,承擔波音737-700垂直尾翼可卸前緣組件的裝配任務。對薛瑩來說,“薛瑩班”的成立不僅意味著肯定和鼓勵,更意味著期許。
波音737-700垂直尾翼可卸前緣組件長7.2米,位於垂直尾翼的前迎風面,由4段馬鞍形鏡面蒙皮對接裝配而成,直接影響飛行安全。帶著“我們中國工匠造出的產品要和國外公司的一樣漂亮”的信念,薛瑩和全體班組成員一起改進操作方法、工藝流程,大幅提升了波音737-700垂直尾翼月產量,保質保量交付了5000余架份優質波音垂直尾翼,贏得了美國波音公司的贊揚和信任。
薛瑩全身心扑在工作上,車間已成為她的第二個家。有時下班回到家裡,薛瑩的老公還打趣說:“快去把頭發裡的鋁屑抖抖,別吃到肚子裡。”薛瑩一邊笑著,一邊真的去衛生間抖抖頭發。
從學徒一步一步成長為班長,薛瑩明白,學徒最需要的是什麼,如何才能快速成長、離航空報國的理想更近。
“學徒就像我的孩子一樣,他們成長得越快,我們這個團隊也會越來越好。”在班組,薛瑩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多年來積攢的經驗和技巧,盡可能讓學徒們少走彎路。薛瑩還協助公司開展技能培訓,為公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技能精湛的鉚裝鉗工。
從2005年剛組建時隻有15人的小班底到如今40余人的大團隊,“薛瑩班”幫助一批批青年技工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也因此收獲“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全國工人先鋒號”等榮譽。
榮譽、掌聲讓薛瑩越干越有動力,越干越有信心。“我們每一個黨員都做好了,我們的黨一定會越來越好。”薛瑩說。
如今,薛瑩仍奮斗在飛機制造業一線,不過,和起初不同的是,她關注的領域更廣,要做的事情也更多了。
薛瑩認為,新時代的產業工人,應該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工匠。於是,她組織單位勞模,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的作用,通過對工具、工序、工藝規范的改進,節約人力和資源成本,讓工人們操作時更加得心應手,做出來的產品既有品質又有“顏值”。
一架飛機需要百萬顆鉚釘,每一顆小鉚釘,都關乎飛行安全。談及為新時代航空強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時,薛瑩的眼裡閃著光:“我願意和工友們做大飛機上的小鉚釘,用我們中國工匠的雙手打造出更多優質產品,讓世界享受‘中國制造’。”(本報記者 付玉瑋)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