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

“牛人”老郭,做好榜樣當好示范

2022年07月19日09:15    來源:青海日報

仲夏時節,綠“染”山野。

在一個寧靜的中午,記者走進具有“嶺上之鄉”之稱的海東市平安區洪水泉回族鄉,北嶺村村頭古榆樹下,幾位老人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閑聊誰是村裡最“牛”的人。

“我覺得是老郭,短短幾年,他從剛開始的‘初試牛刀’到如今‘牛勁十足’,這幾年變化最大!”。

“他自己富了還不忘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村裡的困難家庭增加了不少收入咧。”

……

老郭名叫郭付明,一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

這些年,愛“折騰”的老郭種過地、打過工、養過羊,靠著勤勞和一股子韌勁,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也為村裡人豎起了黨員示范新標杆。

在北嶺村廷軍養殖合作社內,這個皮膚略顯黝黑、身材高大的老漢動作嫻熟地往粉碎機填著麥秸,一旁的幫手拿鐵叉不斷運送麥秸,一會兒一大堆麥秸變成打包好的草料“面包”……打草料、喂牛羊、干農活,這是老郭的每一天。

“剛打的這些草料,夠喂半個月了。”老郭笑呵呵地說,以前都不敢想象能過上今天的這樣的好日子。全靠黨的好政策,這幾年發展種養殖產業,雖然忙一些,但在政策幫扶下,以前那種靠天吃飯的苦日子再也不會有了。

把鏡頭拉遠,更能看清老郭這些年的奮斗足跡。

2018年,洪水泉回族鄉在原有貧困戶全部脫貧基礎上,全鄉產業發展日漸壯大,北嶺村作為“非貧困村”,更是率先站在了鄉村振興新起跑線上。

“咱們黨員就是村裡的排頭兵,必須帶頭跑。如今,大家都脫貧了,村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了出去,我也不能閑著,得想辦法帶著留在村裡的鄉親們一起干點事兒。”這是老郭的承諾。

經過琢磨,一個大膽的想法在老郭腦海中產生——成立養殖合作社。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沒有經驗、資金不足、不懂技術,在眾多困難面前,老郭沒有膽怯、更不服老,一邊摸索怎樣提高經濟效益,一邊籌集資金擴大規模。擺在眼前的問題一個個解決,事業逐漸有了起色,僅僅花了兩年時間,廷軍合作社的牛羊數量就從剛開始的幾十隻發展到如今的上千隻。

合作社發展進入正軌后,老郭首先想到的是將村裡的貧困戶吸納到合作社務工。

郭增奎兩口子因為言語殘疾外出務工不便,日子過得緊巴巴,自從到老郭的合作社務工,每月增加了2000多元收入。

每到農忙季節,沙義嶺、永安、阿吉營等周邊幾個村近200名勞動力都在老郭的合作社上班。

“養給農民看,引導農民干,帶著農民賺”,作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老郭帶動越來越多的鄉親加入到牛羊養殖產業中來,不管哪家遇到種養殖難題,老郭都毫不吝嗇地免費教,將自己這些年的種養殖經驗傾囊相授,北嶺村“大戶”帶“小戶”產業發展模式也逐步成型。

隨著牛羊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飼草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老郭看准這一產業發展優勢,又嘗試起“種養結合”產業模式,率先帶頭流轉荒山荒坡和撂荒地,“代耕代種”玉米、燕麥等作物,這一做法不僅解決了村裡撂荒地整治難題,實現了國土空間綠化。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勝利閉幕后,北嶺村黨支部及時組織傳達會議精神,迅速在村裡掀起了黨代會精神學習熱潮。

老郭也一刻不停歇,忙著養殖種地的間隙,不僅積極參與學習討論,還當起了黨代會精神的宣傳員,逢人就講黨代會的惠民好政策。

聊起學習的收獲,老郭滿臉歡喜地說:“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的!這不,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到,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促進農牧業穩產提質、農牧民穩步增收。這些政策都是為了我們農民增收致富,發展產業咋能沒信心呢!”(本報記者 陳俊)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