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

黨建亮品牌 村村產業興 

——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以“黨旗引航”黨建品牌聚合力促發展

2022年07月19日08:31    來源:農民日報

7月初,記者走進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西長發鎮和平村,隻見一望無際的太陽能電池板整齊劃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是黑龍江省‘百大項目’之一——通威綏化100兆瓦‘漁光一體’光伏發電項目,今年1月如期完成計劃建設任務,現在已經成功並網發電了。”和平村黨支部書記高福剛言語間滿是自豪,這個項目就是他引進和平村的。

和平村的光伏發電項目,是北林區發展“黨旗引航”特色黨建品牌的一處縮影。自今年以來,北林區委部署全區以“黨旗引航”品牌為抓手,突出黨建引領功能,在城鄉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示范框架,開拓鄉村振興新格局。

頭雁領著飛 振興不迷航

“我就是想給村裡干點實在的事。”看著路邊的太陽能電池板,高福剛又回想起兩年前自己初來和平村時的場景。2020年,高福剛通過遴選,從綏化市水務局來到和平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初入和平村,“迎接”高福剛的是170萬元的村級債務和軟弱渙散的村“兩委”班子。一上任,高福剛就橫下了心,要讓和平村“變個樣”。來和平村不久,高福剛就開始忙著給村裡修路,搞綠化、美化工程,引進產業項目……在這個新來的書記帶動下,村干部的積極性被帶動起來,村“兩委”班子凝聚力逐步增強。

“現在這個光伏發電項目主要是靠管理費用給村裡帶來增收。我們下一步還要開發它的潛在價值。未來打算在西長發鎮建光伏基地,基地范圍從和平村一直到東達湖村。同時還要開發基地的旅游功能,做到‘三產’融合,讓村民從中受益。”說起和平村未來的發展規劃,高福剛躊躇滿志。

在北林區,還有不少像高福剛一樣的農村示范帶頭人。近年來,北林區開展“頭雁隊伍提升”行動,選優配強農村帶頭人隊伍,加大人才回引、留用和培養力度,建立域外能人工作台賬。今年公開招聘45名大學生到村(社區)任職,並同步建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儲備庫,目前進庫人員已達540名。對全區村(社區)黨組織和書記實行星級評定管理,實績突出、符合條件的現職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可按照5%比例提升在崗和離任待遇。“兩委”班子成員換屆后,平均年齡較之前下降了6.6歲,高中及以上學歷人員佔比73.6%。

此外,全區向重點幫扶村和鄉村振興重點村選派工作隊52支,並選派13名年輕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對全區680名村黨組織委員進行崗位大練兵,組織21名鄉村治理能人參加國家開放大學學歷提升教育,在創業興村黨支部儲備青年人才中擇優發展黨員95名。

“五型”展風採 增收致富忙

走進北林區東富鎮腰房村毛蔥試驗田,一壟壟毛蔥迎風搖曳。

“腰房村地處城鄉接合部,有種植蔬菜的優良傳統,我們要把這裡打造成城市的‘大菜園’。”腰房村黨支部書記房立志告訴記者。

今年年初,村委會主任杜鳳林外出考察,尋找一種產量高、經濟價值高、適合在腰房村種植的蔬菜。“毛蔥的產量高,一畝地能產1.2萬斤左右,還耐儲存,市場銷售也好,除了國內市場,還可以遠銷到俄羅斯、韓國,適合在村裡大面積種植。”杜鳳林說。

“按照目前毛蔥的市場價格,一垧地扣除成本后還能穩掙10萬元,收獲完還可以種植一季秋白菜,又是一筆收入。”杜鳳林掰著手指一筆筆算起了賬,“最初打算引進毛蔥的時候,收入都是預估出來的,村民們不買賬,所以還是得先讓大家看到實際效果。”杜鳳林回憶道。為了讓村民信服,杜鳳林聯系村中另一名黨員陳福生,先在村裡種3畝試驗田,讓村民親眼見到毛蔥的收成后,再在村裡大面積推廣種植。房立志告訴記者,腰房村毗鄰果菜批發大市場,商貿物流發達,可以“買全國賣全國”。“我們村的農產品品牌就叫‘雄心’牌!”房立志雄心勃勃地說。

“腰房村是北林區擦亮‘黨旗領航’品牌、打造‘五型’黨建示范群體的一個范例。自年初以來,我們在全區城鄉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典型示范框架,打造‘五型’黨建示范群體,推動各領域基層組織分類示范、梯隊進步,使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全面提升。”北林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五型”黨建示范群體中,鎮企村企共建型黨建示范群體以張維鎮、三井鎮、興福鎮等鎮村黨組織為核心,服務“吃配”龍頭企業、推進配套產業升級、實現村企共同發展﹔產業集群型黨建示范群體重點發展水稻深加工產業、水稻良種繁育產業、水產養殖產業,突出產業集群優勢,推進鄉村產業升級,實現集群發展﹔生態宜居型黨建示范群體圍繞發展觀光農業和宜居鄉村建設,推動鄉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實現天更藍、水更清、人民群眾更幸福的發展目標﹔商貿流通型黨建示范群體圍繞城市發展和民生保障,重點發展特色商品生產、交易、流通集散地,形成“買全國賣全國”態勢,打通服務城市外向型發展的便捷通道﹔區域特色型黨建示范群體圍繞地標性農產品和良種繁育品牌發展,提升傳統地標性農產品標准,突出地域品牌建設,形成“寒地黑土”品牌統領下各具特色的區域原產地農產品優先發展態勢。

村企共發力 鄉村換新顏

近日,記者來到北林區雙河鎮西南村稻田公園,漫步園中,微雨蒙蒙,燕子翩翩,平滑如鏡的稻田內,天光雲影,變幻如畫。夏日的西南村,可為游客提供賞花、採摘、品嘗農家飯菜等多種特色體驗項目,讓人流連忘返。

西南村位於綏化市區東北部,距市區35公裡。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41.7萬元,集體積累達到300萬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萬元。

2016年,西南村黨組織與濱北正大農業集團合作,由濱北正大農業集團出資3000余萬元,整合750畝土地聯合打造現代農業文化產業基地。該基地引入現代化種植技術,在稻田內養殖鴨子、河蟹、魚,實現種養結合,將可追溯綠色有機水稻種植項目擴展到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親子樂園等於一體的稻田公園。經過多年發展,稻田公園如今已形成以稻田種養結合為主體,融合旅游觀光、農事體驗、農耕文化宣傳、健康養生田園等多項功能的生態旅游型現代農業種植產業園。在精心打造稻田公園的同時,正大農業集團還幫助西南村農戶打造集飲食、住宿、觀光於一體的“農家樂園”,拉動美麗鄉村建設,帶動旅游和扶貧工作共同發展,讓企業和農民雙贏。

“近年來,西南村黨組織依托‘黨旗引航’黨建品牌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發展綠色水稻產業鏈,不斷吸引本村及周邊村屯創業人才向西南村回流和集聚,形成了集農業機械加工、糧食收儲、餐飲娛樂、文化旅游等產業一體化發展的村企共建型經濟發展模式。”雙河鎮黨委副書記、西南村黨總支書記武延輝介紹。

如今的北林區,村富、景美、人和睦。在黨建引領下,全區綜合區位、產業和文化優勢,重點發展雙河鎮西南村稻田公園、興和鄉民族村寨,太平川鎮西太平村月亮灣、新華鄉漁釣,永安鎮半截塔濕地以及四方台鎮三線、張維鎮紅都拉山、東富鎮綠之源生態園、東津鎮金龜山庄等由村黨組織領辦的鄉村生態產業,探索出一條黨建強、環境美、文化興的生態宜居型鄉村振興之路。(岳海興 蔣寶棟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偉林)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