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9日08:28 來源:《工人日報》
35歲的胡珂,絕大多數時間都與古籍相伴。
從發掘選題與作者、商討典籍整理計劃,到推進立項、編輯加工作者提交的稿件,再到跟進出版流程、后期宣傳維護等,胡珂的日常工作貫穿古籍整理出版始終。10余年的歷練與沉澱,讓胡珂逐漸在中華書局成長為一名專業功底扎實、具備良好溝通表達和團隊管理能力的優秀年輕骨干人才。
“像又讀了一輪大學”
“我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的中國古代史專業度過了本科和碩士階段,經過7年的學術訓練,逐漸明確了個人職業方向,即希望為中國古代文史學術的研究、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播貢獻力量。”
中華書局是中國古代文史專業出版重鎮,成為胡珂求職時的首選。研究生3年級時,她一邊寫畢業論文,一邊到中華書局歷史編輯室實習。2011年,她通過考試,正式入職中華書局,成為一名負責學術著作和古籍整理出版的編輯。
初入行業的幾年,胡珂感覺“像又讀了一輪大學”。她發現要審讀加工古籍或學術著作稿件,僅靠在學校儲備的知識還遠遠不夠。從事古籍整理出版的編輯大多出身於中國古代文學、歷史、文獻學等專業,有較強的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和繁體字的讀寫能力。此外,還要對版本目錄學、校勘學等領域有基本了解。在處理具體古籍整理稿件時,也時常會遇到不熟悉的知識,還需有檢索查詢工具書、數據庫,迅速了解相關領域知識的能力。
中華書局給新入職的員工安排了資深編輯當導師。“我的導師是文獻學專家、中華書局編審許逸民先生,他當時剛出版了一部系統介紹古籍整理理論和具體工作方法的專著《古籍整理釋例》,這本書我至今仍經常翻閱。”
憑借謙虛謹慎的心態和積極進取的求知欲,胡珂堅持了下來。“我很幸運地一開始就在中華書局歷史編輯室當編輯,努力做好中國傳統經典的研究、整理、出版工作,於我來說,是多年學習后回報社會的自然選擇。”
青春獻給“二十四史”
胡珂所在的中華書局歷史編輯室(二十四史修訂辦公室),主要業務是中國古代史部相關文獻典籍的整理出版,以及國家出版基金重大項目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的出版。
修訂本是原點校本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延續,通過全面系統的復核校訂,解決原點校本存在的問題,形成一個體例統一、標點准確、校勘精審、閱讀方便的新的升級版本。從2013年第一種修訂本《史記》出版以來,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至今已經出版11個品種,繼續高質量地完成剩下14種史書修訂本的出版工作,是胡珂和她的團隊的首要目標。
古籍整理出版的周期長、標准高、要求嚴,10年青春獻給“二十四史”,但胡珂覺得:“隻要是為自己相信有價值的事情奮斗,無論什麼年紀,都會有一種‘青春’的狀態。”
除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修訂工程,胡珂帶領的歷史編輯室還有《資治通鑒》修訂項目、《新輯宋會要》《三朝北盟會編》等重要典籍的整理出版工作,這些工作也同樣重要和艱巨。在統籌安排編輯室的各項工作之余,胡珂還為不少古籍整理和學術著作擔任過責任編輯。近5年來,獨立責編的《王安石年譜長編》《皇宋中興兩朝聖政》《遼史探源》等書多次獲得行業獎項。
要有終身學習的准備
每年寒暑假,中華書局都會有文史專業的學生來實習,了解從事編輯行業的工作狀態。
“一些同學選擇編輯行業時,以為編輯隻需要與書稿文字打交道。”其實古籍整理編輯需要經常與作者溝通以便處理好書稿,也要與校對、出版、發行等部門同事做好配合,甚至還需要直面讀者的提問。胡珂說:“從事這項工作要有終身學習的心理准備,一邊吸收知識,一邊產出成果,這樣才能不斷成長。”
近年來,古籍數字化工作也在不斷推進。中華書局成立了專門從事古籍整理數字化的古聯公司,建設的“中華經典古籍庫”囊括了眾多正式出版的古籍圖書。數字化成果還有古籍自動標點系統技術、編輯在線培訓服務等。如今,古籍編輯的日常工作中經常使用古籍整理數字化的各種成果和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古籍編輯整理的作品成果,也成為數字化工作的數據基礎。
“10多年來,我切身感受到古籍數字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很多公立機構所藏的古籍版本圖像都在網上公開,這為古籍研究和整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胡珂說。
未來,胡珂希望有更多機構參與古籍數字化工作,也希望有更多優秀的年輕人認識到古籍整理工作對學術界的價值以及對自身學術研究的促進作用,積極參與到古籍整理工作中來。(本報記者 周子元)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