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

白馬湖村的“拉纖人”

——記江蘇最美基層共產黨員蔣貴清

2022年07月18日08:59    來源:新華日報

  7月8日中午,金湖縣白馬湖村劉元標家,一隻隻裹上紅泥的咸鴨蛋被仔細放進泡沫盒,即將快遞到食客手中。像這樣的咸鴨蛋,劉元標一年能賣出20萬枚。和劉元標一樣,從湖上漂泊到上岸安居、從單一化的捕撈到粗放式養殖,到精細化種養再到“農旅+電商”的多元增收,是20多年來眾多白馬湖村漁民生活變遷的共同路徑。

  坐擁3000畝農田、3萬畝水面的白馬湖村,原是一個居住生產高度分散的漁村。佔全村一半人口的漁民分散在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黎城湖等七個湖畔,生產區域跨越江蘇、安徽、山東三省以及金湖、洪澤、高郵等七縣市。盡管生態資源豐厚,白馬湖村卻曾是人均負債1萬多元的貧困村。

  “漁民收益低,很大程度是受單一化捕撈、無序養殖這種‘看天吃飯’生產模式影響。”2001年,蔣貴清上任白馬湖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漁民轉變生產觀念,從單一養殖向立體養殖、從粗放養殖向網箱養殖轉型。秉持著打造白馬湖生態品牌的理念,蔣貴清先后注冊了“白馬湖大閘蟹”“白馬湖甲魚”等37個商標,無償提供給本地漁民和合作社使用。同時他帶領1200多名漁民先后成立了17個合作社,社員人均年增收1.2萬元。“就拿2008年成立的‘神鮮蜆子’合作社來說,我們當時一共有130多戶漁民加入,養殖的蜆子出口到日本、韓國,一年毛利潤至少30多萬元,要不是合作社,哪能有這個規模?”村民王長愛頻頻感嘆。

  2005年,洞察到旅游興業富民前景的蔣貴清,發動在鎮裡開餐飲店的村民董財寶一家帶頭回村經營水上餐廳。“大到擔保貸款、裝修風格,小到起菜名,蔣書記都處處協助。沒有他,我不知要走多少彎路。”開業當年,董財寶的餐船就收回了成本。

  有了成功模板,蔣貴清召集經驗討論會,大力推廣這一致富新路,不料當場就有人狠狠拍了桌子。“你叫我們漁民開飯店可以,可要是沒有客人虧了本,誰貼錢給我們?”白馬湖桃花島漁民王彥山對這場爭執記憶猶新,“我以為蔣書記會退縮,哪想到他那時當著眾人的面就打了包票。”第二天,蔣貴清帶著漁民前往南京江心洲學習取經,並立下規定,菜品要定價公道,全部採用湖內新鮮食材,后來還把廣告打到了縣城公交車上。“不瞞你說,我當年的利潤就超過10萬元。我和書記一起,把桃花島12戶人家全帶動發展成漁家樂、民宿,這碗‘旅游飯’是越吃越香。”王彥山說。

  “你是漁民的女兒,很多叔叔嬸嬸還沒脫離貧困。幫他們致富,你身上有責任啊!”2014年,蔣貴清給在南京從事銷售代理的女兒撥去電話,反復動員她回鄉從事電子商務,希望她為村民講授電商運營技巧。如今,全村有一半以上村民“觸網”,不同年齡段的村民各司其職——60歲以上的老人在家粗加工、打包﹔中年村民養殖、採摘﹔90后和00后作為電商經營主力軍打理網店。白馬湖村累計發展的143家電商,年銷售額達1.2億元,實現了全民參與、全民獲益。

  “我要用畢生精力,當好白馬湖村這條大船的‘拉纖人’,讓村民不失業、不減收,致富路上一個不掉隊。”蔣貴清說。(本報記者 張莎沙)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