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分享

謀創新發展 促龍江振興

本報記者  郝迎燦  張藝開

2022年07月18日15: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中共黑龍江省委組織部 黑龍江省統計局
  底圖:東方紅林區大木山濕地風景如畫。
  王傳利攝(人民視覺)

位於祖國最北端的漠河市迎來旅游旺季,北極村景區單日游客接待量逾萬人次﹔我國最北高鐵哈伊高鐵鐵伊段施工正酣,全線進入架梁施工階段﹔熱浪滾滾,在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水壓機鍛造廠,10米多高、燒得通紅的實心鋼坯正被鍛壓成型……盛夏時節,黑龍江省新潮涌動,一片生機勃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從三江平原到鬆嫩平原,從小興安嶺到鬆花江畔,奮進的號角砥礪人心,振興的步伐鏗鏘有力。

抓好糧食生產

護好黑土耕地

“手機直連天上地下,田間的葉齡診斷指導咱按需灌排,天上的衛星和無人機精准防治病虫草害……”看完手機上的遙感圖,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種植戶陸向導又展示起他新買的衛星平地機,“家裡的‘鋼牛鐵馬’能無人作業,精准省力。”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調研時指出,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殷殷囑托,猶在耳畔。無人插秧、智能葉齡診斷、智能控制灌溉……七星農場正全力發展智慧農業,今年,農場的大型水稻種植地塊——萬畝大地號將實現全生產環節無人作業。

七星農場是黑龍江省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糧食總產量去年達到7867.7萬噸﹔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9%,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8%。

糧食生產的根本在耕地。黑龍江省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擁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佔整個東北地區的56.1%。

如何保護好黑土地?“旱災、澇情、病虫害,都是咱關注的重點。”騎著自行車,雙鴨山市寶清縣夾信子鎮夾信子村的網格田長李淑艷正在巡田,她負責巡護1892畝耕地,從春播到秋收,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要第一時間制止。

今年3月1日,《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正式施行。目前,圍繞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保護目標和任務,全省落實七級田長338萬余人,壓實黑土耕地保護責任,形成全覆蓋、有分工的監管機制。

“省委省政府成立黑土耕地保護推進落實工作小組,把黑土耕地保護作為考核‘指揮棒’,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市(地)級考核重要內容,將黑土地保護列入現代農業發展的十二項工程之一重點推進……”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龐海濤說,黑土地保護硬舉措不斷落實。

值得一提的是,黑龍江省因地制宜探索出黑土地保護利用“龍江模式”和“三江模式”,二者被列為《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黑土地保護主推技術模式。去年,黑龍江省落實保護性耕作面積2586萬畝,同比增長94.4%,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02%。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帶動農戶增加收入、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組織形式。“黑龍江省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深入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加快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龐海濤介紹,到2021年底,全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15.67萬個,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47億畝,全程托管服務面積達到2042萬畝。

深化改革創新

優化營商環境

“很難過,但不灰心。”2016年,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干部“全體起立”公開競聘,“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成為選人用人常態,時任集團公司資產財務部部長助理的周金波留任失敗。

“肯干會干,機會無處不在。”一年時間裡,周金波早來晚走、苦練內功,又同樣通過競聘,晉升為集團鑄鍛鋼事業部總會計師,“這幾年,集團高層的會議上,年輕面孔越來越多。”

“公司曾於2014年到2016年連續虧損,我們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業績實現一年扭虧、兩年翻番、三年跨越。”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介紹,公司近5年研發投入年均增長28.76%,累計承擔國家重點科研任務28項,通過進口替代為國家節省大量資金。

以改革為動力,以創新為靈魂,黑龍江省全面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今年一季度,全省裝備工業增加值增長21.5%。

“在省市科技部門大力支持下,企業研發投入一直在持續增長,安天已經連續6年研發投入佔比超過50%。”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新光說,該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建立了校企人才培養聯動體系,今年簽訂了全面共建協議,進一步聯合培養工程博士。

2015年以來連續實施三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深化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入企服務、組建一批全鏈式創新聯合體……截至2021年底,黑龍江省高新技術企業達2738家,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52.9億元。

同時,黑龍江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高質量發展蓄勢添能。通過取消、下放、委托和屬地化管理,黑龍江省級行政權力事項進一步壓減,由2016年的2899項壓降至目前的992項。

大慶市通過承諾制實施,壓減現場踏查等原審批環節64個,減幅達10.1%,由原來的“先審核、后踏查、再發証”改為“告知承諾、當場發証、事后踏查”。“以往的審批時限要15個工作日,如今即來即辦。”大慶銘德醫院有限公司總經理車平說。“據統計,承諾事項的法定辦理時限壓縮了75.5%,實際辦理時限壓縮了45.7%。”大慶市營商環境局局長張海軍說。

“截至目前,黑龍江省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8.2%,市縣級達到90.1%。”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相關負責人說,“全省市場主體由2016年的193.5萬戶增加到現在的291.2萬戶。”

踐行“兩山”理論

補齊民生短板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時,第一站就來到伊春。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怎麼樣,林區生態保護怎麼樣,林場職工生活怎麼樣,總書記一直牽挂於心。

“游客越來越多,林場為咱建新房屋、修廁所,提升了接待能力,一年收入10多萬元。”在上甘嶺林業局溪水林場分公司退休職工劉養順帶動下,林場農家樂有了24家,連成“溪水農家院一條街”。

堅持生態立市、旅游強市,伊春全市近5年累計接待游客650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2021年,伊春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別同比增長5.1%和15%。

林下食品、中藥產品、北沉香工藝品……走進伊春市生態經濟開發區規劃展示廳,“林字號”商品琳琅滿目。“北沉香原料鬆明子,以往用作引火廢料,如今變廢為寶。”眼前木雕千變萬化,惟妙惟肖,伊春市委書記隋洪波介紹,全市目前有200余家木藝企業,開發出近千種木藝產品,木藝文化產業帶動上萬人就業。

護好綠水青山,才能做大金山銀山。“我們建立了三級林長制體系,通過森林撫育、儲備林基地建設、有害生物防治等舉措,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迅速優化和提升。”伊春森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李忠培介紹,“3年多來,伊春林區活立木蓄積量年均增長10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保持在87.61%,總蓄積達到3.36億立方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的獨特資源和優勢,推進寒地冰雪經濟加快發展。黑龍江“多輪驅動”,“冰天雪地”向“金山銀山”加速轉化。

鑽地探頭隆隆作業,在黑河市寒區試車高新技術產業園,紅河谷汽車測試股份有限公司的“黑河全季節測試基地項目”施工正酣。“明年投入使用后,這裡將成為業界領先的低溫反季節汽車測試基地。”公司總經理趙鑫宏說。

從“冷資源”裡挖掘“熱產業”,黑河市已建有8家寒區試驗企業、16個試驗場地,24戶車企自建的專屬試驗基地。據統計,上個冰雪季,試車經濟為當地直接創造收入1.7億元,間接帶動服務收入4.3億元。

黑土孕新機,發展惠民生。2021年,黑龍江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2017年增長6200元和5224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黑龍江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我們要繼往開來、開拓進取,聚精會神謀發展,全力以赴促振興,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不負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不負3100多萬龍江人民!”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8日 09 版)

(責編:陳羽、任一林)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