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8日15: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盤錦市是我國水稻重要產區。圖為稻田上,風力發電機整齊地排列著。 |
拼搏實干 爭當先鋒
本報記者 劉佳華
夏日裡,走出一家科研院所,沈陽高新區管委會科技發展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顧不上擦汗,就又敲開一家科技型企業的門:“技術攻關有沒有卡點?政策上還需要什麼支持?人才方面有哪些需求?”
科發辦主任路春介紹,他們負責統籌開展沈陽高新區、沈陽渾南區的科技創新工作,每天奔走於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今天上午,我們走訪企業得知技術攻關需求,立即聯系了5家科研院所,下午就為他們進行對接,爭取促成實質性合作。”
為啥這麼急?“時不我待呀!建設創新渾南,我們得干出實績。今年以來,我們部門連續獲得了3期‘駿馬獎’。”路春說。
推動振興,爭當先鋒。去年底,沈陽在全市開展“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以“晒成績、賽貢獻”為主題搭建比拼實績平台,引導全市上下迅速干起來、跑起來、沖起來。
搭建比拼擂台,各單位妙招迭出,“駿馬獎”正是渾南區的創新。渾南區委書記閆佔峰介紹:“我們每月根據負責人述職進行評分,對先進單位頒發‘駿馬獎’,在干部選拔推薦、評先評優、績效激勵等方面重點傾斜。”
拼搏實干,氣象一新。時任法庫縣依牛堡子鎮黨委書記的趙志新說,專項行動開展后,鎮裡干部7天時間走訪了30多家企業,認真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終於補齊了產業鏈。
評先進,靠實績﹔當先鋒,有動力。趙志新如今已提任為遼寧法庫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現在大家都在努力,相信沈陽一定能在東北振興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先鋒。”
基層鬆綁減負 治理賦能增效
本報記者 胡婧怡
夏日晚風輕拂,樹影搖曳。大連市西崗區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區林茂街20號樓的庭院燈下,街坊們圍坐一圈,搖著蒲扇,嘮起家常。
去年,圍繞安裝庭院燈這件事,街道、社區先后組織了6次小巷議事會,安在哪、什麼樣、錢誰出,充分討論,居民代表、產權單位、轄區人大代表等都來參加。
基層社會治理事關群眾生活幸福。近年來,大連市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制定《大連市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通過143項務實舉措為基層減負賦能增效。
林茂社區黨委書記郭志英最先感受到的變化,是現在可以說“不”了。“以前不管社區有沒有匹配能力,上面派下來的活都得硬著頭皮完成。實施社區工作准入制度后,清單之外的工作,社區有權說‘不’,社區工作者有更多精力投入主責主業。”郭志英說。
大連建立鄉鎮(街道)權責清單,明確條塊權責關系和事權邊界,建立職責准入制度。未經黨委和政府統一部署,區市縣直部門不得將自身職責范圍內的行政事務委托或交由鄉鎮(街道)承擔。
為基層工作人員鬆綁減負的同時,大連向全市928個村和743個社區選派3000余名干部,為鄉鎮、街道增加行政事業編制1500人,並以制度形式把綜合管理、統籌協調、應急處置的事權下放到基層。
“現在,基層‘吹哨’有人聽、有回響,居民滿意度提升了。”郭志英說。目前,社區已調解鄰裡矛盾、解決各類民生問題230余件。
“大連將加大向基層放權賦能減負力度,讓基層說話底氣足、干事腰板硬,從而真正讓老百姓難事變喜事。”大連市委主要負責人說。
昔日一煤獨大 如今百業興旺
本報記者 劉洪超
阜新市清河門區雙子山的青翠山間,一座座巨型風車迎風轉動,光伏電站則在荒灘上整齊排列。近年來,阜新因地制宜,“追風逐日”,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截至2021年底,阜新市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38.6萬千瓦,佔全市發電裝機規模的63.7%。”阜新市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張萌說。
阜新,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然而隨著煤炭資源枯竭,阜新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
如今,阜新實現了從“黑”到“綠”的華麗轉身,全市煤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34.2%下降到2.3%,徹底改變了一煤獨大的局面,新能源、綠色食品、高端裝備、精細化工等產業茁壯成長,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八成。
在阜新市海州區智能無人系統產業基地內,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測試一台台各種用途的無人機。“政府給予政策、資金、人才及服務等全方位支持,讓我們在阜新扎下了根。”回國創業的奧瑞思智能科技公司總經理李濤信心滿滿。
以氟化工、煤化工為基礎的醫藥化工產業在阜新蓬勃興起。其中氟化工園區累計入駐企業48戶、實現年產值40億元﹔大唐煤制氣項目,帶動10個中下游項目落戶煤化工園區,年產值達到14.2億元。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化石戈谷子種植合作社,有機肥和農家肥替代了化肥,生物殺虫燈替代了農藥,小雜糧做成了大產業。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阜新吸引雙匯、魯花、伊利和正大等知名企業落戶。
“物阜民豐,煥然一新。”阜新市委主要負責人說,“阜新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由‘試點’到‘示范’的提速升級。”
濕地紅海灘 城市新名片
本報記者 胡婧怡
進入盛夏,盤錦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景區內,連綿的翅鹼蓬猶如紅色的地毯,由岸邊織向大海。
“這些年,不僅紅海灘越來越紅了,偶遇丹頂鶴的機會也增加了。”閑下來的時候,盤錦市民李女士都會到紅海灘轉一轉。
盤錦地處渤海最北端,是遼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帶,河海交匯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大面積的濕地灘涂,使盤錦成為一座被輕輕放在濕地上的城市,全市境內分布各類濕地面積24.96萬公頃,城市濕地率達60.84%。
“盤錦的濕地資源是先天稟賦,但也離不開后天保護。”盤錦市林業和濕地保護管理局副局長侯軍說。盤錦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發展戰略,持續強化濕地保護管理和生態修復,讓濕地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
近年來,盤錦推進“退養還濕”工作,累計拆除養殖設施池塘580個、池塘閘門2000個,先后恢復濕地8.59萬畝,恢復自然岸線15.7公裡。濕地生態修復、濕地生態補水、濕地保護能力建設等一系列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有力保護了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
“在盤錦,很多小學生都知道丹頂鶴、黑嘴鷗、斑海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盤錦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主任李玉祥說,現在市民經常偶遇的丹頂鶴,就是近年來開展人工繁育野化工作的成果。
濕地與城市共生、共興、共融。目前,盤錦濕地保護面積達12.4萬公頃,自然濕地保護率達57.27%。在盤錦分布的477種野生動物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54種,每年在盤錦遷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鳥超過100萬隻。
改革不停頓 開放不止步
本報記者 辛 陽
“169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因科瑞斯藥業副總經理歐陽感激地說,今年2月份企業面臨流動資金周轉困難,遼寧自貿試驗區營口片區主動引導企業到“三貸”中心線上平台注冊並發布融資需求,使企業以優惠利率獲得貸款。“政府還提供貸款貼息補助,降低我們的融資成本。”
據了解,自今年2月“三貸”中心啟動以來,給區內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提供銀企對接通道,短短5個月,已為66戶企業解決12.1億元融資需求。
渤海海岸畔,遼河入海口。作為全國重要的港口城市,營口港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個港口通航。2017年4月,遼寧自貿試驗區營口片區挂牌成立,並以“企業需求+專業創新部門+國家省市業務指導+咨詢機構”為制度創新體系,5年間已累計形成505項創新政策、226項創新案例。
“不動產抵押注銷再登記無縫辦理”是營口片區的創新。目前,營口片區已為29家企業爭取7.01億元銀行續貸資金,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672.7萬元,有效降低企業在辦理銀行續貸業務方面的資金成本。
在轉型中發展,在創新中提升,在克難中求進,營口的銳意改革讓企業嘗到了“甜頭”:船舶滯期費用從平均3.2萬美元降低到1.8萬美元﹔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備案辦理時限,由2個工作日縮短到2小時﹔“拿地即開工+驗收”,土地挂牌和建設項目審批同步推進﹔“一章辦理”“60証合一”……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5年來,營口片區迎來長足發展。2021年,營口片區規上工業產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稅收、總固定資產投資、開工項目數量分別是挂牌前的2.8倍、7.4倍、4.5倍和6倍。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6日 07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