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

助力逐夢“聚變”

——記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九室黨支部

2022年07月14日08:52    來源:安徽日報

1.2億攝氏度、101秒,1.6億攝氏度、20秒!去年5月,位於合肥“科學島”上的“人造太陽”實現新突破,創造新的世界“放電”紀錄。

令世界矚目的紀錄背后,同樣凝結著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第九研究室的貢獻。作為一個兩年前成立的新部門,九室承擔著依托EAST核聚變實驗裝置,研發適用於聚變堆的先進關鍵診斷、開展高水平物理研究等重任。

圍繞科研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科研。成立之初,九室黨支部將黨建工作和科研業務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實,有力促進工作全面發展。

“支部40名黨員中有29名博士、23人副高以上職稱。”九室黨支部書記劉海慶介紹,為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利於開展黨建和科研工作,支部按照科研課題組劃分,將支部分為四個黨小組,每個黨小組除配備一名支委,還設置一名黨小組長,以此增強黨支部的組織力,吸引科研人員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目前,已發展1名預備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

黨建融進來,科研活起來。黨支部積極發揮在科研活動中的戰斗堡壘作用,通過召開支部黨員大會、一對一談心談話和組織生活會,打造思想統一、目標同向、黨政融合、團結協作的堅強戰斗集體。

平時的黨員教育中,黨支部創新方式方法,組織黨員參加研究所黨委的“黨建課堂”、研究院的“大講堂”,利用中科院繼續教育網、黨支部微信群“每周一言微課堂”等多種平台,開展紅色基地實地學習、主題黨日活動等活動,使黨員的組織生活形式多樣化、內容多彩化、活動經常化。

圍繞“強組織、增活力”主題,黨支部策劃黨員與科研深度融合系列學術活動,持續舉辦“我的十四五”系列學術報告,安排黨員科研骨干開展“EAST裝置雜質診斷和行為研究”等系列報告,促進一線科研人員相互交流學習,深受科研人員歡迎。

科研有難關,黨員當先鋒。黨支部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等載體,引導黨員走在前、打頭陣。支部書記劉海慶聚焦“卡脖子”技術和部件國產化,帶領團隊開展集中攻關,打破了進口產品的壟斷,推動幾十項診斷技術的產業化引導和孵化。黨員張洋憑借深厚的專業素養“招即來、來可戰”,做到了關鍵時刻“頂得上、打得贏”﹔黨員鐘國強始終以嚴謹的態度嚴守安全關,擔負起EAST核輻射安全的重任……在黨支部的領導下,九室科研人員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一系列應用於聚變堆的關鍵診斷技術和診斷集成工程技術,實現了多項診斷系統技術100%國產化,承擔的ITER任務以優異的性能指標通過國際評估。

繁重的科研實驗之余,黨支部還積極組織團體活動,開展羽毛球賽、籃球賽、足球賽、紅歌會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增強支部和部門凝聚力、影響力。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工作互動、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九室黨支部還與省內高校相關院系開展支部結對共建,共同開展學術研討和主題黨日活動。

“黨建工作有力發揮了凝心聚力的作用。”劉海慶表示,在黨建引領下,九室將立足聚變診斷技術及物理研究,加速診斷技術創新,助力EAST大科學裝置不斷取得新成果,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科技強國的歷史使命。(本報記者 黃永禮)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