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農村電商“淘金者”張金鵬:扎根“蒜鄉”鋪就致富路

2022年07月14日08: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創業青年張金鵬還不到30年的人生履歷中,大部分時間與“蒜”緊密相連:生長於被稱作中國“蒜鄉”的山東省金鄉縣,從小跟著父母種植大蒜,是全縣第一批通過電商渠道銷售大蒜的“淘金者”,不僅把網店生意做得紅火,還不忘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很幸運,這幾年我享受到了農村電商發展帶來的紅利,同時希望把這些紅利回饋給更多父老鄉親。”張金鵬說。

長期以來,他的家鄉金鄉縣作為“蒜鄉”聲名遠播——種植大蒜70萬畝,年均產量80萬噸,產品出口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面積、產量、品級、品質、出口量均居全國之首,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大蒜種植培育、儲藏加工、貿易流通、信息發布和價格形成五大中心。如今,“金鄉大蒜”的品牌價值已達218.19億元。

2015年,張金鵬從黑龍江大學本科畢業。大學畢業第一年,他先后換過兩份工作。一年后,為了追逐創業夢想,他辭去工作,投身通信器材的微商領域。

接下來兩年的創業生涯可謂一帆風順:能干加勤學好問,張金鵬很快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為家人添置了房、車,一切按著日常軌道進行。

轉眼到了2018年,張金鵬的爺爺突患重病,父母為了照顧老人,不得不中斷之前的外地打工生涯返回家中。一系列的變化讓當時25歲的張金鵬猝不及防,他忍痛舍棄發展勢頭正好的事業,選擇回鄉創業。

“當時琢磨著,我們有著‘金字招牌’的大蒜,怎麼樣能讓它走得更好更遠呢?”一番市場調研后,他決定開網店賣蒜。

一切從頭開始:第一次涉獵農產品銷售,電商知識幾乎為“零”,這讓張金鵬的網店生意舉步維艱,每天僅10多單交易,一度面臨虧損。慢慢地,張金鵬開始接觸到拼多多的商家社區和多多大學,白天忙於生意,晚上通過這兩個渠道自學。

1個月后,他已對網店運營相關規則了然於胸,包括如何將店鋪打造為爆款產品、后期如何進行基本維護等。理論知識有了,再結合實戰,張金鵬的網店逐漸有了起色,每天的交易量從10多單激增為幾千單。

與此相應,線下的加工規模也在不斷擴容。之前,他的店面類似於家庭作坊,就設在自家院子裡,張金鵬自己負責店鋪運營和原材料對接,父母負責大蒜的分揀、打包和發貨,妻子負責客服。

伴隨網店交易量的攀升和5家拼多多店鋪陸續運營,線下打包分銷基地的面積也由最初的50平方米擴展到如今的2000平方米。

令張金鵬頗感自豪的是,自己創業給村裡的鄉親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就業崗位,他們不必再像自己的父母那樣辛苦外出奔波,實現了“家門口打工”。

如今,打包分銷基地員工已有100余人,都是卜集鎮居民,人均年收入三四萬元。其中,有為了方便照顧孩子不能遠離家鄉打工的婦女,也有一部分村民農閑時在基地幫忙打包,農忙時回家種地,甚至有的一家五口人都在基地工作。張金鵬也樂得將這份責任扛在肩頭。

對張金鵬而言,相比於過去幾年,今年的網店生意比較難做。他需要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競爭加劇以及消費力下降等因素,今年的蒜價也剛經歷了谷底,正緩緩回升,張金鵬的網店已持續虧損了幾個月。

單從商業角度看,及時止損可能是最佳選擇,然而,張金鵬卻選擇咬牙堅持下去。生長於蒜農家庭,張金鵬深知種蒜的艱辛與不易。當地人常說,大蒜是“跪著種,跪著收”。初中時跟著父母種蒜時手掌磨出水泡出血的經歷,讓他至今難忘。他說:“很多工人跟著我干了三四年,我要是一關了之,他們怎麼辦?”

經過這幾年朝夕相處,張金鵬已將員工視作自己的家人。2020年的很長一段時間中,他的網店一天就能接到6萬余單,員工每天忙到凌晨,僅休息兩三個小時后又接著干活兒,“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非常給力,一直在我身后默默支撐著我,我很感激”。

關於未來,張金鵬的規劃圍繞著“分享”這個關鍵詞。在拼多多開網店的這些年,他已經手把手帶起了身邊8位年輕人一起創業,這些90后將創業火種播撒到更多地方。張金鵬希望有一天能創立電商產業園,通過培訓等方式將自己的創業經歷分享給更多人。

身處電商快節奏生活,現在,張金鵬每天仍保持著創業初期的習慣,經常一天忙得隻睡上三五個小時,他篤信拼搏可以改變命運,篤信每一分耕耘都會成為大時代最鮮活的注腳。(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