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4日11: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服貿會上,觀眾在北京亦庄展位參觀。 |
老城保護 彰顯古都魅力
本報記者 施 芳
正陽門城樓巍然矗立,雨燕在天空盤旋﹔什剎海畔,站在銀錠橋上遠眺,西山美景清晰可見……生活在什剎海附近、年過七旬的李淑琴對老城變化體會很深:“大雜院變規整了,胡同敞亮了,出門遛彎兒,處處是美景。”
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深厚的歷史文化,是北京魅力所在。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約7.8公裡的中軸線,是首都的文化名片。
10年來,“老城保護”替代了“舊城改造”。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提速,老城面貌更有韻味。
申遺保護,規劃先行。北京編制《北京中軸線風貌管控城市設計導則》,指導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工作﹔修訂《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保什麼”“誰來保”“怎麼保”等問題,有了更加明確的答案﹔發布《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為遺產保護提供法治保障。
修舊如舊,重煥光彩。北京有序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開展文物騰退、考古發掘等48項任務。景山興慶閣等重點文物有序修繕,正陽橋遺址發掘出明代鎮水獸遺存,太廟、先農壇相關區域辦公用房完成騰退……文物古建得到更好保護,成效贏得群眾點贊。
“北京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活化利用,回應了人們所需所盼,吸引了更多人參與其中。”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鄭軍表示。在“數字中軸”啟動儀式上,5個小時內就有50多萬人為中軸線申遺助力﹔在“家在中軸”主題作品征集活動中,人們傾情寫下一個個與中軸線、與老城的故事……
北京中軸線,是歷史軸線,也是發展軸線。如今它更好融入人們的生活,更加彰顯古都魅力。
接訴即辦 解決急難愁盼
本報記者 王昊男
這10年,群眾訴求“馬上辦”,在北京早已不是新鮮事。隻要撥通“12345”市民熱線,身邊小事也被當成大事來辦。而且,接訴即辦。
“我們院裡的生活設施,誰能來維護一下?”西長安街街道東中胡同22號院,4戶居民共用的廁所年久失修、設施簡陋,帶來不便。“也沒有適老化設施,蹲久了腿麻,冬天容易摔跤。”在院裡住了幾十年的王翠芝說。
高效響應,小廁所連著大民生。“我們發現這類問題並不是個案。”西長安街街道干部耿軍魂介紹,以接訴即辦為抓手,西城區成立了西長安街街道未達標廁所提升改造專班,“主動治理,將這些共性問題一攬子解決。”
問需於民,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改造工程啟動前,街道工作人員逐一入戶聽意見,“一廁一設計,一廁一方案”。今年初,東中胡同22號院作為先行示范院落,啟動了提升改造項目。
鋪設真空排污管道,更新給排水設施,加裝供暖換氣等配套設施……一系列改造措施,讓居民獲得感滿滿。“蹲便坑改成了坐便器,地面鋪了防滑磚,牆面還裝了扶手。”新廁所的適老化改造,讓王翠芝很是滿意,“這事辦得真好!”
社區是我家,治理靠大家。耿軍魂介紹,社區將“文明有序如廁、講究公序公德、愛護公共設施、節約用水用電”等內容寫進公約,還制定了院落衛生輪值制度,充分發揮居民自治作用。
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訴即辦,就是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更多從需求側出發,“把群眾反映的問題,作為超大城市治理的著力點,進一步通過服務和管理為群眾排憂解難。”
智慧管理 服務城市社區
本報記者 賀 勇
門禁系統自動識別身份,供水系統實時監測水質,智慧電梯實現高效運行……作為海澱區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四季青鎮北塢嘉園小區共安裝了18種2000余個傳感器,智能應用場景走進市民生活。
“建設智慧社區,居民感受到了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帶來的便利。”四季青鎮綜治辦主任李瑩說。
近年來,運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海澱區著力建設智慧管理體系——“城市大腦”,探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科技之路。
北塢嘉園智慧社區系統正是海澱“城市大腦”建設貼近民生的生動體現。在模擬演練中,當煙霧傳感器報警,北塢嘉園小區的中控大屏幕便自動提示,保安和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員同時接到手機APP提示和報警電話,迅速開展應急處置。“‘城市大腦’不僅解放了人力,而且更加精准精細。”海澱區城市大腦專班副主任鞏振文說。
“城市大腦”還能發揮更大作用。“我們搭建了‘1+1+2+N’總體框架,包括一張城市感知神經網絡、一個城市智能雲平台、兩個中心(大數據中心、AI計算處理中心)、N個業務場景應用,在城市管理、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生態環境、智慧能源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鞏振文介紹。
隨著海澱城市大腦智能運營指揮中心投入使用,海澱“城市大腦”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全區已建成的50多個創新應用場景、40多個信息系統已接入數據,“管得住大事、盯得住小事、理得清難事”的願景正變為現實。
氫能產業 推動綠色發展
本報記者 賀 勇
招商引資捷報頻傳、項目建設熱潮涌動、園區擴容蹄疾步穩……在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處處涌動著抓產業、拓空間、謀發展的強勁動能。
北京一直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北京冬奧,氫氣成為火炬唯一燃料,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運輸主力,實現了氫能應用的產業化突破。
“北京將建成‘區域協同、輻射發展、國際領先、世界一流’的國際氫能城市。”北京市經信局副局長彭雪海介紹,北京正在北部區域打造氫能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示范區,在南部區域打造氫能高端裝備制造與應用示范區,而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就是南部區域的關鍵組成部分。
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相關負責人劉亞潔表示,大興區坐擁新機場、毗鄰副中心、輻射京津冀,北京市2/3的物流園集中在此,可以提供豐富的氫能應用場景。目前,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北區已經正式投入使用,累計對接項目超過330個,其中有120家企業已經注冊落地﹔示范區南區也已啟動建設,首期將於今年底建成。
主動作為,搶抓先機。大興還出台全市首個氫能產業專項支持政策“氫十條”,在優質項目落地、科研投入、氫源保障等方面支持企業入區發展。今年4月,大興區又出台“氫十條”2.0版,進一步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促進成長型企業做大做強。
放眼更廣闊的區域,北京正攜手津冀,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打造燃料電池汽車貨運示范專線。按照《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預計到2025年實現氫燃料貨運車替代傳統貨運車4400輛,每年減少使用柴油14.5萬噸,減少碳排放約46萬噸,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注入澎湃的綠色動力。
雙奧之城 續寫榮耀篇章
本報記者 潘俊強
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北京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大國首都風范和城市魅力更加彰顯,也讓世界看到了陽光、富強、開放、充滿希望的中國形象。
辦出特色、辦出精彩、辦出獨一無二,北京為世界奉獻了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盛會。開閉幕式令人嘆為觀止,冬奧村(冬殘奧村)獨具匠心,賽事精彩紛呈,組織工作非凡卓越,得到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一座座節能減排的冬奧場館,勾勒出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美好圖景﹔一項項令人震撼的先進技術,展現著創新發展的巨大潛力﹔一幅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畫卷,描繪出區域發展的未來……“雙奧”成功舉辦,離不開首都的過硬實力。北京為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冰雪運動普及發展、奧運場館、環境保護、城市更新……北京留下了豐厚的冬奧遺產。再次回到首鋼滑雪大跳台時,石景山區工作人員程默涵感慨萬千。她曾在這裡參與冬奧運行服務保障,如今她看到,開放的首鋼滑雪大跳台成為網紅打卡地,吸引著大批游客來此參觀,首鋼園區奧運遺產開發利用正如火如荼進行。全面總結辦賽成果,北京正努力成為奧林匹克遺產管理運用領域的先行者。
歷史選擇了北京,時代造就了“雙奧之城”。奧林匹克精神的傳承豐富了城市內涵,北京將用奮斗與超越續寫榮耀篇章。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1日 10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