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

北京同仁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金建敏:

“天使”背后站著的是黨和國家

2022年07月12日09:2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

2020年2月5日,黑沉的夜色籠罩著武漢市的街區,寒冷、潮濕、寂靜。結束了一天的救治工作,金建敏回到居住的賓館。沒有立即休息,而是思緒萬千,她走到桌前提筆寫下入黨申請書。

48歲的她,為什麼在那一夜做出入黨的決定?“是因為抗疫一線發生的一切,震撼到了我。在抗疫一線,我感受到組織的力量那麼強大,看到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真正理解了什麼是‘人民利益至高無上’。”坐在亦庄院區門診樓的會議室,回憶起兩年前馳援武漢的65個日日夜夜,北京同仁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金建敏仍然心潮澎湃,眼圈泛紅。

“北京組建援鄂醫療隊,大家自願報名!”接到通知時,還只是呼吸科一名普通主任醫師的金建敏想都沒想,第一時間報了名。“怕家裡人不同意,我是先報的名,后跟家人說的,但我的顧慮是多余的,家人非常支持。”

為什麼能義無反顧,向險而行?金建敏覺得這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職責使然,我本就是國家培養的呼吸與危重症專業醫生。而且,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是唐山人,唐山地震得到全國人民支援。再有,看到我的榜樣84歲的鐘南山院士,乘坐高鐵逆行武漢,我覺得48歲的我也絕對沒有問題。”

2020年1月27日,作為北京市援鄂醫療隊北京同仁醫院分隊領隊,金建敏帶著11名來自不同科室的同事出征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承擔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最困難的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段時光。”剛到武漢,一夜之間要把普通病房改造成隔離病房,在最短時間內學習熟悉一系列環境和流程﹔ICU病房緊缺,隻能在隔離病房開設ICU單元,研究制定病房人員進出管理、防護消毒培訓辦法﹔最煎熬的還有初期對新冠肺炎病毒的束手無策和恐懼。

每天都有重症和危重症病人轉進來,沒有人出院,病房彌漫著低沉、焦慮的情緒。有些病人指標正常,卻覺得自己胸悶憋氣,寢食難安,不停地呼喊醫生﹔有些病人產生放棄念頭,摘掉氧氣面罩,不吃不喝……

“我們就想著,怎麼給所有病人快點開出醫囑,安撫他們,激勵他們樹立走出隔離病房的希望。”面對未知風險,盡管金建敏和隊員們內心也很焦灼,但依然積極樂觀地走進病房,認真耐心地和病人交流,盡力給出最清晰的解答﹔在常規診療護理之外,做額外的心理治療,用專業知識和溫情給予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

“什麼指標可以幫助發現患者從輕症轉向重症?”“怎麼指導當地醫護人員獨立處理重症患者?”“隊員有沒有遵守紀律要求做好防護?”……腦袋裡充滿了這些問題,金建敏根本就忘記了自己也面臨感染風險,“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可貴,但我真的是忘記了。”

經過65天的奮戰,金建敏帶著隊員圓滿完成了援鄂救治任務,實現了全體隊員“零感染”的目標,還和后方北京同仁醫院楊金奎教授合作撰寫了《性別和新冠肺炎重症發生率死亡率相關》文章,和世界同行分享了中國新冠肺炎診療經驗。

“武漢的65天,永生難忘,給了我太多寶貴的財富。”相比較在武漢抗疫一線做了什麼,金建敏更願意談自己收獲了什麼。“首先是對我們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然后是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二十個字,她一字不落脫口而出,聲音微顫。

不管多大年齡無論什麼出身,都不惜一切代價去挽救﹔醫療設施不夠,全國調度連夜支援,各種物資支持,源源不斷送至一線﹔黨員隊員把最重的病人留給自己這組,各司其職,配合順暢……一幅幅暖人的畫面感動著金建敏,她一輩子都忘不了,許多新冠肺炎病人在出院的時候,哭著握住他們的手說,“你們就是‘天使’!”

“但我想說,‘天使’背后站著的是黨和國家。為什麼我們能渡過至暗時刻,因為身后有堅強的團隊在支撐,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撐。”金建敏認為,武漢經歷的一切,是抗疫精神的生動體現,抗疫精神彰顯了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政治優勢。“所以,我決心要入黨。”

從武漢凱旋后,金建敏回歸到呼吸科日常的診療臨床工作中,並正式加入黨組織。成為黨員后,她經常會思考,怎樣才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我想就是要在實踐中去踐行黨的理念、宗旨、原則、方法,在日常臨床工作中,把患者需求放在首位,不斷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更好醫療服務的體驗需求。”

去年1月,金建敏被醫院任命為感染科副主任,主持科室工作。感染科是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哨點和橋頭堡,這意味著她將再次沖在疫情前沿,迎接新的挑戰。

“既要守住疫情防控底線,又要把疫情對老百姓日常診療的影響降到最小,保証患者的及時救治﹔改進細節,縮短病人從就診到離開醫院的時間﹔打造一支結構合理、醫教研水平較高的團隊……”語速飛快,金建敏清晰有力地說著下一步的計劃和打算。

採訪結束,迎著午后熾陽,她快步走向感染樓,重新投入她的“戰場”,外人眼裡嬌小柔弱的身軀,透著堅定無窮的力量。(本報記者 黃歡)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