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南通團組織:“筑巢引鳳”激發“青動力”

2022年07月12日09:37    來源:中國青年報

1990年出生的江蘇鎮江姑娘陳文娟已在南通生活、打拼了8年。8年間,她從一名研發人員做起,如今在南通扎根,她說:“自己好像在和南通一起成長。”

去年9月,陳文娟團隊開展的新型顯示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獲得了第八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光電子信息類——創新組銀獎。

這是南通團組織服務青年人才的縮影。曾幾何時,“高考出去一火車,畢業回來一卡車”是南通面臨的人才窘境。近年來,團南通市委高度重視人才集聚問題,加大對外地優秀青年人才的招引力度,積極推進江海英才集聚工程,從思想引領、就業創業、創新創優、婚戀交友等多方面全方位支持青年成長成才,以事業聚才、以環境留人。

團南通市委書記吳冰冰表示,他們將以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為目標,拿出最大誠意、最好資源、最優服務,加快打造青年願來願留、樂活樂享的城市環境,吸引集聚大批青年踏上江海大地追逐人生夢想。

青春作伴好還鄉

22歲的南通啟東市小伙兒黃欽威就讀於華東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2019年,黃欽威剛邁入大學校門不久,就意外接到南通團組織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他們希望黃欽威可以加入啟東籍大學生駐外團工委。

在學習之余還能為家鄉做些事情,黃欽威沒有猶豫。此后3年,他每個寒暑假都會在啟東團組織實習。2021年年初,黃欽威參與了“夢想改造+”關愛計劃。他走訪了當地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家庭,為他們帶去了學習用品和陪伴。

實習中,黃欽威積累了大量志願服務經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組織、參與了7支志願服務隊的工作,志願服務時長近300小時、累計服務對象1萬余人。如今,他選擇赴雲南支教,“完成學業后,我希望回到家鄉,為家鄉發展添磚加瓦”。

今年不到20歲的南通通州區小伙兒朱晉正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專業讀大三,並在上大學后參加了通州區駐外團工委。團組織的工作並不想他想象中那樣“清閑”。暑假去團委兼職、當實習生,參觀南通市的企業、單位……朱晉之前從來沒有參加過如此多彩豐富的實踐活動。

此外,通州區駐滬大學生團工委每月都會舉辦活動,帶領大學生前往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在一次次“團建”中,朱晉在上海收獲了友誼,不再孤單。他在心裡也種下了學好本領、報效祖國、報效家鄉的種子,“我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多學習本事,回來為家鄉建設出力”。

類似黃欽威、朱晉這樣的南通籍大學生,成為南通團組織關注服務的對象。團南通市委聯合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開展2022“萬名學子看南通”大中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市縣聯動征集暑期社會實踐崗位3000余個,其中市直機關和重點企業提供崗位1800余個。這些活動讓更多南通籍學子了解家鄉的發展,未來有機會能助力家鄉發展。

團南通市委還多措並舉吸引人才,實施“十百千萬”團聚通才計劃,助力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在江蘇大學生的就業幫扶“直播薦崗”活動中,團南通市委共向青年學子提供了65家企業、共計2920個崗位。

激發創新之都“青動力”

80后楊鎮華是如皋市福欣家庭農場主。2008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他選擇回鄉種地,聚焦高品質大米,這讓不少親戚朋友大跌眼鏡。面對質疑,楊鎮華選擇堅持。2014年,福欣家庭農場正式成立,最初隻有6個人、10畝多地。

10多年來,楊鎮華到多地學習先進的農產品種植技術,足跡遍布長三角的各大高校、農研所。他也希望青年可以回到農村,在就業創業的同時陪伴父母、造福故鄉。如今,他的農場已有280畝地以及委托村民種植的1460畝地,還有50多人,其中多是80后、90后。

在南通團組織的指導下,楊鎮華創建了南通市農村創新創業聯盟。工作之余,他會將多年積累的種植技術傳授給協會內的年輕人。

針對農村創業青年融資難、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團南通市委開展新農菁英就業見習計劃,組建“新農菁英”人才庫,著力培育農村青年人才,引導廣大青年扎根農村、發展農業、振興鄉村,目前已累計發放新農菁英貸款20多億元,推動農村青年能創業、創成業。

1985年出生的黃永峰立志要打造家紡行業的“阿裡巴巴”。他從小生活在南通市的疊石橋家紡城附近,那裡活躍著上千家從事家紡行業的工廠、店鋪。從澳大利亞留學歸來后,黃永峰創辦了一家網絡科技公司,並於2014年成立91家紡網,如今該平台已擁有入駐商家7700多家、注冊會員數超40萬人。

自2021年推出新生代企業家“攀峰行動”計劃以來,南通團組織以“傳承張謇企業家精神”為統領,實施思想賦能、頭雁領航、智匯創新等6項行動,重點推動代際傳承和企業創新,讓更多像黃永峰這樣的青年企業家快速成長。此外,團南通市委不斷深化“蘇青合伙人”創新創業計劃,依托蘇青C空間、青創園等陣地,廣泛宣傳推介南通新人才政策,激發青年創新創業熱情。

“筑巢引鳳”拴住人心留住人才

2014年,研究生畢業的陳文娟來到南通工作。她學的是材料學專業,當時親戚朋友勸她去上海等大城市發展。但南通生活成本低,距離上海1個多小時的車程,擁有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這些成了她留下的理由。讓她感到溫暖的是,南通團組織對外來青年人才不但給予優厚的人才政策,還提供“店小二”般的服務。

科研工作是辛苦活兒,陳文娟每天從早到晚都泡在實驗室。這樣的冷板凳,她持續坐了很多年。作為科研創新的青年人才,團組織為陳文娟的孩子解決了就近上學的問題,陳文娟有更多時間投入工作。那一刻,她感到自己背后有了堅實的“靠山”。

著眼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產業方向,團南通市委舉辦“讓全國看見你”青年創新創業項目路演17場,累計展示項目400余個。2021年以來,團南通市委推薦120余個優質創新創業項目角逐“創青春”省賽、國賽。去年,南通有12個項目在省賽中獲獎,獲獎數量居省內第一,團南通市委榮獲“優秀組織獎”。

畢業於東南大學的肖萌是南通市市級選調引進的優秀人才,如今在南通市發改委工作。南通推出的人才福利讓她驚喜不斷:可以享受3年內免租金入住人才公寓,每月享受2000元人才補貼,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可放寬到市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的4倍(即160萬元),享受15萬元一次性購房補貼等人才大禮包……

了解到部分青年初到南通存在交友圈小、婚戀難的現實困擾,團南通市委努力通過“筑巢引鳳”拴住人心、留住人才,全力提升青年生活幸福感。

來自江西九江的曹榮利目前在醫院工作。由於工作繁忙,她很少參加社交活動。曹榮利通過南通團組織的“緣定通城·邂逅吾愛”紫琅湖公園千人游園會,與同樣前來參加活動的小江相識,雙方經過磨合了解,已於去年結婚,並在南通定居。

自2017年7月起,南通各級團組織以“自己的人辦自己的事,熱心的人辦熱心的事,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為理念,積極開展“青春邀約·緣來有你”青年交友工作,先后建立親春驛站40余家,擁有會員單位近200家,全市統一的交友平台“親春跡”吸納登記VIP會員1000余人、普通會員1000余人,每年開展各類交友活動100多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尤強)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