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感謝中國專家帶來的‘牧草之王’”(共創繁榮發展新時代)

本報記者  黃培昭

2022年07月08日08: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毛裡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向東行駛約60公裡,就來到了撒哈拉大沙漠邊緣的伊迪尼村。“以前我們這裡常年是滿眼黃沙,戈壁上幾乎寸草不生。”伊迪尼村牧民阿卜杜說,“自從種上了‘牧草之王’,牛羊有了充足的食物,環境也好起來了。”

阿卜杜所說的“牧草之王”,是中國畜牧專家傳授種植的紫花苜蓿。紫花苜蓿是豆科草本植物,禽畜食用后增膘長肉快。根據當地習俗,男方向女方提親時,需要給女方家至少10隻羊作為彩禮。阿卜杜告訴記者,以前家裡條件有限,隻養了5隻羊。因為沒有足夠的飼料,其中3隻很快死了,另外兩隻也是骨瘦如柴。中國畜牧專家的到來,推動了當地的畜牧業發展。“現在我養了10隻羊,隻隻膘肥體壯,很快就能娶媳婦了。非常感謝中國朋友的幫助。”阿卜杜的臉上滿是笑容。

畜牧業是毛裡塔尼亞的支柱產業之一,但該國超過80%的土地被沙漠覆蓋,每年旱季長達9個月,全年降雨稀少,草場沙漠化十分嚴重。阿卜杜和許多村民起初都認為,沙漠上無法種植植物。

2016年,中國援毛裡塔尼亞畜牧業技術示范中心開始試運營。中國專家採用固定式高杆噴灌、固定式微噴以及噴灌帶等多種節水灌溉方式,使用牛羊糞等有機肥改良土壤,經反復實驗攻關,終於在2017年4月成功種植出了第一批紫花苜蓿。這批紫花苜蓿平均生長期約30天,每畝年產紫花苜蓿風干后可達2噸以上。

如今的伊迪尼村,近千畝的紫花苜蓿茁壯生長。解決了草畜平衡問題,伊迪尼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村。其他地方的官員和牧民們經常到這裡學習紫花苜蓿的規模化種植技術。

阿卜杜清楚地記得,2018年時任毛裡塔尼亞總統阿齊茲來村裡視察時的情景。當阿齊茲看到生機勃勃的紫花苜蓿時,特意彎下腰,觸摸著頑強生長的紫花苜蓿,說道:“這還是原來的沙地嗎?居然能長出這樣好看的紫花苜蓿。”

“感謝中國專家帶來的‘牧草之王’,紫花苜蓿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村子的面貌。”看著自家的羊群歡快地啃食著紫花苜蓿,阿卜杜喜從中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8日 03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