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婁山關戰斗: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

高中華 劉子一

2022年07月04日08:25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婁山關戰斗: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

  婁山關戰斗是遵義會議及二渡赤水以后,中央紅軍在黔北大婁山主峰與黔軍展開的一場激烈戰斗,殲敵4個團,乘勢再取遵義城。婁山關小尖山下聳立的紅軍戰斗紀念碑的碑文寫道:婁山關戰斗“是遵義戰役關鍵性的一仗,是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

  乘虛回師,殺個回馬槍。黨中央率紅軍一渡赤水河到達雲南威信,經過整編,提高了一線部隊戰斗力。此時,蔣介石急調多支部隊入川,嚴防紅軍北渡長江。乘黔北敵軍空虛之際,毛澤東與中革軍委決定殺個回馬槍,趁國民黨追兵大部尚未到達,迅速擊破黔軍阻攔,佔領婁山關及其以南地區,再取遵義,爭取戰略上的主動。而橫亙在遵義城北面的主要屏障婁山關,是渝黔大通道的咽喉之地,攻下婁山關,遵義城就無險可守,猶如囊中取物。

  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紅一、三軍團進軍桐梓,並於1935年2月25日拂曉佔領桐梓縣城,首戰告捷,士氣大振。黔軍王家烈令其精銳部隊死守婁山關以待援軍,川軍、滇軍和中央軍正從外圍蜂擁而來,而若不能迅速攻下婁山關,將影響進攻遵義,關系到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也可能再陷被圍挨打的局面。2月25日,彭德懷命紅13團為前衛、12團從中路正面進攻婁山關,其余部隊同時向婁山關挺進。13團疾進途中,在紅花園與趕赴增援桐梓的黔軍1旅的6團遭遇,敵且戰且退從南溪口退至婁山關,依靠隘門西側高地構筑工事,扼險固守。黔軍師長柏輝章部署10團增援婁山關右翼,15團駐守關南板橋,以防紅軍包抄后路,令6團團長劉鶴鳴固守婁山關3日,以掩護烏江南岸的中央軍吳奇偉部由貴陽北渡馳援遵義守敵。

  登山仰攻,與敵展開拉鋸戰。先頭部隊紅13團團長彭雪楓、政委蘇振華率部向婁山關疾進,到達婁山關腳下時,敵軍已增兵封鎖關口,地勢險要,隘口狹窄,仰攻登山,十分困難。紅13團立即進入戰斗,經過激戰,很快佔領制高點大尖山、小尖山。彭雪楓派出1營攀登懸崖進攻制高點點金山,以另一部從左翼迂回到敵后側,提前五分鐘搶佔婁山關制高點。攀崖的紅軍端著刺刀沖入敵陣,近距離與敵軍展開戰斗。敵軍拼湊敢死隊,在督戰官威逼之下瘋狂反扑,與紅軍展開了拉鋸戰。至下午5時,紅軍連續發起多次沖鋒,擊潰敵軍,紅軍乘勢攻佔婁山關西側十多座山頭,突破敵軍防線,佔領婁山關左側制高點,打下了關口,敵軍仍在婁山關下南坡掘壕據守,6團退守關南黑神廟一線。

  晚23時,中革軍委下令務必在敵人援軍到來之前拿下婁山關,並命彭德懷統一指揮紅一、三軍團及干部團,紅五、九軍團在桐梓一線阻擊川軍﹔命令紅10團團長張宗遜、政治委員黃克誠率部從婁山關左翼由小箐、牛網屯迂回包圍板橋馳援之敵15團,命令紅11團團長鄧國清、政治委員張愛萍率部遠出婁山關西翼,由小水田經混於場直插高坪大橋,截斷板橋與遵義之間的聯系,斷其退路,圍殲王家烈的4個團。

  迂回合圍,全面佔領婁山關。26日清晨,盤踞關南的敵4團利用彌漫大霧,以密集隊形向關口發起反扑,6團殘部也蜂擁攻關,企圖奪回點金山高地﹔黔軍15團由板橋向小箐襲擊紅軍左翼,在輕重機槍掩護下4團從黑神廟發動多次沖鋒,企圖奪回婁山關。彭德懷派12團團長謝嵩、政治委員鐘赤兵率部增援,從桐梓楚米鋪連夜奔襲婁山關,接替經過一天一夜苦戰的13團1營。12團從正面出擊,13團從左翼、10團從右側圍敵,11團從婁山關左側遠出迂回圍殲板橋之敵,並切斷婁山關與板橋之敵的退路。紅一軍團1團奪取婁山關以東之石炭關,其他部隊合圍前來增援的黔軍15團。戰斗打響后,黔軍兩個團在督戰隊的逼迫下,漫山遍野地向點金山發起進攻。鐘赤兵率部利用地勢,居高臨下,連續打退敵人多次反扑,並乘勝反攻,向點金山發起猛烈攻擊,與敵人開展了激烈的肉搏戰,最終牢牢控制了點金山。

  盤踞關南之敵知援軍臨近,借滿山濃霧掩護,妄圖奪回丟失陣地,雙方在點金山和大尖山一線開展了反復的拉鋸戰。黔軍分兩路反扑,6團沿馬路從正面向婁山關猛攻,15團出板橋經牛網屯、小箐從婁山關右翼迂回攻擊中央紅軍左側。10時許,婁山關守敵和增援的黔軍在督戰隊的威逼下,以密集隊形向點金山陣地數次猛攻,被紅13團擊退,雙方激戰至黃昏,紅軍戰士與敵短兵相接、白刃拼殺,展開肉搏。10團參謀長鐘劍偉犧牲,12團參謀長孔權身負重傷。

  彭德懷、楊尚昆指揮紅一軍團第1團由長崗、大銀廠出發,攻佔石炭關后,繼向黑神廟東南之側后迂回。11時許,紅軍12、13兩團從正面猛攻,一舉擊潰敵軍,乘勝向遵義方向追擊。10、11兩團在小箐、牛網屯,與來援的黔軍15團遭遇,激戰約1小時,殲其一部,余部向板橋潰逃。

  至下午4時,紅軍連續攻佔婁山關附近10多個山頭,突破整個右翼防線,全面佔領婁山關。敵軍兵敗如山倒,向遵義方向逃竄。紅軍兼程疾進,以雷霆萬鈞之勢猛追五六十裡,擊潰敵軍4個團,沿途山崖、草叢與公路上遍地黔軍尸體和“雙槍”(步槍與大煙槍)。

  乘勝猛追,如虎下山扑遵義。27日,紅1師擊潰黔軍守城部隊,於黃昏時分佔領遵義新城。當夜,紅三軍團攻佔遵義老城。28日晨,紅軍與敵中央軍激戰,殲滅吳奇偉59師、93師大部,將其趕到烏江以南。從二渡赤水到二佔遵義,中央紅軍五天之內,連下桐梓、婁山關、遵義,以3萬之眾,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2個師又8個團,斃、傷敵2400余人,俘敵約3000余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蔣介石不得不哀嘆“這是國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在毛澤東指揮下,紅軍發揮運動戰優勢,迂回曲折,穿插於敵軍之中,紅軍一動,敵重擺陣勢,處處挨打,疲於奔命。之后,毛澤東又領導了三渡赤水、四渡赤水,擺脫了敵軍的圍追堵截,跳出了重重包圍圈。

  28日,毛澤東同中央軍委縱隊過婁山關時,夕陽西下,寄情於景,以豪放的氣勢,詠出了傳頌后世的詞作《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這首詞以壯烈的情懷,反映了歷經艱辛轉戰至此的紅軍對前途充滿了革命必勝的希望。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