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30日09: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走上工作崗位后,我定當秉承清華人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傳統,努力成就一流的事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2012年7月3日上午,在清華大學2012年夏季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作為自動化系2009級博士生,畢業生代表曹汛發出錚錚青春誓言。
曹汛沒有辜負他說的話。畢業后他回到本科母校南京大學,深耕計算攝像學領域,如今擔任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通信工程系主任。他帶領科研團隊研發的光譜相機預警系統,突破動態光譜成像的關鍵技術,被國際權威研究機構評價為遙感領域數十年來的革命性進展。
今年,應急管理部(〔2022〕5號)發文,建議向全國化工園區推廣該項技術,預警重大危險源,為安全生產和人民生命健康保駕護航。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曹汛榮獲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2016年,國內第一部真人CG(computer graphics電腦圖形)電影《爵跡》上映,聚焦海內外無數目光,而幕后英雄曹汛鮮有人知。
讀博士時,曹汛參與的《立體視頻重建與顯示技術及裝置》項目獲得2012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基於這項研究成果研發應用的光場相機系統,能精確、快速地進行三維對象拍攝和重建,讓電影中的人物角色全部實現3D真人數字化。這是國產電影第一次“吃螃蟹”,此前該項技術隻有美國好萊塢掌握。
“我的工作就是做相機,研究如何獲得更多視覺信息,讓原來看不到的東西看得到、原來看不清的東西看得清。”曹汛介紹,計算攝像學是一個綜合信號處理、光學、視覺、圖形學等多學科知識的交叉研究領域,“從公元前400年墨子最早發現小孔成像原理起,人們設計各式各樣的光學裝置進行成像,此后人們陸續利用膠片、數字成像器件將圖像記錄下來。而計算攝像學是第三次革命,讓我們更早介入成像的過程,在成像過程中加入‘計算’和‘智能’的元素。”
“光場”和“光譜”是圍繞曹汛20年科研生涯的兩個關鍵詞。“人的眼睛隻能看到三原色,皮皮蝦的眼睛能同時獲得三維信息並感受到12個波段的顏色,而光場相機能獲得立體三維信息,光譜相機可以看到更多更豐富的顏色。”他介紹。
在深耕光譜領域的10年中,曹汛帶領課題組根據動態光譜成像技術研制出包含手持、機載、車載、雲台等系列的“光線基因”相機裝置。這些安全生產監測預警的“火眼金睛”,不僅能識別化工氣體,還能追蹤其軌跡,“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從而實現化工事故的早發現、早預警,最終降低因泄漏造成的化工安全事故,為國家避免重大的社會和經濟損失”。
目前,光譜相機預警系統已成功應用於全國10余個省市的大型化工園區和重點企業,取得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技術轉化實體的融資估值已逾10億元。近3年來,全國各類化工安全生產重大事故發生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
曹汛印象最深刻的是南大校友、“兩彈一星”元勛程開甲院士的故事。“程院士第一次踏入羅布泊后,把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時光獻給了茫茫戈壁。”曹汛說,“在清華讀博時,導師戴瓊海對科研工作的熱情也深深影響了我,隻有堅持‘四個面向’,保持專注力,重視平凡而艱巨的基礎工作,才能有創新。”
曹汛對科研多年如一日的熱情正傳遞給南大學子。“支撐我在‘追光’路上不斷探索的動力源於對科研的熱愛。”2022年5月6日,在南京大學電子學院團員青年交流會上,曹汛鼓勵同學們,“凡事隻要熱愛,就不會覺得太苦悶。也正因為熱愛,才能專注。”
研一時,周凱來第一次給有計算機視覺會議三大頂會之稱的CVPR(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投遞論文。在回復審稿意見時,因時間緊、任務重,曹汛線上指導周凱來修改,從當晚8點持續到次日4點截稿時。
“曹老師在科研中非常嚴謹,對論文圖表甚至PPT圖標等小細節都會反復修改,力求准確,但生活上就很隨意,不拘小節。”周凱來說。同學們對曹汛教學的評價是,“上曹老師的課,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和老師從事科研的陽光心態”。曹汛被評為南京大學師德先進個人,也是連續5年學生授課評價最高的教師。
“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業。”曹汛說,如今的青年思路新奇又不乏勇氣,站在已有的科研積澱上,大家都會思考國家存在哪些需求、科研有哪些空白點,要敢於追求超越,努力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成就一番事業”的殷切期望。(通訊員 夏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潤文)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