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看中國·千家萬戶的事

脫貧攻堅瓦吉瓦 三河村正走出大涼山!

2022年06月29日11:33    來源:人民網

“辦好了!李書記。‘雁陣工程’項目的資金到了!”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鎮三河村黨支部副書記、致富帶頭人洛古有格興奮地給駐村第一書記李凱打電話,“大家就盼著這筆產業扶持金呢!”

“雁陣工程”的資金,將用於幫扶三河村有養殖基礎條件的農戶擴大西門塔爾牛養殖規模,實現助農增收。

好消息到來的日子,三岔河鎮又迎來了一場春雪。大涼山的春天總是這樣的,一場場春雪送走一季的冬,農忙的日子就到了。

洛古有格開著車行駛在盤旋著的山村公路上,他要趕著把這個消息當面告訴村民,商量下一步的計劃。輕輕搖下車窗,吸一口雪后清冷的空氣,他看見了后視鏡上映照進來的標語:“脫貧攻堅瓦吉瓦(彝語:好得很)”“習總書記卡莎莎(彝語:謝謝)”。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四川涼山地區群眾並主持召開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說,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永遠難忘那個特殊的日子,習近平總書記來看望我們。4年來,我們每一天都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洛古有格說,三河村家家戶戶都在努力學技術、謀發展,擼起袖子加油干!

“創建綠色品牌,帶領三河村發展得更好!”

古朴的火塘,象征著彝家人生生不息的力量。

“發展適合當地生態條件的種植養殖業。”在三河村,習近平總書記一路走一路看,向當地干部群眾問需問計。圍坐在村民節列俄阿木家的火塘邊,總書記與群眾說著暖心話,謀劃出了脫貧的路子。

“去年6月2日,我以東西部協作挂職干部的身份來到了昭覺。”余姚駐昭覺工作隊隊長,昭覺縣委常委、副縣長趙明明坦言,剛來時自己有些忐忑: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工作很重要,工作內容涉及扶持特色產業發展、消費協作、村集體經濟發展等,眼下適合三河村生態條件的種植養殖業到底是什麼?

趙明明和同事挨家挨戶地走訪,發現養牛、養豬一直都是三河村的傳統產業,而且收益好。

致富帶頭人洛古有格(右)在肉牛養殖場和村民一起勞作。人民網 朱虹攝

“我們了解到,當地有致富帶頭人,也有比較成熟的養殖大戶,那麼,幫助其他有條件的村民擴大西門塔爾牛的養殖規模便是切實可行的。”為此,趙明明走訪了村裡的肉牛養殖大戶,細化了扶持計劃。

“為有效形成可復制的致富帶頭人培養機制,決定實施‘雁陣工程’。”趙明明說:“‘領頭雁’確定為三河村黨支部副書記、致富帶頭人洛古有格。由他負責培養、幫扶村裡有一定基礎的養殖戶擴大規模,從而促進特色養殖業發展,形成可復制的致富帶頭人培養機制﹔再由‘雁陣工程’批量培養的身邊致富帶頭人影響和帶領周邊群眾,形成共同致富的共富模式﹔最終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民共同富裕目標。”

得知“雁陣工程”就快落地的消息時,作為首批致富帶頭人之一的吉斯尼格正在自家的養牛場裡忙碌。

“我現在的養牛技術還不成熟,還在努力學習。”為了彌補吉斯尼格的養殖技術短板,村上為他選擇的牛出欄比較快,有效避開了當地牧草不足的周期,也能更快掙到錢。吉斯尼格說:“我有信心,能養好牛。”

“農產品未來的銷路大家也不擔心。通過東西部協作,將直接實現訂單式輸出,這是村民創業增收的保障。”經過幾年發展,洛古有格堅持走生態種植養殖業結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來開拓市場。他充滿信心地說:“特色產業讓村民富起來后,我們還要創建綠色品牌,帶領三河村發展得更好!”

“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彝族鄉親們自信地走出去了!”

河南省周口市的氣候和家鄉三河村差得很遠,兩地相距1200多公裡,很多生活細節都不同,但多次外出務工的洛古尼古已經可以習慣異鄉的生活。

“收益比較好,去年我們兩口子收入有八九萬元。”春節過后,三河村村民洛古尼古就和妻子出門打工,今年他們還是去河南的農業產業園區拔蘿卜。

講起三河村的變化,透過電話,洛古尼古喜悅的心情也沒能藏住。“蠻好的,大家現在都要學技術出去打工。掙了錢,就想著供孩子們讀書,給家裡用。”他笑著說,想要過上好日子,就要更勤快。

“加強對村民的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讓大家掌握一技之長,能夠通過發展生產和外出務工穩定增加收入。”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三河村開出的良方。

“我們探索了一個‘短期+中期+長期’的產業發展模式。短期就包括鼓勵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三河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凱說,過去幾年,勞務輸出已成為當地群眾穩增收的“鐵杆庄稼”,不管是就近務工還是外出務工,村民們更願意通過自己的雙手找到適合的工作崗位,“有了一技之長,他們才真正有內生動力去致富。”

2021年,按照中央和省委新一輪東西部協作結對關系調整部署安排,浙江省寧波市與涼山州確立東西部協作關系,其中余姚與昭覺建立了對口協作關系。首批專項勞務輸出,在同年6月就已經實現。

村民在衛生院排隊做健康體檢。人民網 王洪江攝

“現在,他們知道有文化、講衛生才能過上好日子。所有外出務工的人都主動來找我們進行健康咨詢,還要做健康體檢,健康意識越來越好!以前,村民生病了都不來醫院看,總以為是有鬼附身,在家‘搞迷信’。”某色爾呷是土生土長的大涼山人,也是三岔河鎮中心衛生院的院長,講起曾經窮苦落后的日子,她有些難過。

“現在好了。總書記一直牽挂著的彝族群眾,我們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三岔河鎮中心衛生院的醫療條件也改善了,可以為外出務工的人提供健康體檢。”某色爾呷開心地說:“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彝族鄉親們自信地走出去了!”

“和鄉親們一起,攜手讓三河村走出大涼山!”

在三河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排排青瓦黃牆的新居錯落有致,格外漂亮。告別昔日的土坯房,鄉親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過上了新生活。

“隨著基礎條件改善,鄉村旅游也可以發展起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語重心長,“共產黨給老百姓的承諾,一定要兌現!”

牢記囑托、接續奮斗。三河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凱說,立足資源稟賦,三河村已經把舊址、新居和村史館串聯起來,打造了紅色教育主題旅游線路。

西昌天立學校的初中生走進三河村開展研學。董明星攝

今年3月,四川立行研學帶領西昌天立學校的初中生走進三河村。學生們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村子裡開展研究性學習。

“在三河村開展研學,對於學生們來說是一堂農業教育課,也是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孩子們深入實地了解農業、農村和農民,激發他們將來投身鄉村振興工作的意識。”四川立行研學總經理陶毅認為,通過研學和活動宣傳,能夠讓更多家長、社會各界人士認識並關注到三河村,為三河村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和可能。

三河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凱表示,今年3月,和生態農企合作后,村上的游客接待能力提升了,“村上將陸續開發彝族文化主題旅游線路,圍繞吃住行游購娛,配套建設民宿酒店、商鋪、彝家樂等經營設施,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吸引村民就近就地就業,幫助群眾實現長期穩定增收致富。”

“目前的主要責任是運營好村上的酒店、游客接待中心等,吸引更多的人來三河村旅游,了解彝族文化,購買特色產品。”涼山州大農國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帥說,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希望將來能吸引年輕人一起參與到三河村的建設中。

“今年也會邀請更多的浙江客商來三河村、來涼山,旅游、投資。”在昭覺縣工作快一年了的趙明明,來時的忐忑在一天天的工作中變少了,與當地干部群眾開懷大笑的次數變多了,和鄉親們一起努力的信心更足了。他說:“東西部協作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要舉措,我們會用心做好每一項工作,和鄉親們一起,攜手讓三河村走出大涼山!”(朱虹 王洪江)

(責編:陳羽、任一林)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