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看中國·千家萬戶的事

寧夏紅寺堡區弘德村:黃河水甜在心頭 好日子還在后頭

2022年06月26日08:54    來源:人民網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寧夏考察。這是6月8日下午,習近平在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察看回族村民劉克瑞家院落。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6月,塞上江南,天高雲淡﹔羅山腳下,綠意盎然﹔黃河岸邊,幸福笑臉。

當我們走進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移民新村——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映入眼帘的是這樣一幅美麗鄉村的新畫卷:寬闊平坦的通村入戶路四通八達、嶄新別致的農家新居鱗次櫛比、現代化牛舍錯落有致……

弘德村是“十二五”生態移民村,由吳忠市同心縣和固原市原州區的5個鄉鎮27個行政村的移民搬遷組成。為了能夠脫貧致富,弘德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移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不斷變為現實。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視察時指出,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要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把移民搬遷脫貧工作做好。要多關心移民搬遷到異地生活的群眾,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幫助他們更好融入當地社會。

紅寺堡,位於寧夏中部干旱帶上,是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上世紀末,黃河水經多級泵站逐級上揚近300米,最終流入紅寺堡的土地裡。整座縣城從無到有,平地而起,黃沙地上累計搬遷安置寧夏南部8個縣區貧困人口共計23萬人,在紅寺堡行走,不時能看到“共產黨好,黃河水甜”這幾個字。

搬出大山天地寬

“剛騎電動車帶孫子去鎮上看了個病,最近天熱娃娃有點鬧肚子。”

“騎電動車就可以去?”

“對,來回8公裡,方便得很。”

距離2012年劉克瑞全家搬遷到弘德村已有整整10年,生活方便是劉克瑞最大的感受。

2020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考察,了解當地推進脫貧攻堅的情況。總書記走進回族村民劉克瑞家,進廚房、看冰箱,和他拉家常、問收入,了解一家人的生活。

如今,劉克瑞一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摘掉了多年窮苦的帽子,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日子。

“之前在老家的時候,去鎮上最近的醫院都要一個多小時車程,生病了就想著硬扛。路不通、水不暢,地裡庄稼十年九旱,日子沒法說。”回憶起以前的日子,劉克瑞直搖頭。

劉克瑞的老家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毛套村,那裡地處被稱為“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核心區域,曾被聯合國認定為“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2012年,在“十二五”生態移民政策扶持下,劉克瑞一家告別故土,成為在紅寺堡區弘德村安家落戶的第一批易地扶貧搬遷戶。

“我家2017年就脫貧了,全家年收入10多萬元。”談到現在的生活,劉克瑞幸福滿滿,掰著手指頭算了起來:兒子兒媳都在附近工作,每個月都有固定的工資﹔家裡養的牛,一年淨賺一兩萬﹔孫子在家門口上學,看病有新農合﹔村上還有菜市場,蔬菜和肉天天都能吃到新鮮的……

院落裡陣陣杏香扑鼻,成熟飽滿的大黃杏挂滿枝頭。從貧瘠的西海固到平坦的紅寺堡,劉克瑞的日子一天一個樣。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讓劉克瑞備受鼓舞:告別旱廁,建成了沖水式廁所,建起茶室,還代賣紅寺堡的農特產品,兒媳也有了新工作,去年還向村黨支部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幸福生活似蜜甜。“我們是打心底裡感到黨的政策好,真切感受到共產黨親。”劉克瑞笑得合不攏嘴。

“好日子真的在后頭”

王歸娃在車間工作。人民網 寬容攝

“把你的名字簽這邊就可以。”弘德車間(寧夏)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玲正在指導王歸娃簽訂勞動合同。

弘德車間(寧夏)科技有限公司前身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考察的閩寧扶貧車間,這是由福建德化一家企業幫扶設立的,是閩寧協作的成果。

2020年6月8日,總書記考察扶貧車間時指出,興辦扶貧車間目的是扶貧,要堅持扶貧性質,向困難群眾傾斜,多招收困難群眾就業。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雖然收入不比進城務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費用,還能照顧家庭,一舉多得。

“之前,村裡有老人沒有脫貧,為了讓他們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車間雇用年邁體弱的村民,讓他們給牛奶包裝箱安塑料提手,每個月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徐玲一直記得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

2020年,包裝行業原材料漲價,扶貧車間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暫停了部分生產。今年4月,經過慎重考慮,由政府參股,組建並注冊了公司,重新進行改造升級。

今年39歲的王歸娃由於吃苦耐勞,又是熟練手,成為公司第一批簽合同的員工。“我做夢也沒想到在家門口扶貧車間上班還能見到總書記!”回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到閩寧協作扶貧車間同大家親切交流時的場景,王歸娃仍很激動,“沒想到有一天我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還能享受五險二金。”

“現在,我愛人在村裡的肉牛養殖場上班,每月保底收入3000元左右。我走路兩分鐘就到了公司,中午還能回家給婆婆做頓飯。兩個孩子都在念書,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王歸娃笑著說,“如果有機會再見到總書記,我一定要告訴他,好日子真的在后頭,我現在生活得很好、很幸福!”

年輕人成為了產業工人,老人們怎麼辦?面對轉產等各種挑戰,徐玲充分結合弘德村特產多、關注度較高的優勢轉變發展思路。2021年年初,徐玲將一間廠房用紙板改造成電商車間,為老人搭建“舞台”,帶領9位老人唱紅歌,學跳舞,將他們送上直播間。

“現在日子真是好,坐在涼快的地方跟大家唱唱歌、嘮嘮嗑,不僅有收入,每天還過得很充實。”弘德村村民鄭耀明打心底熱愛現在的生活,以至於總是忍不住在直播間“跑題”說道說道。“一定要腳踏實地地干,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一起向幸福出發

弘德村全貌。人民網 周航攝


“鄉親們搬遷后,更好生活還在后頭。希望鄉親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這是總書記對弘德村的殷殷囑托,也是這座移民村美好藍圖的新起點。

兩年過去,弘德村產業格局不斷優化、基礎設施逐步健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10686元增長到2021年的12500元,增幅至17%,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42萬元。

弘德村黨支部書記任軍是移民村美好藍圖的見証者也是建設者。最近幾天,任軍的臉又晒黑了——他正忙著聯系專家給村裡設計鄉村游的路線。“我們希望結合寧夏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塞上鄉村樂園的目標,盤活‘鄉愁資源’,發展鄉村旅游。”任軍滿懷憧憬地說。

不但要發展鄉村旅游,弘德村還要讓產業不斷興旺。

坐落在弘德村村郊山上的中煙“飛地”肉牛養殖園區,是由國家煙草專賣局分兩期援建而成,養殖戶來自紅寺堡鎮弘德村、同原村,因為沒建在這兩個村地界上,被稱為“飛地”養殖。目前,養殖園區共吸納了24個合作社600余戶群眾參股,現存欄肉牛4500頭,注冊了“弘德村”“傲驕哞”“弘牛”等商標,全面提升農特產品市場競爭力。

“出村入園來養殖,空氣流動性好,也不用擔心對村民居住區造成污染。”任軍說,2021年6月8日,養殖園區一次性分紅760萬元,讓兩村入股群眾切實嘗到了甜頭。

除了養殖業,弘德村還利用毗鄰弘德工業園區的優勢,大力發展務工產業。“和固原老家比,這邊的工好打多了!”村民劉克功騎著電動車上班,5分鐘就能到紡織廠。

解決產業、就業問題,大幅提升衛生、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讓移民們牢牢扎根。去年以來,弘德村污水管網、養殖園區二期、主干道路提升改造、村庄綠化、人居環境提升等22個項目紛紛落地。

弘德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是紅寺堡區諸多移民村的生動縮影。任軍說,因為黨的移民搬遷政策,他們搬離了大山,因為黃河水的滋潤,農民發展起了產業,摘掉了窮帽子,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向了小康社會,向著更好的日子邁進。現在全村人都憋著勁兒要為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繼續奮斗。

渠中的黃河水靜靜流淌、田間地頭的黃花豐收在望、蒼翠的葡萄園映入眼帘,琅琅的讀書聲從弘德第二小學的教學樓中傳來。在紅寺堡,這麼多年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共產黨好,黃河水甜。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移民區23萬群眾對黨中央的感恩之情!(秦瑞杰、寬容)

(責編:彭曉玲、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