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強國復興有我”專題報道
分享

吉林省琿春市:

綠了山川 富了口袋

2022年06月21日09:1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綠了山川 富了口袋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邊疆】

“雁鳴聞三國,虎嘯驚三疆﹔花開香三鄰,笑語傳三邦。”詩裡描寫的就是位於我國東北部的邊境城市吉林省琿春市,這裡地處中國、俄羅斯、朝鮮三國交界處,有著“虎豹之鄉”的美譽。

“說琿春是‘虎豹之鄉’名副其實。”6月初,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琿春分局科研監測中心副主任趙岩像往常一樣在山裡巡護,並尋找合適位置架設新的紅外相機。

為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於2017年開始試點工作,琿春是其核心區。當年,公園開始安裝具有AI技術的紅外相機,不僅可以聯網完成高清圖像和視頻實時回傳,而且能實現土壤、水質等生態因子的採集回傳。

“我們管這些相機叫‘獸臉識別’,到現在,整個公園有3萬台紅外相機。”趙岩說,“每年四五月份開始,就進入了雌虎帶著幼崽學習野外生存技能的時節。紅外相機經常能捕捉到東北虎的身影,有時候還是全家出動,胖乎乎的小虎崽走不動了,雌虎就會叼著‘虎娃’走,特別可愛。”

2021年,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野生東北虎、東北豹數量分別由試點之初的27隻和42隻增長至50隻和60隻,監測到新繁殖幼虎10隻以上、幼豹7隻以上,並呈現明顯向中國內陸擴散的趨勢。

琿春不僅是“虎豹之鄉”,也是“候鳥天堂”。2月末,琿春冰雪還未完全融化,攝影愛好者谷寶臣就跑到琿春老龍口水庫進行拍攝。

6年前,谷寶臣專門買了高速相機和專業鏡頭用來拍鳥。“那時候,聽說有秋沙鴨,但根本看不著。我心想,秋沙鴨可是‘水中大熊貓’,哪兒那麼容易看著!”谷寶臣說,“現在,我每次去老龍口水庫,都能拍到成群結隊的秋沙鴨,這可是琿春獨有的景象。”

去年2月,谷寶臣還在琿春敬信濕地龍山湖水庫拍攝到20多隻白臉琵鷺。谷寶臣感嘆:“鳥類是濕地環境的‘裁判員’,它們選定的落腳點一定是生態系統健康、環境優美的地方。”

近年來,琿春積極打造“生態綠”“琿春藍”,森林覆蓋率高達86%,野生動植物資源達1270余種,野生東北虎豹分布數量和密度居全國之首。琿春先后獲得國家衛生城、森林城、園林城、生態城、綠化模范市等榮譽,2021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61天。

開放琿春,山青水暖。57歲的王金東做了20多年的邊貿生意,是琿春市最早從事對俄鮮活海產品貿易的進口商之一。他說:“以前,咱們吃的俄羅斯帝王蟹需要先轉運到韓國釜山,再運進國內市場。2016年,我們公司率先把俄羅斯帝王蟹直接運到威海,再運到大連通關,讓咱中國人吃上了‘一手帝王蟹’。”

隨著琿春的不斷開放,“堪察加—扎魯比諾—琿春”水產航線開通並日漸成熟,王金東也將運輸線路轉移到這條航線上。他說:“線路轉變后,從捕撈到上餐桌,我們不到一周就能吃到俄羅斯帝王蟹。運輸時間節省了四五天,帝王蟹更新鮮,銷售價格也更便宜。”

2021年,琿春禾合海鮮市場進口總量達4260噸,實現貿易額12.6億元。今年,王金東還將借助“堪察加—扎魯比諾—琿春”水產航線,將牡丹蝦和北極甜蝦等新鮮的俄羅斯海鮮送上百姓餐桌。

企業發展的背后是琿春這座內陸城市開發開放、“借港出海”的生動故事。琿春位於吉林省的最東端、圖們江入海口附近,擁有4個國家級口岸,距日本海隻有15公裡。但這裡曾經因為對外通道不暢,成了吉林省對外開放的“口袋底”。

1992年,國務院批准琿春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邊境城市﹔同年9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開發區——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琿春,開啟了開發開放的新征程。

“琿春開放后,外國的化肥、鋼材、海產品運進來,我們的服裝、糖酒、糧食走出去。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金發碧眼的外國人,一抬頭就能瞧見塔吊長臂在空中忙活著,各式各樣的企業成立了,一輛輛‘卡瑪斯’‘拉達’開過琿春河。”1992年到琿春工作的市民卜麗峰回憶說。

開放后的琿春換了模樣。2000年4月28日,“中國琿春—俄羅斯扎魯比諾—韓國束草”陸海聯運航線開通,打開了琿春“借港出海”的生命線。2020年,琿春成功獲批海洋經濟示范區。到這一年,琿春域內海產品大部分外銷到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小部分銷往國內大中城市,直接消化或再出口。2021年4月,“長琿歐”貨運班列開始常態運行。這一年,琿春對俄口岸進出口貨物320萬噸,是1992年的30多倍……

6月,走進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19號小區,忙碌的施工場景映入眼帘。這裡將建成琿春發展對外貿易和海洋經濟的另一標志建筑——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海洋經濟科技企業孵化園。

“整個孵化園佔地面積約6.84萬平方米,預計今年10月交付使用。”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天成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工程部負責人趙林桉介紹,孵化園不僅包括會展區和研發孵化區,還專門設計了專家公寓區,為入園的高層次人才和專家學者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30年前,“七十(其實)一棟樓,九十(就是)一條街”是民間對這座邊陲小城的詼諧描述。開發開放30年來,琿春實現了區面積從4.83平方公裡到29平方公裡的跨越。

30年后,近海卻無海的琿春做活了海洋經濟,成了遠近聞名的“海產城”、東北亞地區重要的海產品加工集散基地,曾經的“口袋底”變成了東北亞國際合作的“最前沿”。(本報記者 任爽 本報通訊員 蘆猛)

(責編:王先進、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