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全民健身熱潮向縱深發展(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本報記者  鄭  軼  李  洋

2022年06月16日08: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浙江溫州慶年坊社區,這裡的百姓健身房總是很熱鬧。跑步機、立式單車、劃船器……掃一掃器材上的二維碼,還能觀看健身教學視頻。“在家門口鍛煉很方便,平均一天隻要一元錢。”居民朱玉萍贊不絕口。政府補貼,市場運營,社會體育指導員當教練——這樣的百姓健身房,如今在溫州已建成近300家。

一個創新舉措,折射出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的蓬勃發展。放眼神州大地,健身場地設施持續改善,群眾賽事活動如火如荼,體育社會組織釋放活力,一幅“我運動,我快樂”的時代畫卷徐徐鋪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動體育事業改革發展,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一個筋骨強健、意氣風發的中國,正向著建設體育強國的宏偉目標闊步前行。

——辦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夯實健康中國之基。

陝西渭河兩岸,八百裡秦川全民健身長廊令人眼前一亮。24個全民健身中心、19個運動公園、99個全民健身活動站點鱗次櫛比,各類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服務沿線200余萬群眾。今年77歲的賀青磊幾乎每天都來這裡鍛煉,“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健身去哪兒,曾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各地因地制宜想對策,千方百計補短板。城市閑置“邊角地”變身日常鍛煉好去處,更多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15分鐘健身圈”舉步可達,“雪炭工程”惠及老少邊窮地區……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體育場地數量增至397.1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41平方米。

“硬件”擴大供給,“軟件”也要跟上。如今,近300萬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將科學健身知識和服務送到百姓身邊。在江蘇、河北等地,很多國民體質監測站點設在體育場館內,通過“體衛融合”開展運動促進健康行動。

體育發展成果全民共享,群眾健身氛圍愈加濃厚。數據顯示,我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已超過4億人,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准》合格以上的逾九成。

——體育公共服務與時俱進,滿足群眾多元需求。

最近,一場包含數十個項目的“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讓居家人群找到新樂趣。北京市民張宏武每天打卡跳繩賽,“可以和全國高手過過招!”據統計,線上運動會推出1個月,參與人數已突破330萬。

當體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就會激發出大眾更多樣化的健身需求。跑步、騎行的隊伍日益壯大,戶外運動方興未艾,“社區運動會”備受青睞……面對群眾強烈的健身意願,政府主導、多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大群體”格局已初步形成。

從2017年開始,全運會新增設群眾項目比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陳袁灘鎮,村民李慧娟每天傍晚組織大家跳廣場舞,最終率隊登上了陝西全運舞台。像這樣“接地氣,聚人氣”的群眾性賽事活動,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

全民健身寫入各地政府工作報告,讓這一民心工程“熱起來”。政府兜牢底線,社會力量辦體育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江南北無數躍動的身影,迸發出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抓住北京冬奧會歷史機遇,助推群眾體育發展。

重慶人封先樵生長在“火爐”,卻與皚皚白雪結緣。開辦滑雪培訓學校,考取教練証,“這都得益於冰雪運動的大力推廣。”如今,重慶已有5家冰場、8個滑雪場館,年均舉行40多場冰雪賽事活動。

乘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東風,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助推全民健身熱潮向縱深發展。“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變成現實,吹響了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號角。

體育強國的基礎在於群眾體育。在陝西省志丹縣,少年足球隊踢出“金字招牌”,帶動了全縣足球氛圍的提升﹔在廣州,視障運動愛好者和領跑員組成跑團,一起挑戰馬拉鬆……從個體參與到形成風尚,全民健身的陽光洒在每個人身上。

“多一個籃球場,就少十張麻將桌。”廣東汕尾陸河縣聯安村村民們常念叨這句話。從以前的貧困村,到靠“體育+旅游+產業共建”脫貧摘帽,變化就在幾年間。建綠道、辦比賽,全民健身不僅帶領村民奔小康,更讓村風煥然一新。

百姓得實惠,日子有奔頭。全民健身正與經濟社會更多領域產生“化學反應”,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見証著綜合國力提升和社會文明進步。踏上新征程的全民健身必將推陳出新、再上層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澎湃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6日 04 版)

(責編:王瀟瀟、任一林)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