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6日08:30 來源:北京日報
辦好首都的事情,關鍵在黨。在大戰大考面前、在改革發展一線、在市民群眾身邊……處處飄揚的是鮮艷的黨旗,閃現的是共產黨員的身影。
冬奧成功舉辦背后有“北京力量”、接訴即辦改革書寫基層治理“北京經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跑出“北京加速度”……實踐証明,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干不成的事兒。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堅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抓基礎、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提升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為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証。
大戰大考面前黨員站出來頂上去沖在前
北京作為首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責任重大。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一個個共產黨員站出來、頂上去、沖在前,有人白衣執甲逆行奔赴疫情“震中”﹔有人在實驗室“安家”,不舍晝夜與病毒“賽跑”流調溯源﹔有人扎根社區,為居民的事跑上跑下卻成了孩子“手機裡的爸爸”……
在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沖得上,全市7164個社區(村)黨組織、2074個臨時黨支部、19.3萬名下沉干部、43.3萬名在職黨員、40萬名衛生健康系統黨員干部職工,與基層群眾風雨同舟、同甘共苦、並肩戰斗,堅決筑牢首都疫情防控防線。
基層黨組織組織能力強不強,抓重大任務落實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
市委始終牢記“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的要求,持續加強政治思想建設,教育引導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大戰大考中經受考驗、發揮作用、彰顯價值。
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跨越14年,北京作為唯一的“雙奧之城”閃耀世界。
七年精心籌備、兩千多個日夜堅守,無數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拼搏奮斗成為成功辦奧的堅強后盾。
在冬奧籌辦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北京冬奧村成立臨時黨委,下設11個臨時黨支部,為各項工作推進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在曾經“無路可走”的延慶區小海陀山上,北京冬奧組委延慶運行中心黨支部全體黨員連續40多天冒著零下30℃的嚴寒,為場館選址“打前站”……
把黨支部建在制造車間、建在施工項目上、建在主創團隊、建在游行隊伍中,本市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傾力服務保障黨中央交辦的重大任務,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建黨100周年慶祝大會、冬奧盛會等成功舉辦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條熱線驅動超大城市基層治理
拿到嶄新的房產証,海澱居民馬大姐激動不已,這一刻她等了10多年。“我心裡的石頭落地了。”馬大姐握著工作人員的手連連道謝。
像馬大姐一樣吃了“定心丸”的市民還有很多。去年,北京為約16.8萬套房屋解決了不動產登記難題。這得益於北京接訴即辦改革進入第3個年頭后的又一大創新——建立“每月一題”工作機制,主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從平谷區的“一聲哨響”,到吹哨報到、接訴即辦,再到“每月一題”主動治理、出台接訴即辦工作條例,一條“一撥就靈”的12345熱線架起政府與市民的連心橋,也驅動著北京基層治理機制不斷完善,奏響了“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的新樂章。
把改革精神貫穿始終,北京交出了人民至上的“北京答卷”。據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接訴即辦改革推進3年來,全市共受理群眾來電反映3134萬件,派單辦理1301萬件,訴求解決率、滿意率從53%、65%分別提升至89%、92%。
堅持黨建引領,垃圾分類和物業管理這兩件“關鍵小事”逐步破題。
在平谷區濱河街道承平園社區黨總支書記王玉榮管理的怡馨家園,桶前值守和准確投放率雙過90%,小區2021年至今僅有1件垃圾分類12345訴求。
王玉榮道出秘籍,“基層黨組織發揮作用,黨員作表率,激發居民自治活力,家家戶戶都參與。”社區通過創新工作方法實現規定時段不斷崗、桶前值守不斷人、值守在崗必履職,打通了垃圾分類“最后一米”。
以關鍵小事為抓手,北京在改革中探索,通過完善制度推動基層治理大提升,2020年結合社區在疫情防控中形成的經驗成果,針對基層治理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從深化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夯實治理基礎、破解治理難題、強化治理保障五個方面提出社區治理“二十條”。
社區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效能穩步提升。據介紹,全市2627個“三無”小區實現清零,81個超大社區完成拆分,社區社會組織總數達5萬家,完成智慧平安小區前端建設6411個,社區(村)公共衛生委員會、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亂村”變“靚村”
過去是遠近聞名的窮村、亂村,現在是“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美麗鄉村市級模范村”,通州區永樂店鎮老槐庄村的改變得益於黨建引領。
66歲的馬鳳海是土生土長的老槐庄村人,既是參與者、見証者,也是受益者。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嫁人不嫁老槐庄”成了當地人熟知的順口溜。“因為窮,沒錢修路,別村自行車都是騎著走,我們村的自行車是扛著走。”馬鳳海說。
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村黨支部重新建立起來,發揮主心骨作用,推動社區化治理,按照居住街道劃分53個管理區域,條條街道都有黨員或村民當街長。
馬鳳海這個老黨員當上了街長。哪家門前沒收拾干淨,誰家兩口子又拌嘴了,哪裡臨時需要幫忙搭把手……街坊有需求,都能找街長幫忙。
村容大變樣、日子和諧了,村黨支部又帶著大伙兒奔小康,以“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模式成立食用菌種植基地,用小蘑菇撐起村民的“致富傘”。
像老槐庄這樣的“蝶變”故事在京華大地並不鮮見。市委堅決扛起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建強戰斗堡壘、鍛造過硬隊伍,持續提升農村黨的建設質量,以組織振興、人才振興助力全面鄉村振興。
一頭夯實基層治理力量,選優配強本地領導班子,本市去年圓滿完成鄉鎮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和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鄉鎮班子結構持續優化、整體功能不斷增強,“兩委”班子年齡、學歷實現“一降一升”,換屆后村、社區干部平均年齡分別較上屆下降5歲、4歲﹔大專以上學歷村、社區干部分別較上屆提高9.4個、5.8個百分點。
另一頭為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引來有力“外援”,已有6批2074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優秀干部擔任第一書記,實現集體經濟薄弱村、軟弱渙散村等全覆蓋,實施334個黨建項目,開發引進1084個富民項目,帶動一大批村民增收致富。同時以首批8個紅色試點村黨組織為樞紐盤活高校、國企、非公企業等幫扶資源,帶動8600余名農村人口受益,輻射帶動周邊43個村實現整體提升。
集中攻堅重點難點各領域基層黨建全面進步
日前,《北京國有企業黨支部(黨總支)參與重大問題決策工作指引(試行)》出台,對黨支部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方式提出具體細化措施,讓不同類型黨支部“對號入座”參與重大問題決策。
這一全國率先的創新,是本市加強國企黨建的諸多探索之一。讓國企黨建強起來,全市具備條件的國有獨資、全資和絕對控股企業全部完成黨建入章,一級企業全部落實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肩挑”並穩步向二、三級企業延伸,黨委、董事會、經理層的權責邊界及議事程序進一步規范。
抓黨建、聚人心、促改革,全市機關黨建水平在守正創新中不斷提升,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匯聚機關黨組織和黨員智慧力量。
市科委系統謀劃“十四五”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行動計劃,狠抓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牽頭推進“科創30條”落地。
在回龍觀、天通苑地區,32家市屬單位的1.1萬余名黨員干部落實“雙報到”工作要求,主動回到社區,解決了道路交通、醫療養老等一大批民生難題,實現了教育黨員和服務基層的雙贏。
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本市不斷推動機關黨建融入中心任務、融入業務工作、融入隊伍建設、融入基層治理。
堅持黨的領導是最可靠的主心骨,在高校,黨的政治建設100項任務落地見效,實施思政課改革創新十大工程,黨建之力筑牢思政之基。
思政課咨詢平台、數字化教學平台、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分析平台……在中國人民大學,校黨委大力建設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搭建6大資源平台,並在此基礎上打造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台,共建共享,形成思政“金課”的“人大模式”。
公立醫院嚴格執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全市印發公立醫院黨委討論決定事項清單,明確黨委會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議事內容和程序,凡屬重大問題都由黨委集體討論、作出決定,黨委領導地位有效確立。
一個支部一個支部提升,一個陣地一個陣地鞏固。把提高黨的建設質量作為重要任務,市委集中攻堅黨建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推動國企、機關、學校、公立醫院等各領域基層黨建提質增效,促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
“雙向奔赴”小哥成了城市治理新力量
快遞小哥、外賣員、網約車司機……每日奔忙在街頭的小哥們,已經成為北京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新力量。
經濟社會活動發展到哪裡,黨的組織就覆蓋到哪裡,黨的工作就跟進到哪裡。
為了讓城市“新居民”更有歸屬感,一座座愛心食堂、小哥驛站出現在街頭巷尾,流動黨支部建在這裡,飲水機、微波爐、充電線、醫藥用品等暖心服務在這裡免費提供,豐富的文化活動在這裡開展。
“有了組織,心裡踏實。”“能喝杯熱水、吃上熱飯,特溫暖。”貼心關愛收獲了小哥們的稱贊。
本市以405個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9000余家戶外勞動者驛站等社會化資源為補充,建立綜合性服務平台,形成“三有一化”工作體系,開展各類暖心活動覆蓋13.3萬人次。聚焦解決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問題,構建黨員問需、黨組織集需、行業屬地解需的工作閉環,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有6400余條、近八成訴求得到解決。
感受到溫暖的小哥們,也竭盡所能積極參與街鄉共治。在昌平區,越來越多新就業群體流動黨員找到了黨組織,不少快遞員、外賣員提交入黨申請書。在今年4月份以來的疫情防控中,封控區內的小哥就地轉為志願者,全市近2000名新就業群體參與到封(管)控區閉環運轉之中,為居民提供“小區門口”到“家門口”的配送服務。
“雙向奔赴”之下,小哥成了城市治理新力量。新就業群體中越來越多人成為交通文明遵守員、問題隱患報告員、文明實踐宣傳員、社區防控守護員、群眾服務代辦員,有效補給社區力量,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有4.5萬人次參加志願服務,累計服務時長達7.4萬小時。
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是全市“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縮影。在“三城一區”、中央商務區等園區樓宇商圈,在律師、會計師、稅務師等重點行業,在互聯網、物流快遞等新興業態,“兩新”組織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功能不斷凸顯,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彰顯,黨建引領行業治理的品牌示范效應開始顯現,黨建強、發展強已經成為全市“兩新”組織從業人員的共同心聲。立足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任務,在市委“兩新”工委領導下,一條符合首都超大城市特點的“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新路徑越走越寬。
凝心聚力再出發,砥礪奮進新征程。踏上新的趕考之路,全市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將矢志踐行初心使命,保持永遠在路上的奮斗姿態,不斷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用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首都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武紅利)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